头孢加酒(头孢加酒多少可以致死)
“头孢加酒说走就走”,已经成了坊间流传最为广泛的口头禅。
众所周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在使用头孢菌素期间不能喝酒,否则就会引发双硫仑样不良反应,严重的甚至可能致死。
有朋友问:
头孢加酒(头孢加酒多少可以致死)
不喝酒,做饭加料酒,是不是也会诱发双硫仑样反应?
根据国内的研究,答案是肯定的。
国内医学文献库中有大量有关头孢菌素诱导双硫仑样反应的临床报告。
其中有的病例接触酒精的方式并非是喝酒,也包括使用含酒精的药物,或吃含酒精的食物,甚至还有外用酒精导致双硫仑样反应的情况。
比如,武汉协和医院2004年发表在《医药导报》上的“头孢菌素致双硫仑样反应40例分析”中,
患者接触酒精的途径并不限于饮酒,就有8个病例是外用酒精进行皮肤消毒诱发的。
而且,非饮酒途径接触酒精与出现双硫仑样反应之前的时间关系没法确定。
再比如,2011年发表在《中国实用医药》上“头孢菌素致双硫仑样反应58例分析”一文中,“饮酒”方式就包括服用藿香正气水2例,外用酒精2例,应用氢化可的松1例。饮用白酒的最低量是5毫升。
需要说明的是,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含50%的乙醇,因而其中含有一定量酒精。
这类的例子还有很多。
比如,另一篇60例分析报告中,2例外用酒精擦浴(物理降温),1例为拔牙后用酒精(应该是含酒精的漱口液)漱口。
可见,使用头孢菌素期间,外用酒精也可以诱发双硫仑样反应。
因此,从理论上讲,吃了头孢也不能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
在国内的临床报告中,不仅外用酒精,进食含有少量酒精的食物也可以诱发双硫仑样反应。
比如,2011年《中国误诊学杂志》上就报道过静脉滴注头孢曲松患者吃“酒心糖”诱发双硫仑样反应的病例。
按照这个逻辑,做饭时加料酒,同样存在诱发双硫仑样反应的可能。
既然只需要少量酒精+头孢就可以诱导双硫仑样反应,某些药物也存在这种风险。
比如,很多报告都提到服用以酒精作为溶剂的藿香正气水诱发双硫仑样反应的病例。
而有些静脉注射剂也以酒精作为溶剂,同样存在这个问题。
比如,上文提到的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溶剂就是50%的酒精。
但是,在以往的药品说明书中并没有注明含酒精这一事实,直到2020年3月药监局修改了该药的说明书才纠正了这一错误。
新修订的说明书在“注意事项”下不仅提示了含50%酒精的事实,而且特别警示了与包括某些头孢菌素在内的药物联合使用诱发双硫仑样反应的可能性。
但是,氢化可的松注射液的规格是每个安瓿仅有2ml容量,仅含有1毫升酒精。除非超大使用,引入体内的酒精量非常小。
综上可见,国内文献中,即使内服少量酒精,甚至仅仅外用酒精就可以导致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
这可能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机制。
所谓“双硫仑样反应”就是类似于使用双硫仑作为戒酒药引发的双硫仑-酒精反应。
那么,双硫仑-酒精反应会长什么样呢?
双硫仑(disulfiram)原本是一种用于植物杀菌剂和橡胶工业促进剂生产的化学物质,相关化工厂的工人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它。
1937年美国某化工厂的一位医生观察到接触双硫仑的工人喝酒后出现不适现象,意识到它可能是一种潜在戒酒药。
后来,2名丹麦人将双硫仑开发成了一种戒酒药,并于1951年获得了美国FDA的批准。
双硫仑用于戒酒的原理是,它可以与酒精代谢途径中负责分解乙醛的乙醛脱氢酶作用,不可逆性灭活这种酶,造成乙醛代谢障碍而堆积在血液中,引发系列不愉快的反应,被称为双硫仑-酒精反应(disulfiram-ethanolreactions)。
使用双硫仑戒酒就是利用双硫仑-酒精反应产生的这种不舒服让酗酒者产生对喝酒的厌恶和恐惧,对酗酒者形成一种心理震慑从而达到戒酒的目的,因而是一种“惩戒疗法”,或称“心理震慑疗法”。
双硫仑-酒精反应从轻到重存在很大的不同,轻度双硫仑反应表现为面部潮红,出汗和轻度头痛;
中度反应可以出现恶心,血压下降,心动过速,心悸,换气过度和呼吸困难;
严重的可以出现呕吐,心律不齐,呼吸抑制,循环衰竭,心肌梗塞,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神志不清,抽搐甚至死亡。
双硫仑反应的轻重程度取决于乙醛在血液中的堆积量,即血液乙醛浓度,乙醛浓度越高,反应越严重。
血液乙醛浓度则依赖于双硫仑使用对乙醛脱氢酶的灭活程度。
这不仅依赖于双硫仑的使用剂量,也依赖于使用的时间。
研究发现,只有连续4、5天大剂量使用双硫仑才能几乎完全灭活体内的乙醛脱氢酶,酶活性的恢复需要等停药后15天乙醛脱氢酶的完全再生。
因此,双硫仑作为戒酒药的使用方案是,先连续用药4、5天,然后尝试喝酒,故意诱导双硫仑-酒精反应的发生。
在双硫仑使用的最初年代,第一天使用的诱导量为1000到3000毫克,然后每天500至1000mg作为维持剂量;一般在治疗4、5天后开始尝试喝酒,诱发双硫仑-酒精反应来惩戒酗酒者,达到恐吓戒酒的目的。
这种大剂量疗法的一个严重缺陷是有的人会发生严重反应,个别特别严重的甚至可以致死。
但是,即使在这种野蛮剂量下,死亡事件也极其罕见。
比如,1950年丹麦11000名使用双硫仑解酒的人中总共发生了4例死亡事故。
现在FDA的推荐方案是,平均每日维持剂量250mg,单日最大量不超过500mg。
研究证明,每日服用250mg的方案下,双硫仑是一种安全、耐受性良好的戒酒药,即不会导致严重不良反应,更不会致死。
1970/80年,随着头孢菌素的使用,有的医生发现有些人使用头孢菌素期间喝酒出现了类似于双硫仑-酒精反应的表现。
这引发了很多科学家的兴趣,在1980/90年代发表了系列基础性研究。
研究发现,某些头孢菌素,特别是具有MTDT环的头孢可以可逆性抑制乙醛脱氧酶活性,具有潜在的诱导双硫仑样反应的可能。
但是,量化研究显示,这些头孢菌素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比双硫仑低4到5个数量级。
从剂量效应关系上说,临床常规使用的头孢剂量根本不足以让乙醛脱氧酶活性降低到发生双硫仑样反应的程度。
也就是说,头孢菌素诱导双硫仑样反应仅仅是一种理论上的可能。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202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