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起来恶心(早晨起来恶心干呕想吐是怎么回事)
睡得好好的,
翻身后看东西天旋地转?
平躺好好的,
早晨起来恶心(早晨起来恶心干呕想吐是怎么回事)
起身时突发眩晕、呕吐?
站着、走着好好的,
躺下来,突发眩晕、恶心、胸部不适?
一觉醒来,71岁的王阿姨像以前一样,翻身起床准备吃早饭。突然,她感觉哪里不对,眼前的东西怎么在转?王阿姨闭闭眼,想着是不是眼花了,再睁开眼,发现不光是东西旋转,自己也开始恶心、想吐,胸部不适,不敢睁眼。她吓得够呛,赶紧叫老伴。老伴扶她躺下,在家自测血压159/90,口服降压药。
5小时后仍不敢起床,抬头低头眩晕加重明显,症状无缓解。王阿姨老伴赶紧叫来儿子,把王阿姨送到医大一院急诊科。
入院后急诊科为王阿姨给与完善头颅CT、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肌酶等检查,并给与药物肌内注射止晕治疗。之后转到眩晕中心就诊,顾平主任听完病情描述后,考虑王阿姨得的可能是“耳石症”。经眩晕诊疗椅检查证实,王阿姨是右耳水平半规管嵴帽耳石症(嵴帽耳石症,也是耳石症的一种,但是比管石症要更难复位),前庭功能检查:单侧前庭功能减退。随后,在眩晕诊疗椅上给王阿姨做了复位治疗,眩晕立即缓解。
“经过复位治疗,头晕立刻减轻了不少,脑子像水洗过一样清爽。”
为什么会患上耳石症?
什么原理在椅子上转几下症状就马上缓解了?
我们的耳朵除了听声音以外,还负责感知身体的平衡。内耳结构中起到重要感知作用的结构就是球囊、椭圆囊。在它们的囊斑上有一层耳石膜,上面附有一种专门感知重心、速度变化的碳酸钙盐结晶,形状像石头,被称为耳石。但这些石头有时候会因为某些原因“离家出走”,当它从耳石膜上脱落掉到半规管里后,我们改变头部姿势时就会导致眩晕、眼震的症状,保持静止症状就会消失,这就叫“耳石症”。
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英文缩写BPPV),是一种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头位变化所诱发的,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球震颤为表现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常具有自限性,易复发。
耳石症大部分原因不明,但有过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突发性耳聋、外伤等疾病的患者更容易继发耳石症。耳石症多发于年龄为40~60岁女性,近年来年轻人群发病率逐年攀升。
1、第一时间到医院就诊,排除颅内或其他系统可能危及生命的重大疾病。急性发作时,患者往往眩晕较重,有时难以配合体位检查,可先在急诊给予对应的药物治疗,缓解症状后再进行体位检查。
2、耳石症没有生命危险,切忌惊慌紧张,一味地紧张惊慌会使血压飙升,特别是本来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容易引起更严重的问题,反而会掩盖或贻误耳石症的诊断和治疗。
3、就诊时,务必客观准确地描述眩晕发作的体位和时间,尤其是眩晕持续时间。
“太空转椅”
耳石症治疗最好的办法是复位治疗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引进的SRM-IV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系统
SRM-IV系统是国际上最新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复位设备。该系统在进行复位时,座椅的运动由计算机数字化控制操作更精准,可实现的360度滚转复位。患者身体随体位固定椅进行整体运动,能够有效避免颈椎损伤安全可靠,主要应用于各种眩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目前最先进的眩晕诊疗系统。
1、复位后30分钟内避免活动
由于复位治疗时耳石移位,有可能出现较为剧烈的眩晕反应,所以复位治疗后要求至少静坐半小时。
2、复位后避免患侧卧位
复位治疗后三天内最好避免患侧卧位。一周内避免美发及牙科检查,主要为了防止已经复位的耳石再次脱落而导致再发眩晕。
3、复位后选择高枕头、避免头部后仰
避免单独使用颈椎枕,因为头部后仰容易使耳石滑出,引起眩晕,不利于耳石复位。
4、复位治疗后10天避免剧烈活动
尤其是低头、摇头、跳跃等运动容易导致耳石再次脱落,还有可能再发眩晕,所以在耳石症恢复前应当避免登高、游泳等较为危险的运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202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