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车怎么缓解(晕车怎么缓解下车后)
晕车属于晕动病的一种,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般旅行活动中,人群中约有l/3个体受到晕车困扰。晕车产生确切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很多学者都认为前庭系统功能异常是晕车病发生的首要条件。
晕车怎么缓解(晕车怎么缓解下车后)
有的人晕车,有的人晕船,有的人晕飞机,这种晕眩恶心的感觉是很痛苦的,往往儿童和女性更多见。主要表现包括恶心、出汗和心慌等不适症状,涉及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三大系统。这类人群不仅晕车,有的连旋转木马也坐不了。
随着现代人们出行越来越多,有什么办法不晕车?从几个角度来支招:
1、晕车被认为是视觉、前庭功能、本体感觉三者不统一造成的,所以很多人会发现,边坐车边看手机晕车会更厉害,是因为身体感知车在行进,而视觉上静止于手机画面。由此,我们可以在旅途中眺望远方,能望多远望多远,让三个感官得到统一,以此来缓解不适感。
2、有的心理学家认为,晕车和心理状态相关,越是封闭自我、注重脑内自我的人晕车感越强烈,心情低落、注意力全部集中放在自己的感知上,这时候就会产生头重脚轻的感觉。这也提示我们不要暗示自己晕车这回事,尽量遗忘它,转移注意力是很好的方法。
如果旅途中有人给了你很大压力,比如使你产生紧张不安,晕车情况就很容易发生;如果你的精力全部放在欣赏旅途中的美景,整个人很放松,很可能就忘记晕车这回事了。忘记这种心理压力,很好的一个办法就是上车睡觉。
3、乘车前宜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忌油腻含香料的食物。乘车前充分休息,乘车时,最好打开车窗,让车内有充分的新鲜空气。坐车时,要面对车行的正面方向,选择中间靠前、靠窗的位置,坐姿要尽量舒服一点,开车时应尽量将头朝后靠,闭目养神。
如果以上方式都不能缓解你的晕眩恶心,带上中医去旅行吧,对于婴幼儿来说也不必担心药物副作用。
01
穴位贴敷
砂仁与半夏以2:1的比例,磨粉后混合在一起,鲜生姜榨汁,与砂仁半夏粉混合成泥状,放于穴位贴敷片上。上车前半小时,将姜砂半夏散敷贴在患者神阙穴(肚脐)上,4~6小时后除去。
中医认为,生姜性味辛温,有发表健胃、止呕解毒等功效,是临床上治疗恶心、呕吐的常用药物。中药半夏既燥湿以化痰,又善和胃降逆止呕,对多种呕吐均可应用。砂仁能行气调中,化湿开胃,温脾止呕。
脐即神阙穴,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脐为任脉,为人体阴阳之总枢,与十二经脉相连,与各脏腑相通,在其穴位的各层组织中,具有丰富的神经末稍、神经束,药物贴敷最易于进入被升降转化。
神阙穴和诸经百脉相通,起着调节各脏腑生理活动的作用。肚脐部表皮角质层薄弱,药物有效成分非常容易穿透弥散,故传统医学中脐疗也有着一席之地。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生姜中的姜酮、姜烯酮有很强的末梢性镇吐作用。姜酚、姜烯酮又有镇静的作用,因而上述有效成分可容易进入血液循环,发挥防治晕车的作用。
02
按揉穴位
内关穴归属手厥阴心包经,为心包经联络于三焦经之络穴,故刺之可疏通两经经气,又具有宁心安神,宽胸理气之效。给予强刺激按揉可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减轻头晕呕吐等症状。
按揉内关穴止呕有讲究:最好是食指屈曲,用关节顶按此穴,感受到很强烈的酸胀痛,甚至疼痛感向胳膊传,这种强刺激才会对恶心呕吐有效。也可以同时按内关、外关。
此外还有,合谷穴是大肠经的原穴,可直接作用于胃肠,抑制肠道反应;以及足三里,以上均为很好的治疗晕车的穴位。
03
耳穴压豆
取穴:神门、枕、内耳、外耳、晕点、交感、肝、胃。
神门、枕为镇静安神要穴,晕点、枕、内耳、外耳为晕车晕船之经验用穴。病机十九条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所以头晕严重的再选用肝;恶心呕吐严重的,再选用用胃穴。
一般情况下耳穴都取单侧,但是舟车劳顿以免掉落,可以贴双侧耳穴,时不时按压30次至有疼痛感,晕眩、恶心想吐的感觉就会大大减低。
以上就是麦迪森健康今日原创分享,更多健康问题,欢迎关注“麦迪森健康”微信公众号免费咨询医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202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