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行香子·述怀(苏轼行香子过七里濑)
苏轼(东坡)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和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历史上“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苏轼行香子·述怀(苏轼行香子过七里濑)
在元祐元年(1086)苏轼被召还朝,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的重位时,被政敌多次陷害,虽未得逞,却使他对官场生活无比厌倦,感到“心形俱悴”,便产生了退隐思想(有词为证)。他在《行香子·述怀》一词中的最后写道:“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其意是说“何时能归隐田园,不为国事操劳,有琴可弹,有酒可饮,有景可赏,就足够了。”
这里,苏东坡式“作个闲人”生活哲学理念中的“闲”,并不是“游手好闲”的“闲”,它至少有如下两个层次的深刻含义:
其一,苏东坡式的“闲”,是试图为深陷焦虑、浮躁、疲惫之中的现代人寻求一条精神出路:即“在有生之年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无论是公干还是私事都要有忙有闲,要分明轻、重、缓、急的进行妥善处置,千万不要把‘弦’绷得太紧。”
其二,苏东坡式的“闲”,既指“享受社会生活”的“闲情逸致”,“坐看云卷云舒”的“闲适从容”;也指“面对人生风雨、人生磨难”地“豁达平静”。
那么,在纷纭复杂和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生活中,世人应该怎样十全十美地“作个闲人”呢?
从《行香子·述怀》一词中清晰可见,苏东坡式的“闲”意是“三句话三层意思”:从“一张琴”的兴趣爱好中,苏东坡感受到了生命的旋律;从“一壶酒”的科学美食中,他尽情享受着生活的况味;从“一溪云”的自然环境中,他悟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之道。
当下,我们现代人在现实生活中应该怎样深刻理解此意呢?笔者认为以下“四闲”(有闲钱、有闲时、有闲心、有闲情)是“作个好闲人”的必备条件和基本要求:
第一,要有闲钱。古往今来,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柴、米、油、盐、醋、茶、酒······没有钱行吗?衣、食、住、行无忧,还有“过河钱”,这是现实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如果最起码的物质生活条件都得不到保障,你怎么会产生作个好闲人的闲情逸致呢?
第二,要有闲时。人这一生,没有事做就会觉得特别无聊,要做的事太多又感到特别烦恼,工作上如此,生活中也是如此。所以,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对“作个好闲人”就显得特别重要。
世人应该如何科学管理一日、一周、一个月、一年甚至几年的时间?有的人下意识地认为时间管理的核心在于时间,就是应该在时间上如何进行划分管理。但从实践中看,时间管理的核心是“事情的重要、紧急程度”。我们可以把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清单归类为“‘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和‘不重要不紧急’”这四种类型。只要我们每天能够按照“事情的重要、紧急程度”轻重缓急、条理清晰地进行正常工作和生活,我们就完全可以作一个不急不躁、忙里偷闲和心情舒畅的好闲人。
长篇电视剧《无名卫士》里有句台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由三件事情组成:“判断、行动、等待”。
世人做任何事情,首先,要评判事情的重要性和紧急性,以确定何时做?其次,就是付诸行动,切实将事情做好;接下来就是等待,耐心等待做事的结果。以此往返无穷,且平心静气,乃闲人行为是也!
第三和第四,要有闲心和闲情。
所谓闲心,就是心无旁骛,没有一点名利杂念,坐看云卷云舒,静品花开花落,胜似闲庭信步,只照心性行事。心清、心静,无烦、无恼,求闲得闲,养一身浩然正气。
闲情即闲情逸致,就是要让生活有品味、有滋味:赏月看花,跋山涉水,性之所至,情之所寄,只要心灵快乐,其它别无所求!
其实,一个退休的人,就已经真的是一个闲人了:无官无责一身轻松,无拘无束、无忧无虑,手里还有大把的时间。应该怎样做个好闲人呢?笔者的心得和体会是:因人而异,量力而行。
有些人退职不退休,仍想为国为民多做贡献。笔者是研究管理科学的,退休之后,总想着为国民的生命管理做点贡献,于是,在2008年公开出版发行了独著《生命自我生命管理实用全书》(50多万字)。在抗疫初期,笔者又想着如何为抗疫做点贡献,于是,300多篇以生命管理为主题的相声小品和人生哲理相继而生,不仅在《今日头条》公开发表,而且为再版《生命自我生命管理实用全书》极大地丰富了内容(正处在公开出版发行运作过程)。现在,正在谋划长篇电视剧《笑傲人生》的写作纲要,试图通过对一群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事迹的赞赏,鼓励世人会做人、会干事、会生活(三会)和为国为民多做贡献。
有些人退职即退休,不想再干工作,只想享受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而做一个真正的闲人。无论唱歌跳舞,还是琴棋书画······“位”定好了,“怎样作个闲人”就顺理成章了。
笔者的兴趣爱好是,动的喜欢打乒乓球和钓鱼;静的喜欢下象棋、打珠玛、养鱼、养鸟、养花。此外,就是喜欢喝点小酒(每天1~2两左右)和吃凉拌菜(下酒菜)。
在此,笔者特别强调指出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也是生活的本钱”。“健康第一”,是人生的“第一要务”。作个好闲人,必须按照长寿之道:“八十长寿下(始),百岁长寿中,百二十长寿中上,百五十长寿上”和“生命管理的主要内容‘九大乐章’”(“充足而均衡的营养,持续而愉快的心情,持久而适当的运动,科学而规律的生活,优美而优质的环境,四季生命管理要点,全面系统地健康管理,典型疾病的一级预防和典型疾病的急救方法”)严格要求自己,特别要遵循“生命在于气血流动”的真理,及时消除工作和生活中产生的疲劳而不积累疲劳,更不能积劳成疾(笔者几十年的经验就是运用综合运动“消疲”和“美容”健身法,将实际年龄比年序年龄年轻10~20岁,80岁被视为6、70岁)(详见我的百岁梦想《今日头条》)。
人生能得几时闲?闲,既是一种生命状态,也是一种生存理念,更是一种人生境界。任何世人,特别是作为一个退休的人,要真正做个闲人,且闲得恰到好处,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难在哪儿?难在心、情。心定方能情闲,情闲方能逸致。
人生在世,不管哪个年纪的人,都要活得应时应季应节气,如同一年四季,春种夏锄秋收冬藏。人到66岁以后,春夏秋都过去了,该冬藏了,作个闲人,理所应当。同时,对某些高人也应该另当别论,“小车不倒自管推,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谢谢大家!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201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