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用户投稿

桑寄生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桑寄生的功效与作用点)

大家好,桑寄生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桑寄生的功效与作用点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桑寄生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和桑寄生的功效与作用点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桑寄生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营养价值

桑葚的主要营养成分有水分、糖分、粗蛋白、灰分、粗纤维、游离酸、可溶性无氮物等,此外,桑葚中还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及易于吸收的多糖、丰富的维生素、红色素及人体缺乏的钙、铁、锌、硒等矿物质,具有增强免疫力、促进造血细胞的生长、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有一定的药理学价值。

医保健价值

桑葚入药,始载于唐朝的《唐本草》。中医认为,桑葚味甘性寒,入心肝、肾经,有滋阴补血作用,并能治阴虚津少、失眠等。另据许多古典中医文献记载:利五脏关节,通血气,安魂镇神,降压消渴,令人聪目,变白不老,解中酒毒等功效。现代医学临床证明:桑葚有很好的滋补心、肝、肾,及养血祛风的功效。对降脂和减轻神经衰弱、动脉硬化、性功能衰弱、耳聋眼花、须发早白、内热消渴、血虚便秘、风湿关节疼痛均有显著效。美国约翰·佩珠托领导的研究小组的实验发现,桑树含有抗肿瘤物质白藜芦醇,有抗癌作用。药理研究表明:桑葚入胃能补充胃液的缺乏,促进胃液的消化,入肠能促进肠液分泌,增进胃肠蠕动,因而有补益强壮之功 [3] 。

药理作用 语音

1)抗氧化作用:桑葚中所含的桑葚多糖其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负离子自由基具有清除作用,阻断自由基反应链,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及防衰老作用,桑葚的提取物具有含量丰富的酚类物质和色素,能显著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具有延缓衰老过程中记忆力衰退的功能。

2)降血糖作用:桑葚多糖具有明显的降糖作用,基本可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3)抗衰老作用:桑葚花青素可增强体内的抗氧化酶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具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

中草药:桑寄生的功效与作用

【中文名】桑寄生(《雷公炮炙论》)

【类别】茎藤类

【异名】茑(《诗经》),寓木、宛童(《尔雅》),桑上寄生、寄屑(《本经》),寄生树(《尔雄》郭璞注),寄生草(《滇南本草》),茑木(《纲目》),冰粉树、蠹心宝(《滇南本草》整理本)。

【来源】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桑寄生或毛叶桑寄生等的枝叶。

【植物形态】①槲寄生

常绿小灌木,高30~60厘米。茎枝圆柱状,黄绿色或绿色,略带肉质,2~3叉状分枝,分枝处膨大成节,节间长5~10厘米。叶对生,生于枝端节上,无叶柄,叶片肥厚呈肉质,黄绿色,椭圆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3~7厘米,宽7~15毫米,先端钝圆,基部楔形,全缘,有光泽;主脉5出,中间3条显著。花单性,雌雄异株,生于枝端2叶的中间,米黄色或近于肉色,无花梗;雄花3~5朵;苞片杯形,长约2毫米;花被钟形,先端4裂,质厚;雄蕊4,花药多室,无花丝;雌花1~3朵,花被钟形,与子房合生,先端4裂,长约1毫米;子房下位,1室,无花柱,柱头头状。浆果团球形,半透明,直径6~7毫米,热时黄色或橙红色,果皮有粘胶质。种子1枚,侧扁状。花期4~5月。果期9~11月。

常寄生于榆、桦、柳、枫、杨等树上。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四川、山西、陕西、甘肃、青海、云南等地。

尚有两种槲寄生的变型植物,亦同等入药:一黄果槲寄生,果实橙黄色。二红果槲寄生,果实橙红色,此外,还有白果槲寄生,在广西亦称槲寄生。

②桑寄生,又名:桃木寄生、沙梨寄生、枇杷寄生、油茶寄生。

常绿小灌木。老枝无毛,具凸起的灰黄色皮孔,小枝稍被暗灰色短毛。单叶互生或近对生,革质,卵圆形或长卵形。长3~7厘米,宽2~5厘米,先端钝圆,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全缘,叶脉稀疏而不明显;叶柄长1~1.5厘米,光滑,或幼时被极短的星状毛。花两性,1~3朵,形成腋生的聚伞花序,总花梗长4~10毫米,被红褐色星状毛;小花梗较短;小苞片1枚,卵形,极小;花萼近球形,与子房合生,外被红褐色的星状毛;花管狭管状,长2~2.5厘米,顶端4裂,裂片紫红色,柔弱,稍弯曲,外被红褐色星状毛;雄蕊4;雌蕊1,花柱细长,柱头扁头状,子房下位,球形。浆果椭圆形,有小疣状突起。花期8~10月。果期9~10月。

常寄生于桑科、茶科、山毛榉科、芸香科、蔷薇科、豆科等29科50余种植物上。分布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江西等地。

同属植物小叶桑寄生与上种近似,叶常对生,先端钝;花具长1~2毫米的花柄;每花序有花2~5朵生于单一的总花梗上。

③毛叶桑寄生,又名:柿寄生、樟寄生。

形态与桑寄生相似,但小枝和叶下面密被红棕色星状短柔毛;叶片椭圆形或卵形;花冠裂片向外反折;浆果被毛。

常寄生于桑、樟、油茶、沙梨、酸枣、龙眼等树上。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采集】①槲寄生

一般在冬季采收(河南、湖南则在3~8月采),用刀割下,除去粗枝,阴干或晒干,扎成小把或用沸水捞过(使不变色),晒干。

②桑寄生及毛叶桑寄生

一般在夏季砍下枝条,晒干。

【药材】①槲寄生

又名:北寄生、柳寄生。干燥的枝茎呈圆柱形,无叶或枝捎带叶,长约30厘米,直径0.3~1厘米。表面黄棕色或灰棕色,有明显的纵皱纹,茎有节,节间长约3~5厘米,往往由节生出2~3个分枝。质轻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纤维呈放射状,并有粉状物散出。叶对生于枝端,极易脱落,叶片长卵形,稍厚而有光泽,似革质而略柔,黄棕色,皱纹明显;叶脉3条。气微,味略苦。以条匀、枝嫩、色黄绿、带叶、整齐不碎者为佳。

主产河北、辽宁、吉林、安徽、内蒙古、湖南、浙江、河南等地。此外,黑龙江、山西、四川、江西、陕西、福建、湖北、江苏、青海等地亦产。

②桑寄生

又名:广寄生。茎枝呈圆柱形,长30厘米以上,直径0.5~1厘米,具分枝或枝痕。表面灰褐色或红褐色,有多数细小的浅色皮孔,嫩枝上或带有棕色细毛及叶。叶长椭圆形,对生或互生,易脱落,似革质,质坚硬,断面不平坦。气无,味淡。以外皮棕褐色、条匀、叶多、附有桑树干皮者为佳。

主产广东、广西等地。此外,云南、贵州、四川、江西等地亦产。

③柿寄生

为毛叶桑寄生的干燥枝叶,茎枝圆柱形,下部粗0.5~1厘米,分枝尾梢仅2~3毫米;外表棕褐色微带紫红,有多数细小的浅色皮孔,吸枝有不规则细纵纹。叶片椭圆形,下面黄褐色,革质而脆,多数脱落而仅留叶痕。偶有干枯的花果。质坚硬,断面黄白色。气无,味涩。以枝细,外皮棕褐色者为佳。

产于陕西、四川、云南、湖南、福建等地。

【化学成分】槲寄生茎、叶含齐墩果酸,β-香树脂醇,内消旋肌醇,黄酮类化合物,尚分离出蛇麻脂醇,β-谷甾醇及一黄酮甙。

桑寄生带叶茎枝含槲皮素及扁蓄甙。

【药理作用】①槲寄生:降压作用:黄果槲寄生新鲜叶的醇提取物(用时转溶于生理盐水中)1毫升(生药0.83克)/公斤给麻醉兔、犬静脉注射.可使血压下降,与白果槲寄生的作用相同。其茎和叶的浸剂同样有降压作用,如与山楂、大蒜、臭梧桐合用,其降压作用大为增强,作用时间也有所延长。白果槲寄生据称有强心、降压作用,强心成分为Viscotoxin,有洋地黄样作用。红果槲寄生中含齐墩果酸,可能是引起强心、利尿作用的成分。于降压作用是如何引起则未经解决,对其粗制剂之降压原理,一般多认为是槲寄生兴奋了循环系统的内感受器,通过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抑制了血管运动中枢,而产生降压作用。切断迷走神经之动物,即不再引起降压;而阿托品化后之动物,则仅能消除其使心率减慢之作用(可能为其中某些胆碱样物质所引起),而不能消除其降压作用。槲寄生可能由于其寄生的宿主以及药物制备的方法不同,使其作用有所差异。大量尚可引起呕吐,下泻,乃死亡。临床上白果槲寄生叶浸剂(2月间收集的叶较好)或其他部分的酊剂对初期高血压人有效,能改善自觉症状,但降压作用不显著,应用需持续1个月以上,对晚期高血压无效。

②桑寄生:一利尿作用

麻酢犬以扁蓄甙即广寄生甙0.5毫克/公斤静脉注射,可引起利尿作用,增加剂量时作用更显著。在慢性大鼠试验中,无论口服或注射,34毫克/公斤即开始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其作用强度虽不及氨茶碱,但其毒性仅为氨茶碱的1/4,故其治宽度较大。

二降压作用

扁蓄甙对麻醉犬虽有降压作用,但持续很短,且易产生急速耐受性。据初步试验,在正常搏动和颤动的离体豚鼠心脏标本上,桑寄生(冲剂)均有舒张冠状血管的作用,并能对抗脑垂体后叶素,对心肌收缩力则为先抑制后增加。

三抗毒作用

桑寄生煎剂在体外(猴肾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对脊髓灰质炎毒和其他肠道毒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脊髓灰质炎毒与药物直接接触一小时内,即被抑制,可能是直接灭活作用。

【毒性】扁蓄甙对小鼠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为1.173克/公斤,毒性很小,小鼠中毒后,由于阵挛性惊厥,致呼吸停止而死。

③柿寄生:一降压作用

其茎、叶混合酊剂0.1~0.25克(生药)/公斤静脉注射或0.4~0.5克/公斤口服,均有降压作用,维持时间亦较长(1~2小时),重复给药,并无急速耐受现象,切断迷走神经或注射阿托品只能减弱而不能完全消除其降压作用,对肾上腺素无拮抗或增强作用,降压与窦神经无关,对正常离体兔耳血管无直接扩张作用,而对胆甾醇性血管硬化的离体兔耳血管有明显的直接扩张作用。其降压作用据认为可能是中枢性或反射性的。

二镇静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柿寄生酊剂2克/公斤能抑制由咖啡因所引起的运动性兴奋,和延长五甲烯四氮唑引起的小鼠死亡时间。

三其他作用

柿寄生对麻醉犬的肠蠕动无明显影响,能降低离体兔肠的张力,但不影响其节律收缩。对兔离体未孕子宫无影响,仅在极高浓度时有短暂的收缩增强。小鼠1次腹腔注射柿寄生,其半数致死量为11.24克/公斤。

【炮制】原药用水洗净,润透,切段,晒干。生用或酒炒用。

【性味】苦甘,平。

①《本经》:

\”苦,平。\”

②《别录》:\”甘,无毒。\”

③《滇南本草》:\”性微温,味苦甘。\”

【归经】入肝、肾经。

①《得配本草》:\”入足厥阴经。\”

②《本草求真》:\”入肝、肾。\”

③《本草再新》:\”入心、肾二经。\”

【功用主治】补肝肾,强筋骨,除风湿,通经络,益血,安胎。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偏枯,脚气,风寒湿痹,胎漏血崩,产后乳汁不下。

1、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痛等。桑寄生能祛风湿,舒筋络,治风湿痹痛;而尤长于补肝肾,强筋骨。故肝肾不足,腰膝酸痛者尤为适宜。常与此独活、牛膝、杜仲、当归等同用,如独活寄生汤。

2、用于胎漏下血、胎动不安。本品补肝肾,养血而安胎,可治肝肾虚损,冲任不固之胎漏、胎动不安,常与艾叶、阿胶、杜仲、川续断等配伍。

①《本经》:\”主腰痛,小儿背强,痈肿,安胎,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

②《别录》:\”主金疮,去痹,女子崩中,内伤不足,产后余疾,下乳汁。\”

③《药性论》:\”能令胎牢固,主怀妊漏血不止。\”

④《日华子本草》:\”助筋骨,益血脉。\”

⑤《滇南本草》:\”生槐树者,主治大肠下血、肠风带血、痔漏。生桑树者,治筋骨疼痛,走筋络,风寒湿痹。生花椒树者,治脾胃寒冷,呕吐恶心翻胃;又用治梅疮毒,妇人下元虚寒或崩漏。\”

⑥《本草蒙筌》:\”散疮疡,追风湿,却背强腰痛。\”

⑦《生草药性备要》:\”消热,滋补,追风。\”\”养血散热,作茶饮,舒筋活络。\”

⑧《玉楸药解》:\”治痢疾。\”

⑨《医林纂要》:\”坚肾泻火。\”

⑩《本草再新》:\”补气温中,治阴虚,壮阳道,利骨节,通经水,补血和血,安胎定痛。\”

⑾《药材学》:\”治动脉硬化性高血压。\”

⑿《辽宁经济植物志》:\”治郁血性肾炎,月经困难,咯血,瘰疬,心脏诸及早期肺。\”

⒀《湖南药物志》:\”治肝风昏眩,四肢麻木,酸痛,内伤咳嗽,小儿抽搐。\”

⒁《广西药植名录》:\”除风湿,消肿,清热,祛痰,顺气,止咳。治痢疾,疮疥,吐血,子宫脱垂。\”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6钱;入散剂、浸酒或捣汁服。

【选方】①治腰背痛,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所得:独活三两,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风、芎藭、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二两。上十五味细锉,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温身勿冷也。(《千金方》独活寄生汤)

②治妊娠眙动不安,心腹刺痛:桑寄生一两半,艾叶半两(微炒),阿胶一两(捣碎,炒令黄燥)。上药,锉,以水一大盏半,煎一盏,去滓。食前分温三服。(《圣惠方》)

③治下血止后,但觉丹田元气虚乏,腰膝沉重少力:桑寄生,为末。海服一钱,非时白汤点服,(《杨氏护命方》)

④治毒痢脓血,六脉微小,并无寒热:桑寄生二两,防风、大芎二钱半,炙甘草三钱。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八分,和滓服。(《杨氏护命方》)

⑤治膈气:生桑寄生捣汁一盏。服之。(《濒湖集简方》)

【临床应用】①桑寄生:一治冠心心绞痛

将桑寄生制成冲剂,每包相当于生药1.3两。日服2次,每次0.5包,少数例每次1包。观察64例,程4周5个月不等。治期间,有高血压者继续服降压药,原用复方硝酸甘油者,仍继续服用。结果心绞痛症状改善的有效率为76%,其中显效(心绞痛程度减轻二级)率占24%;心电图改善有效率为44%,显效者占25%。另报道,桑寄生对降低胆甾醇亦有一定作用。

二治冻伤

取桑寄生1斤,加蒸馏水10斤,煮沸3分钟,过滤,滤液用文火熬制成膏。Ⅰ度冻伤用桑寄生膏2.5克,加入蒸馏水35毫升,酒精8毫升,白陶土4.5克,混合后涂敷患处(不能用于溃疡面);Ⅱ、Ⅲ度冻伤用桑寄生膏3克,加入甘油10克,单软膏35克,锌氧粉2克,调匀敷于局部。药物配制时须按处方顺序。

②柿寄生:治精神分裂症

取干柿寄生茎2份、叶1份,加水浸煮2次,合并煎液过滤,浓缩成50%煎剂供口服;或用干柿寄生茎2份、叶1份,加工制成注射液(每毫升相当于生药4克),供肌肉注射。煎剂和注射液1次给药量相当于生药0.5~1.5克公斤体重,有关治步骤,药物显效时间,程及程间隙时间,药物剂量的掌握等,均与马桑相同(可参见\”马桑\”条)。临床观察255例(其中104例合并其他方法治),痊愈(效标准同马桑,下同)73例,显著好转54例,好转55问,无效68例。总有效率73.4%,痊愈率30.6%。其中单独用柿寄生制剂治的151例的效为:痊愈40例,显著好转31例,好转29例,无效51例。表明治本具有肯定效果,而与原有治精神分裂症的一些方法配合,更可进一步促进效的提高。治中检查肝功能,在140例中32例有明显改变,但未出现黄疸、肝区疼痛等急性中毒性肝炎表现,而少数例有厌食及肝肿大。尿捡少数例有少量红、白细胞及微量蛋白,几天后自行恢复。治程中有8例出现期外收缩,历时很短;3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

【名家论述】①《本草蒙筌》:\”凡风湿作痛之症,古方每用独活寄生汤煎调。川续断与桑寄生气味略异,主治颇同,不得寄生,即加续断。\”

②《本草经疏》:\”桑寄生,其味苦甘,其气平和,不寒不热,固应无毒。详其主治,一本于桑,抽其精英,故功用比桑尤胜。腰痛及小儿背强,皆血不足之候,痈肿多由于营气热。肌肤不充,由于血虚。齿者,骨之余也,发者,血之余也,益血则发华,肾气足则齿坚而发眉长。血盛则胎自安。女子崩中及内伤不足,皆血虚内热之故。产后余疾,皆由血分,乳汁不下,亦由血虚。金疮则全伤于血。上来种种疾,莫不悉由血虚有热所发,此药性能益血,故并主之也。兼能祛湿,故亦痹。\”

③《本经逢原》:\”寄生得桑之余气而生,性专祛风逐湿,通调血脉,故《本经》取治妇人腰痛,小儿背强等,血脉通调而肌肤眉须皆受其荫,即有痈肿,亦得消散矣。\”

④《本草求真》:\”桑寄生,号为补肾补血要剂。缘肾主骨,发主血,苦入肾,肾得补则筋骨有力,不致痿痹而酸痛矣。甘补血,血得补则发受其灌荫而不枯脱落矣。故凡内而腰痛、筋骨笃疾、胎堕,外而金疮、肌肤风湿,何一不惜此以为主治乎。\”

提醒您:桑寄生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桑寄生的功效与作用 4个作用让人羡慕

1、祛风湿,强筋骨。桑寄生能驱风养血,有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等症状的功效。一些有风湿的人阴雨天会坐立难安,浑身难受,不妨多喝桑寄生茶和用桑寄生作为食补,可能会对风湿有一定的效果。

2、降压利尿。与氨茶碱相比,桑寄生毒性比较低,并且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加上桑寄生能够舒张冠状血管,对抗脑垂体后叶素,所以也有一定的降压效果,很多高血压药成分里也都会含有桑寄生。

3、抗毒。桑寄生能够有效且快速地抑制脊髓灰质炎毒和其他肠道毒,提高身体免疫力。

4、安胎养血。桑寄生能养血安胎,补肾固胎元,常与一些因血虚胎动不安的药剂同用,如阿胶、川续断、菟丝子等。

桑寄生的功效与作用

情分析:

意见建议: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元。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

综合看来:应该是安胎吧。

寄生的功效与作用 寄生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1、有去风湿的作用

中药桑寄生常被用于治风湿痛症,对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也有很好的效。在临床上,桑寄生一般被用于和独活、牛膝等药搭配使用,效果更佳。平时有风湿痛的患者,可以用桑寄生煮水,之后,将药汁涂抹于风湿疼痛部位,每日多涂几次,效奇佳。

2、有治下血不止的功效

中药桑寄生磨成粉末后,用开水冲服,可以治下血不止,对肝肾虚亏、冲任不固所致的下血症状效非常明显。一般此药还可以通续断、菟丝子搭配使用,止血效果更好。医生经常用此法治怀孕有见红现象的孕妇。

3、有安胎的功效

肝肾虚亏、胎动不安的情况,医生一般会用中药桑寄生来治。桑寄生有安胎,治滑胎的功效。用桑寄生、菟丝子、川断等药材轧细,再加入阿胶,做成丸状,通过服用丸状的药膏,可以起到安胎保胎的功效。

4、有补肝肾的作用

桑寄生是一味药性平和的中药,并无毒副作用,专门入肝、肾经,对肾脏有保健作用。肾虚引起的腰膝疼痛、筋骨无力患者,服此药治。同时,医生一般还会搭配续断、杜仲的药物一起使用。男人肾虚的话,可以使用此药来治,不过,肾虚有多种,建议经医生诊断后再用药。

桑寄生的功效与作用?

桑寄生,简称寄生,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的干燥带叶茎枝。那么你想知道是什么吗?下面我详细的给你介绍,一起来了解吧!

是什么?

1.《本草蒙答》:凡风溼作痛之症,古方每用独活寄生汤煎调。川续断与桑寄生气味略异,主治颇同,不得寄生,即加续断。

2.《本草经疏》:桑寄生,其味苦甘,其气平和,不寒不热,固应无毒。详其主治,一本于桑,抽其精英,故功用比桑尤胜。腰痛及小儿背强,皆血不足之候,痈肿多由于营气热。肌肤不充,由于血虚。齿者,骨之余也,发者,血之余也,益血则发华,肾气足则齿坚而发眉长。血盛则胎自安。女子崩中及内伤不足,皆血虚内热之故。产后余疾,皆由血分,乳汁不下,亦由血虚。金疮则全伤于血。上来种种疾,莫不悉由血虚有热所发,此药性能益血,故并主之也。兼能核溼,故亦痹。

3.《本经逢原》:寄生得桑之余气而生,性专祛风逐溼,通调血脉,故《本经》取治妇人腰痛,小儿背强等,血脉通调而肌肤眉须皆受其荫,即有痈肿,亦得消散矣。

4.《本草求真》:桑寄生,号为补肾补血要剂。缘肾主骨,发主血,苦人肾,肾得补则筋骨有力,不致屡痔而酸感矣。甘补血,血得补则发受其灌荫而不桔脱落矣。故凡内而腰痛、筋骨笃疾、胎堕,外而金疮、肌肤风溼,何一不借此以为主治乎。

5.《本经》:主腰痛,小儿背强,痈肿,安胎,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

6.《别录》:主金疮,去痹,女子崩中.内伤不足,产后余疾,下乳计。

7.《药性论》:能令胎牢固,主怀妊漏血不止。

8.《日华子本草》:助筋骨,益血脉。

9.《滇南本草》:生槐树者,主治大肠下血、肠风带血、痔漏。生桑树者,治筋骨疼痛,走筋络,风寒溼瘦。生花椒树者,治脾胃寒冷,呕吐恶心翻胃;又用治梅疮毒,妇人下元虚寒或崩漏。

10.《本草蒙签》:散疮疡,追风溼,却背强腰痛。

11.《生草药性备要》:消热,滋补,追风。养血散热,作茶饮,舒筋活络。

12.《玉揪药解》:治痢疾。

13.《医林纂要》:坚肾泻火。

14.《本草再新》:补气温中,治阴虚,壮阳道,利骨节,通经水,补血和血,安胎定痛。

15.《药材学》:治动脉硬化性高血压。

16.《辽宁经济植物志》:治郁血性肾炎,月经困难,咯血,瘰疬,心脏诸及早期肺。

17.《湖南药物志》:治肝风昏眩,四肢麻木,酸痛,内伤咳嗽,小儿抽搐。

18.《广西药植名录》:除风溼,消肿,清热,祛痰,顺气,止咳。治痢疾,疮疥,吐血,子宫脱垂。

好了,关于桑寄生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和桑寄生的功效与作用点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20172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