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用户投稿

2023年应届高校毕业生(2023年大学毕业生)

2023年的国考职位表出来了,很多同学,尤其是去年没上岸的同学,看到职位表都欲哭无泪,虽然今年的岗位数量和招录人数比去年都增加了,但是对于去年没有上岸的同学而言,今年的国考注定是一场难上加难的考试。今年的国考延续了往年的特性,绝大数岗位仍然是倾向于应届毕业生,尤其是2023届毕业生,据统计,2023年国考要求应届生职位共有9734个,总招录22473人,占比61%。而作为社会考生,其在国考中想上岸的难度是远大于应届考生的。

2023年应届高校毕业生(2023年大学毕业生)

结合今年的国考和近年的国考,说一说为什么要珍惜自己的应届生身份,尤其是毕业那年的应届生身份,甚至可以说,在公考中,应届生的身份值千金都不为过。

应届生身份和中共党员、重点大学(985和部分211大学)毕业生、考公优势专业一样,都是在公考中能够让同学早日上岸的重要因素,重点大学(985和部分211大学)毕业生、考公优势专业这三个因素很多同学在高考的时候就已经错过了,公考时候再谈就为之晚矣,而中共党员获取更是因人而异。所以,应届毕业生身份就是多数普通人为数不多的能够轻松获得考公加分因数

1、职位多、选择多。近些年开始,不管是省考还是国考,或者是事业单位考试,很多地方都加大向应届生倾向力度,一些考试中面向应届生考生的岗位很多都过半,一些如国考,更是高达百分之60以上,如此多的岗位,不仅客观上增加上岸概率,更是让很多同学不用纠结是否异地之类的烦恼。毕竟对很多刚毕业的同学而言,人生有三好—女友父母家乡好!

2、竞争低。尽管很多人都在强调应届生身份重要,但很多同学还未走出校门,尤其是众多普通一本和二本学校的同学,没有感受到目前经济下行的态势以及一份良好工作的稀缺性。在第一年的公考时,很多同学抱着试一试、玩一玩的心态,因此他们备考的专业性、勤奋程度和挨过社会毒打的社会考生相比,存在有一定的差距,那么竞争程度自然相对就更低。

说起应届毕业生,其实应届生是分为两种,一种就是即将毕业的应届生,另外一种就是虽然已经毕业,但符合一定条件后仍然可以认定为应届生身份。今天,我们重点说一下后一种应届生。

根据2023年国考的《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中关于报考政策规定的第三条,对后一身份应届生条件进行明确规定:国家统一招生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和在择业期内(国家规定择业期为二年)未落实工作单位,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者保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毕业生,可按应届高校毕业生对待。

简而言之就是二年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往届大学生毕业生也可以以应届高校毕业生报考,最后再说一个特殊的例外,参加服务基层项目前无工作经历的人员,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后2年内,可以报考仅允许应届高校毕业生报考的职位。这里重点解读一下,这里说明是未落实工作单位,这一条在现实中是很多同学存在疑问的。我们这里拿一个某地的官方回复来供大家参考一下。

根据成都市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相关政策规定,是否符合“择业期内未落实工作单位”情况,以择业期内有无单位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为认定的主要依据。

结合上面的回复,在实践中,很多招考单位都是以劳动合同和社保缴费记录等硬性条件来判断作为是否落实工作单位,各位同学其实还是可以灵活理解什么是落实工作单位,当然最后忠言一句,低调。

相对于前些年的公考,目前公考的竞争程度是越来越激烈,很多考生上岸的最好机会只有二次,一是第一次,还有就是第N次,第N次是因为实力够,而第一次是运气+竞争程度低,所以套用某句名言—希望后辈们都记住,当你踏上公考这条道路时,你的目标就只有一个,上岸!

而当各位同学毕业时第一次参加公考时,必须认真备考,即使想放弃也只能在笔试之后考虑,而不是报考的时候考虑,一句话和大家共勉,“如今岗位就在眼前,我必须考虑这会不会是我此生仅有的机会。

最后祝愿各位同学们2023年国考都能如愿上岸,也欢迎各位留言讨论,你是不是凭借应届生身份上岸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19750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