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四言绝句(王维的四句诗)
上阳片纸有诗魂
作者:李怫麟
李白《上阳台帖》
李白的四言绝句(王维的四句诗)
译文: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何穷。十八日上阳台,太白。
今天聊聊中国历史上浪漫主义诗人代表李白的书法。
我们都知道李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其诗豪放浪漫,是我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浪漫主义诗人。许多人不知道他在书法方面的成就。原因有二,一是李白的书法流传下来的太少;二是李白的诗名太大,把自己在书法方面的成就给掩盖了;三是李白不以书法为饭碗。李白以诗文名天下,但理想却是想出仕,而出仕失败,转而开始寻仙访道,游历大江南北。李白从小发奋读书,可想而知,在唐代重视书法的环境里,李白又聪明好学,很下工夫,那李白的字怎么能写的不好呢。我们看李白后来所交的朋友,有不少都是大书法家,其中以张旭,贺知章,怀素等最著名,可以得知,李白的书法也非同凡响。
目前,我们能见到的一本字帖是传为李白唯一真迹的《上阳台帖》。
从中我们可以窥见李白的豪迈和浪漫情怀,同时也让我们一睹李白书法的风采;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1],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爽朗豪迈,性情豁达,喜郊游,爱饮酒作诗,有"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之誉又有贺知章惊为谪仙人之雅号。与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等并称饮中八仙。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春夜宴桃李园序》以及众多的五言,七言绝句,律诗,词等。
虽然我们今天仅能看到唯一的且是传为李白真迹的《上阳台帖》但我们从这篇仅有25字的法帖上,足可以窥见或遐想到李白那种超迈神骏的风度以及其神游寰宇的思维。
另据宋《宣和书谱》记载,宋廷内府收藏的李白书作计有行书《太华峰》、《乘兴帖》两种,草书《岁时文》、《咏酒诗》、《醉中帖》三种。《爱酒帖》虽有宋克、沈度、王铎等跋文,但历代著录甚少。
李白《爱酒帖》局部
李白《爱酒帖》局部
《上阳台帖》为李白书自咏四言行草诗,据称是其目前唯一认可传世的书法真迹。
《上阳台帖》一共25个字,其书苍劲雄浑而又气势飘逸,用笔纵放自如,雄健流畅,很符合李白的诗歌风格。题跋包括了宋徽宗赵佶、元张晏、杜本、欧阳玄以及清乾隆皇帝等,每个人的题跋字数,几乎都是正文的两倍以上。引首还有乾隆皇帝楷书题“青莲逸翰”四字。
赵佶在观看过《上阳台帖》后,给出了以下评论:“太白尝作行书‘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一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
赵佶书画造诣极极其高超,他如此推崇李白的行书,可见李白的书法水平确实颇高,飘逸雄健,不流凡俗。
这件书法作品后被张伯驹收藏并献出。目前,这件《上阳台帖》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
李白是中国自唐代到今天都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人物,在中国文化史中,能做到这一点的,恐怕也只有李白一个人了。然而,对于李白的身世,在唐代的影响以及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却不是大多数人所知晓的。同时,我们透过这篇模糊不清的《上阳台帖》也确实无法获得更多的信息,但我们可以通过这件作品去遐想李白的卓绝才华以及不凡气度,有这一点就足够了。
大唐中期即公元744年,李白被唐玄宗炒了鱿鱼,当然也给了李白一部分补偿。实际上,李白也懒得在唐玄宗身边做一个弄诗写文的闲人。他是想用自己的文韬武略效力大唐,奈何,唐玄宗不认为李白有这方面能力。所以,李白很郁闷,不愿意干,唐玄宗给了他基本工资和一点点补助,李白也就带着不甘和郁闷离开了。李白到了东都洛阳,正好杜甫、高适去王屋山拜访老友司马承祯,李白也一同前往。但他们三人到了阳台观才知道司马道长已经仙逝多年。得知这位有道高人仙去,未免感到惋惜。这时,李白看到了一幅司马道长有关王屋山的巨型画作,看幅山水画,想起和司马道友的往事,甚是感慨,就挥笔写下了这流传千古的四言诗《上阳台帖》。
我曾无数次梦回大唐,感受那个时代的文化气息和贯古绝今的盛世景象。翻开书籍,品赏这件《上阳台帖》仿佛自己就在李白身边,甚或有时感觉与李白在酒席上把酒言欢,同赋歌章,舞墨翰飞一般。我们从中不单感受的是李白带给我们的气息,同时感受的是李白的一种浪漫主义的情怀!
虽然李白一生没有进入官场,不以功名为世所显,但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倾付于诗歌之中,为后世留下来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李白透过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高标期许,以布衣之身来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李白反权贵的思想意识,是随着他的生活实践的丰富而日益自觉和成熟起来的,他不畏权贵,与普通百姓站在一起。同时,李白以其所向披靡的才华名动盛唐,他与当时的一些著名人物如贺知章,张旭,李适之、汝阳王李进、崔宗之、苏晋,孟浩然等都是好朋友。不但如此,李白对后背也是大力的赞誉提携,如大诗人杜甫,大书法家怀素都曾得到李白的赞誉及帮助。如李白就曾写下《怀素草书上人歌行》赞美怀素的书法。
透过这一篇《上阳台帖》我们亲身感受了李白纵笔挥毫的翩翩风采与谈笑风生的浪漫主义风范。那一种惬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只恨未能识李白,留作笔下有余思!
李白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他继往开来,在屈原之后创造了古代积极浪漫主义的高峰,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源远流长的浪漫主义传统;他继承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以自己的理论特别是创作实践,扫清了六朝的绮靡诗风,为唐诗的繁荣和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他善于学习民歌,同时批判地继承前代优秀诗人的艺术传统,形成独特的风格。从而开创了以他和杜甫为代表的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当然,我们仅从这一纸《上阳台帖》不可能窥其书法的全部,留给我们的是无限遐想和遗憾。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197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