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脉上都是什么人(脉脉怎么样)
脉脉上都是什么人,脉脉怎么样。
他们在脉脉的职言区展开了辩论。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匿名用户“左冷禅”发帖说道,“现实受挫了,千万别来脉脉找安慰。匿名就是释放人恶毒的地方。”对此,“油爆双脆”评论:“城市的下水道都挺脏的,但是有存在的理由,人的负面情绪需要通过一条下水道流动。”
文 | 邬宇琛
编辑 | 金匝
运营 | 林塔
树洞
“在脉脉上,我感觉我们的命运是相连的。”黄兮兮对每日人物说。
黄兮兮口中的“我们”,指的是在互联网大厂里生存的年轻人。才刚满20岁的她,去年夏天通过海投简历的方式,获得了一家大厂HR岗位的实习offer,算不上是正式员工,但经过半年多的工作,她已经不自觉将自己归为大厂的一员。而脉脉,是让她产生身份认同感的一个重要场所。
作为一款职场社交软件,脉脉上聚集了大量互联网大厂员工,在名为“职言区”的匿名板块里,大家有时候探讨薪资或者技术,有时候是发一些职场爆料——小至同事关系,大至公司业务,人员变动。比如王者荣耀团队100个月工资的年终奖、美团收购摩拜、陆奇从百度离职等互联网大事件,都是从脉脉爆出。
脉脉对职言区有一套自己的设计思路,所有用户都可以匿名在上面发帖,名称只会显示“某公司员工”(经实名验证后)或者“衡山弟子”“嵩山弟子”“武松”“袁绍”这样的随机花名。匿名发言的机制,让互联网大厂的员工们更有欲望在职言区说想说而不敢说的话。
▲ 脉脉,用户使用各种花名讨论关于工作和生活的种种。图 / 网络
刚注册脉脉时,黄兮兮只是想要看看HR行业的薪资水平,但后来发现,大厂员工们在职言区分享的困惑,经常让她产生共情。她不止一次看到过类似的帖子:有人发现部门同事的简历造假,在职言区求助,问该不该将此事捅出来——在有严格筛选机制的互联网公司,简历造假基本等于失业。下面的评论里有人会说:“都是打工的,何必呢,人家也不容易。”这让黄兮兮觉得惺惺相惜,“大家都很惨”,于是“命运相连”的感情产生了。
脉脉的吸引力,还来自于在此诞生的各种“大瓜”,它们赋予了职言区另一种意义:能够将从事各种行业的人们汇聚在一起,把在现实中难以道出的重压释放出来,以实现某种仪式上的抗争。
拼多多今年发生的新闻,最早都是在脉脉现身。年初,花名为“恒山弟子”的用户在职言区发帖,爆出多多买菜23岁员工猝死的消息;6天过后,一名“快手员工”在脉脉发帖称,拼多多有个湖南长沙的应届本科生跳楼。
在那段时间里,脉脉职言区关于拼多多的留言频繁,社交平台上的情绪也映照进现实。黄兮兮开始在公司各个角落频繁听到两位同事互相打趣道:明天你还要来“本分”一下。
客观来说,脉脉的职言区确实能够倒逼互联网大厂对问题做出整改,或者至少是有所回应。在拼多多的风波中,拼多多连续公开三次声明澄清或致歉。遭遇相似的还有虎牙和网易。2020年11月,花名为“衡山弟子”的虎牙员工爆料自己因遭受领导冷暴力致抑郁而被抬出公司,随后虎牙发表声明致歉,虎牙也应此得名“抬厂”。2019年10月,有网易员工经历暴力裁员,在公众号发布文章后中移至脉脉继续曝光,事件很快得到,网易也对此事进行了公开道歉。
互联网公司并不是完全没有内部沟通的渠道。据“晚点LatePost”统计,腾讯内网发帖可以匿名,字节跳动每个月有三条匿名贴限额,滴滴在匿名和实名之间做出多次改动,阿里则为实名。但实际上,内网发言的风险,比外网发言要大许多,公司回应也微弱,不少员工会在内网上接收到信息后,继续在脉脉上吐槽。
如今,黄兮兮已然成为脉脉的活跃用户,每个星期都要抽空去刷一刷这个“互联网吃瓜基地”。“我觉得我这个人本来就比较感性,脉脉给我传达出来的态度是:我们打工人是站在一起的。”黄兮兮说。
▲ 脉脉职言区的匿名发言机制为职场人提供了一个“说话”的平台。图 / 视觉中国
茶水间
在互联网世界,脉脉是一个开放的职场茶水间,它嘈杂、喧闹,因为匿名的属性,所有人都戴着面具,这份嘈杂和喧闹,有时候难免会掺杂一些偏见和虚假。
虽然黄兮兮信任脉脉用户,但在刷到匿名用户的一些帖子时,她也不可避免地会生气。关于HR的讨论,是脉脉职言区的常见话题之一。黄兮兮看过许多和HR有关的帖子,不少人将HR的形象描述得“高傲”。很多年轻人在职场上,也都遭遇过HR处理薪酬和裁员问题,会对代表公司立场的HR产生厌恶。在职言区,一条1月11日发表的帖子中,有显示为“Google员工”的人谈到公司HR,形容他们为“现代东厂”,而部门HR则是“特工”。
“可能在你看来,入职的薪资多少对你而言是一件大事,HR也理解,但对我们来说就是流水线式的操作,难免会有一些误会。”黄兮兮说。她觉得和其他所有“打工人”一样,HR也有来自上面的压力,有自己的KPI,有好的HR,自然也有不称职的。
但比起对于职业的偏见,黄兮兮更无法接受的,是脉脉上的性别偏见。在脉脉上一条询问“为什么HR都很漂亮”的帖子里,评论区点赞数最高的则是“越是漂亮的女人,越会骗人,张无忌他妈早就说过了。”另一条“你们会选择HR当女朋友吗”的帖子里,有人回复,“睡可以”。脉脉集中了大量的男性用户,艾媒网在2018年的一项报告指出,脉脉的男性用户占比为59.43%。自媒体“RealCoolGirl”也曾在一篇文章中委婉地表达了看法:“唯有在脉脉才可以畅所欲言,再也不需要担心说错话被锤了,大家都可以说黄腔。”
“去发泄、骂人、吹牛。”王思凡简单地概括了脉脉对于他的吸引力,“这肯定不是脉脉创立的本意,但是我觉得这玩意儿对我来说就是这个用途。” 2014年,王思凡通过一款名为“吐司”的软件看到来自脉脉的广告推广,就此玩上了脉脉。尽管吐司成立的初衷也是供职场人士吐槽公司,但不久后,吐司没有经营下去,脉脉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王思凡的首选。
85后王思凡在北京一家央企做程序员,他至今对脉脉早期那种野生的样貌有记忆:只分实名区和匿名区,而且匿名区的发言审核十分宽松,“发言时带真实姓名不会被屏蔽,大量匿名用户点名道姓地骂人”。而关于薪资的讨论,在脉脉早期的时候,经常有号称年薪百万的应届生来发帖。
王思凡不避讳自己是其中一员,他在脉脉上骂过上司,也吹过薪资,具体吹的数据他记不清楚了,但他当时的实际月薪只有2万元-3万元。后来他还在一些内容平台看到自己的帖子被转发,“我觉得转载的人很傻,完全是吹牛的言论,居然被一本正经地转了还写了评论”。
▲ 图 / 网络
脉脉也在试图制止这些虚假言论。2017年6月,脉脉上线“实名澄清”功能,仅限HR、公司高管、公关人员或事件当事人申请,可对不实爆料实行辟谣。时隔一年,北京网信办和公安局针对脉脉匿名板块存在用户匿名发帖侮辱他人、侵害他人名誉等问题约谈脉脉。此后,脉脉匿名区才正式改名为职言区。
虽有好转,但效果并不明显,王思凡对整改的形容是,“吹牛的人减少了,套路变多了。以前就是粗暴地告诉你,他刚毕业年薪一百万,现在吹牛的人只有以前的三分之一,但底下还有一堆人说脉脉薪资都是真的。”
“互联网大厂公敌”
是树洞,是茶水间,也是互联网大厂公敌——大厂既对脉脉上的真实爆料恐惧,又对虚假爆料气愤,甚至会以起诉来应对。这也成了脉脉必须要正视的一个矛盾:匿名带来的流量和法律风险,要怎么平衡?
虚假爆料曾给脉脉带来过真实的官司。根据天眼查APP显示,脉脉的主体公司“北京淘友天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有62条司法风险,其中法律诉讼有34起,涉及到的公司对象有饿了么、瓜子二手车、百度、Boss直聘、大搜车、新浪微博等,另外还有一些个人。2016年起,脉脉在18起诉讼一审中被列为被告人,其中案由大多都是网络侵权纠纷和名誉权纠纷。
2017年8月,一则脉脉广告出现在今日头条上。广告的文案写道:“听说我司文化从‘简单可依赖’被改为‘简单可以赖’了?”这也是一则来自职言区的爆料,未经证实,而这则广告的背景图片虽然被模糊处理过,但依然可以看出是百度大厦。“简单可依赖”是百度的核心价值观,这样的广告无疑让百度觉得蒙受羞辱,随后将今日头条的运营方字节跳动和脉脉一同告上法庭,最终,脉脉被判处向百度赔偿共44万元。
2019年4月,Boss直聘在脉脉上发现,一位化名为“张先生”的用户发布多条直接攻击Boss直聘的言论,“北大的败类:Boss直聘CEO赵鹏”“Boss直聘无耻下流监控全国人民隐私”。Boss直聘起诉脉脉,并要求脉脉提供发帖人的信息。脉脉在辩称环节不同意原告诉求,但最终,法院还是判决要求脉脉向Boss直聘提交“张先生”的相关信息。
今年1月,脉脉与B站的一则诉讼被披露——2019年3月,一个外显账号为“哔哩哔哩员工”的用户在脉脉的职言区发表评论,称“B站,能睡小姐姐。我睡了四个”。B站随之以不正当竞争为由起诉脉脉,最后,脉脉也向法院提交了发帖用户信息,赔偿了8万元。
这些叠加在一起的事件,让部分网友对脉脉的用户信息安全产生怀疑。
资深技术人员陈卓向每日人物表示,脉脉所谓的“匿名”用户信息,系统肯定是可以看到的,而在脉脉匿名区改版为职言区后,虽然每个用户拥有一个花名,但依然有一个唯一且对外显示的ID。
▲ 1月,脉脉创始人林凡在朋友圈表态称绝不会泄漏发言者的信息。图 / 网络
陈卓推测,如果外界能够获取脉脉上的匿名用户信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战略合作,即公司之间直接获取用户信息进行共享以更好地给用户做画像;另一种则是直接使用python或者其他脚本形式进行信息抓取。“匿名是否表面,这个还是要看平台本身的底线了。”陈卓说。
但无论是主动提供给起诉方还是法院,或者互联网大厂以别的方式获得匿名用户信息,脉脉用户信息安全的说服力,都在一定程度上被损耗。
流量生意
互联网大厂的资深产品经理儒儒,从2016年开始使用脉脉。她认为在真实的职场里,大家总会因为互相八卦而快速聚集,职言区的出现,是满足了这部分人性的。
“但对于脉脉这样的产品来说,天然缺失一些刚需与动因,因为职场社交需求是低频次、非刚需,并且有、公司OA(办公合作系统)等产品替代。这是脉脉的硬伤,但同样也是破局点。一个产品要活下去,并且要实现盈利,那么流量必然是其中的重要决定因素。”儒儒这么评价,“脉脉背后的产品经理一定是优秀的产品经理,站在产品变现的角度,它顺应了人性,获取了流量,这是商业与善良的选择。”
成立于2013年的脉脉,至今经历了来自DST、IDG、晨兴资本、DCM的4轮投资,注册用户也达到了1.1亿,日活也排在国内职场社交阵营的第一位。
▲ 2018年8月,脉脉宣布完成D轮2亿美金融资。图 / 网络
在早期职场社交软件领域的争夺中,脉脉成功击败了天际和若邻这样模仿领英的对手并存活了下来。2015年,世界上最大的职场社交平台领英推出“赤兔”,企图在中国市场分一杯羹,最终却因水土不服而告终。据凤凰网科技频道的报道,领英中国团队中曾有人建议在软件中加入匿名功能,但却因“这个功能太low”而被否决。最终,脉脉胜出。
脉脉创始人、CEO林凡在接受界面采访时说,脉脉的营收来自于广告、会员和招聘,这意味着,对脉脉来说,它做的仍然是流量生意。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篇2018年的报道中,一位从脉脉离职的员工表示,“匿名区最早的想法就是帮助职场人士宣泄压力”,“匿名区的流量占到脉脉流量的一半以上”。但脉脉并没有就流量这一点作出过回应。
2017年,当脉脉获得7500万美元融资时,脉脉就曾宣布计划在2019年赴美IPO。但直到现在,它还没有正式讲述它的IPO故事,又遇到流量与法律风险的矛盾。
尽管如此,黄兮兮和一部分大厂的年轻人还是没有打算就此离开脉脉。他们在脉脉的职言区展开了辩论。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匿名用户“左冷禅”发帖说道,“现实受挫了,千万别来脉脉找安慰。匿名就是释放人恶毒的地方。”对此,“油爆双脆”评论:“城市的下水道都挺脏的,但是有存在的理由,人的负面情绪需要通过一条下水道流动。”
▲ 图 / 《半泽直树》第二季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侵权必究。
想看更多,请移步每日人物公号(ID:meirirenwu)。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19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