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用户投稿

端午节怎么过(端午节怎么过节日)

大家好,端午节怎么过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端午节怎么过节日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端午节怎么过和端午节怎么过节日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古代人如何过端午节?

1、舟竞渡趣味盎然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流传今两千多年,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仍在延续。和现在一样,在博物馆的诸多文物中,都留下了古人过端午的记忆。

端午节闹龙舟是一种古老的民俗活动,是日,古人举行龙舟竞渡,并向水中投粽子。山东博物馆藏清版年画《端阳节闹龙舟》就描绘了龙舟竞渡的热闹场景。画面上六个儿童乘着龙舟,敲锣打鼓尽情欢乐,其中一个单脚立在龙头之上;几位妇人在岸上观看,充满生活情趣。

除了赛龙舟,端午节吃的粽子也离不开船只。山东博物馆的“秦汉——明清展厅”中摆放有一艘明代漕船,这艘漕船1956年发现于梁山县宋金河的支流中,是京杭大运河出土古船中年代和用途明确、保存完整的。

2、画作之中寓意美好

在古代,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都会贴带有美好寓意的年画,祈求平安康健,无无灾。山东博物馆藏清版年画《张天师》就描绘了张天师手持利剑,驱毒禳灾避鬼的场面。

故宫博物院馆藏文物《午瑞图》也描绘了古人过端午节的盛景。这幅画由清代宫廷画家朗世宁创作,画中青瓷瓶内插着蒲草叶、石榴花和蜀葵花,托盘里盛有李子和樱桃,几个粽子散落一旁。

根据清内务府造办处的档案记载,此图应作于雍正十年(1732年),属郎世宁在中国的早期作品。因而画中的粽子、蒲草等物暗示此画是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而绘制,由此可见古代不仅民间有使用艾蒿、菖蒲的习俗,宫廷也有此风。

古时端午有驱邪防疫的习俗,雄黄具有抗菌、解毒、燥湿功效,喝雄黄酒自然也是端午习俗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孔子博物馆馆藏的清青釉酒令杯雕琢精细,釉质透明匀净,棱角转折分明,杯内中心塑一老者,长髯垂胸,笑容可掬,神态自然,是端午饮酒的代表性器物。

3、挂艾熏香祈福圆满

端午一到,夏亦已临近。民谚有言,“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艾草除了是端午节悬挂于门楣之上的装饰品,自古还是人们用来熏香的天然香料之一,并且在沉香等油脂类香料出现之前,一度被人们广泛使用,用以夏季驱虫避害。

古代的熏香用具中,香炉造型多种多样。山东博物馆馆藏的汉代博山炉就是其中的一件精品。此外,孔子博物馆馆藏的明掐丝珐琅缠枝宝相花双盖炉也是熏香的器具,其造型精巧,珐琅颜色纯正,色泽蕴亮,以蓝珐琅釉为地,掐丝工艺精湛。

农历五月被认为是“毒月”“恶月”,因为天气越来越热,雨水逐渐增多,许多昆虫都会出来活动,因此民间在端午节有“驱五毒”的习俗,在端午节前后要用各种方法预防五毒之害。

端午节佩戴香囊,不但有辟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用。在古代,人们也常常通过佩戴挂坠等装饰品以求祈福圆满。济南市博物馆馆藏的清乾隆白玉鸣虫葫芦坠既有葫芦的形态,又采用玉石为原料,蕴含着双重美好寓意。

清乾隆白玉鸣虫葫芦坠长13.5厘米,宽9.34厘米,高6.22厘米。葫芦上部还雕有两只鸣虫,似振翅鸣叫,活灵活现。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资讯-穿越千年,看古人如何过端午

安徽的端午节怎么过

安徽的端午节怎么过

1、贴端午符

皖中、皖南、皖西等地,端午前一两天,寺庙僧尼道士往往要给附近人家送端午符,符系木刻印于黄表纸上,有老人持剑形象,并有“五月五日午时姜尚在此诸邪回避”或“太公在此,诸邪回避”、“飞雄镇宅”等。皖西山区则还挂钟馗像或蜈蚣图形。

2、插蒲挂艾,饮雄黄酒

五月,时近盛夏,蚊蝇百虫肆虐。旧时民众视五月为“恶月”、“毒月”,有不少在端午节“驱禳灾”的习俗。 端午日,安庆郊区农民常采车前子、淡竹等草药,以储备日后服用。城里城外家家户户门楣上挂艾叶,插菖蒲。因为这两种草都是中药,对菌有抑制的作用,能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另外,菖蒲像把锋利的宝剑有避邪的功能。有的人家在大门上还贴着一幅“艾叶如旗香结彩,菖蒲似剑斩邪风”的对联。

3、挂香包、佩五彩丝粽

香包是以香袋与香料的组合。安庆妇女将香包运用到端午节儿童保健上,是一种美好的祝愿。香包内装的香料成分是:雄黄、艾叶末、苍术、菖蒲末、陈香粉等,能散发出幽兰的清香,以示驱邪避疫。另外,儿童佩带香包对衣着起到装饰与点缀的作用,增加节日喜庆的氛围。

4、龙舟竞渡

每年端午节前,安庆渔民将龙舟修理、装饰一新。龙舟一般用杉木,用干燥的杉木作龙骨。船长九丈五尺,俗有“长船短马”之说,意思是船长桡多,划得快。

5、踏百草

回娘家 在安庆,端午节又称为“女儿节”,由早期妇女对神灵的信仰,演变为到郊外踏青避邪,以及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躲端午节灾异,后成为妇女们一种以和亲人团聚形式的习俗。

安徽端午节饮食习俗

1、吃五黄

根据传统习惯,在端午节这,部分合肥人食用雄黄酒、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黄,人称 “吃五黄”。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合肥人多在端午佳节吃咸鸭蛋了。吃“五黄”的时刻是端午节的中午,因为中医理论认为,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阳气盛的时候,而中午,又是中阳气盛的时候,在这一刻,借助“五黄”驱邪解毒的功效,便可以扭转运势,万事顺心。

2、端午粑

怀宁一带除了吃粽子,还要吃“端午粑”,就是用精面粉和酒酿,放青桐叶或荷叶上,经过发酵后蒸熟,甜美清香。蒿子粑粑也名列其中。蒿子粑粑,是安徽江淮、江南地区流传的一种特色美食,主要以蒿子、米粉、腊肉为原料精制而成。

3、 鳝鳖

在合肥地区,有种特殊的食俗,就是端午要吃鳝鳖,叫“箭杆黄鳝马蹄鳖”。此外,环巢湖一带,还流行一种“躲午”习俗,就是到了端午节正午,家家户户不举火,带着粽子等食品到野外进食,女儿嫁出去的,回娘家过节。

4、 吃绿豆糕

老辈的合肥人都知道,合肥旧时曾有“早端午晚中秋”的说法,即端午节一般是早上过,中秋节一般是晚上过。端午节那天,清早起来一定要吃粽子和绿豆糕。之所以选择绿豆糕,是因为南方气温湿热,而绿豆性味甘寒,正好用来清热解毒。所以端午节吃绿豆糕除了满足人们的口福外,还是防健身,迎接盛夏酷热酷暑的现实选择。

古人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端午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所以古人的端午节习俗是丰富多彩的,主要是包括以下几个。

就是吃粽子。端午节这天吃粽子,是很多地方都有的一个习俗,并且被很好的传承下来。据说是因为当时爱国诗人屈原在路过一条江的时候,听说他的被覆灭了,所以他悲愤欲绝,抱着一块石头跳了江。而周围的百姓因为被他的爱国之情所感动,所以就像河里面投掷一些粮食之类的,希望河虾不要啃食他的躯体。当然,这只是一个美好的传说,但端午节这,吃粽子却是实打实的。甚还有一个南北方之战,究竟是吃甜粽子还是吃咸粽子成为大家讨论的话题。

第二是吃咸鸭蛋。吃咸鸭蛋的行程也是和上面吃粽子的是一样,当时有的人家也会投资一些咸鸭蛋,希望河里面的河虾吃了鸭蛋以后就不要再去啃食屈原的躯体了。总的来说,不管是吃粽子还是吃咸鸭蛋,都是对别人的美好祝福。而且咸鸭蛋的美味也征服了很多饕客,所以现在过端午节的时候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咸鸭蛋问世,既是习俗的传承,也是一种美味呀。

第三是划龙舟。有的地方还会在端午节这天举行划龙舟的比赛,甚还会设置一些彩头。特别是在古时候他们的项目本来就不多,所以划龙舟会成为他们全家老少出门观看的一个很重要的节目。古时候还会有一些村和村之间的比赛,请可以展示自己村里面的实力,还可以让年轻人之间有一些较量和交流,所以划龙舟一直都是古人很喜欢的一个端午节的活动。

第四是放纸鸢。在端午节这,不会太热也不会太冷,还有一些风吹过,是很适合放纸鸢的。而在节日这天,大家为了祈祷丰收,也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而放纸鸢就是小朋友特别喜欢的一个活动。我端午之后天气越来越热,就不太适合放纸鸢了,所以很多孩子会抓着后一点尾巴尽情的玩耍。

第五是采草药。古人认为,在端午节这天,如果用一些草药煮的水洗了澡的话,就可以去除晦气,整年身体都会非常的健康。所以在端午节这天,会有采草药的习俗,而我们这边好像也把这个习俗传承了下来,小时候每到这,家长就会用一些我都叫不出名字的草药给我们煮一些水来洗澡。有的草药是可以直接和食材一起煮来吃的,据说吃了这样的食物,整年都不会长痘痘之类的。

关于端午节的习俗

具体习俗活动主要有:

扒龙舟、挂艾草与菖蒲、聚午宴、洗草药水、放纸鸢、荡秋千、贴“午时符”、系百索子、打午时水、浸龙舟水、放纸龙、龙船饭、睇龙船、点艾条、薰苍术、赠香扇、晒百日姜、晒药、挂黄葛藤、画额、佩香囊、佩长命缕、拴五色线、食粽、采药制茶、立蛋、佩豆娘、贴五毒图、游旱龙、划喜船、九狮拜象、抢青、马拉溜、挂钟馗像、品花宴等等。

好了,关于端午节怎么过和端午节怎么过节日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19062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