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是哪个族(火把节是哪个族的特色节日)
大家好,火把节是哪个族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火把节是哪个族的特色节日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火把节是哪个族和火把节是哪个族的特色节日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火把节是我国云南各地以及四川和贵州部分地区彝族、白族、傈僳族、纳西族、布朗族、哈尼族、普米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禄劝县志》记载:“六月二十四、五日为火把节,亦为星回节,夷人以此为度岁之日,犹汉人之星回于天而除夕也。”除夕之夜,这些兄弟民族要祭天、祭祖,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火把节期间,人们身着民族盛装,互相拜访,聚集在一起,喝酒吃肉,唱歌跳舞,举行摔跤、斗牛、赛马、射箭、拔河、荡秋千等各种竞技活动。天一黑,家家户户在门口的高杆上绑上火把照亮,点着火把照禾苗和室内屋角,祛灾逐疫。孩子们则举着火把,带着掺有松香的香灰面跑到寨子里嬉闹去了。遇见有人过来,便将火把迎上前去,向火中撒一把香灰面,立即发出嘭嘭的响声,在对方脚前火星四射。对这种看似恶作剧的做法谁都不会恼,也以同样的方式回敬取乐,据说这样可以祛灾。
到了晚上,村村寨寨都会举行篝火晚会。大家聚在一起,小伙子吹起悠扬的芦笛,弹起动听的月琴和三弦,姑娘们和着音乐,翩翩起舞。夜深时分,人们燃起成百上千只火把在村寨里游行,窜田埂,绕山路,远远看去像一条游动的火龙,颇为壮观。
火把节的来历有三种传说。一种是唐朝开元年间,云南被划分成六诏,分别由六位诏统治。其中,皮逻阁诏的势力,野心也,总想称霸南疆。一年的六月二十四H,六诏每年一度的祭祖大典在皮逻阁所在的蒙舍诏举行。夜晚,六位诏齐聚松木搭建的松明楼饮酒。酒酣之际,皮逻阁借故溜走,命士兵点火焚楼,五位诏无一幸免。邓赕诏之妻慈善夫人闻讯赶来,点燃松明,为夫招魂。不久,皮逻阁的阴谋得逞。慈善夫人饮恨自杀身亡。人们为了纪念忠贞的慈善夫人,每年六月二十四日都要点燃火把。举行祭祀活动。
另传,古时候有个魔非常凶残,人们实在无法忍受他的压迫,起来反抗。但魔的堡垒非常坚固,久攻不下。于是有人出主意,在羊的双角和后腿上绑上火把,点着后,羊冲进堡垒,里面立刻成了一片火海。从此,每年六月二十四日人们都要耍火把庆祝。
还有一种传说是天向人间施放了大量的天虫,将庄稼毁得一片狼藉。人们举着火把,烧了三天三夜,赶走了天虫,保护住庄稼。于是,人们在这欢庆火把节。
也有的民族火把节是在六月六日、二月或八月二十四H前后几天举行,连续3~7天,多的达半月之久。
火把节在西南地区氐羌系民族———彝、白、纳西、基诺、拉祜、哈尼族、普米族等中流传甚广,因而,多元性不可避免地存在。
,火把节节期的细微差别。这些民族的火把节皆在夏日举行,但彝族、纳西族、基诺族等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四川冕宁地区藏族火把节在每年农历六月中旬举行。贵州部分彝族多在夏历六月初六左右举行。
第二,关于火把节起源的多种叙事。在西南地区氐羌系诸民族中,关于火把节起源的集体记忆各不相同,甚是同一民族不同支系或不同地区都表现出某些差异性。
譬如,仅在彝族内部便有多种说法。凉山彝族中流传着天上的大力士斯惹阿比和地上的大力士阿体拉巴之间的摔跤比赛之说:斯惹阿比的被摔死惹怒了天神恩梯古兹,派了大批蝗虫、螟虫来吃地上的庄稼。阿体拉巴便在旧历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来许多松树枝、野蒿枝扎成火把,率领人们点燃到田里去烧虫。从此,彝族人便把这天定为火把节。此说被许多诠释者认为很好地说明了火把节在彝民农耕生活体系中的合理性存在(驱虫害)。
生活在云南地区的彝族支系撒尼人则在同样构建了人间与天上二元对立关系的叙事中,着重强调此节日对人间英雄或群体智慧的纪念:善神偷开天门,撒下五谷,使人间的幸福生活超过天上。天神见了大怒,派大力士到地上来出气。善神恨大力士霸道,与他摔跤,把大力士摔倒在地上,压出一个坑来,后来天雨把那个坑变成湛蓝的长湖(石林县淡水湖)。人们为纪念这位人间英雄,于农历六月二十四进行斗牛、摔跤、宰羊、燃火把等活动,以示纪念之情。当然,石林县撒尼人还有一说,古时有个魔,残酷压迫百姓,群众无可为生,遂合而攻之,但其堡垒久攻不克,于是利用羊群火攻,即在每只羊的双角和后腿上绑火把,驱羊进攻。为了纪念这次战斗,乃于每年六月二十四耍火把相庆。
又如,居住在云南省宁蒗县的普米族关于火把节的记忆,和其对火种起源的认知相关。据传,普米人崇拜的火神叫昂姑咪,本是摩梭人的女始祖。她潜入天宫盗来了火种,并以自己的身体当火炬把火种引到了人间,让摩梭人和普米族同时获得了火。为了世世代代不忘昂姑咪的恩德,普米族便把昂姑咪带来火种的这天定作祭颂火神节。四川冕宁藏族火把节的起源也和火神有关,但叙事有不同之处。据说,有一条恶龙要把农田变成大海,为了保住自己的生存土地,广大农民齐心合力驱赶恶龙,天黑以后继续点起火把追赶它,直到把恶龙赶到了都江堰,并把它牢牢地镇在二庙下,因为怕它再作怪,便决定每年赶一次。此后每年这天,都要举行盛大的火把节,人们到农田里烧死害虫。这样的除虫方法演变成了一年一度祈求丰收的火把节,同时也是人们向火神祈求丰收的传统节日。
再如,云南大理地区白族、彝族的火把节起源叙事中,较为流行的乃是阿南(即曼阿喃)的传说和慈善夫人的传说。不管是“南诏火烧松明楼,慈善夫人忠义殉国”,还是“郭将军杀夫欲霸妻,阿南夫人火海自焚”,这些叙事皆与该地区的历史叙事息息相关,故事情节上也大体一致。
当然,在大理白族地区,这样的叙事也有其村落样本。像云南大理剑川县石龙村的火把节,就有本村内流行的版本:据说,有一对夫妻,只有女儿没有儿子,几个女儿都出嫁了。农历六月二十五这天,两人请女婿回家吃饭。岳父用松树搭成亭子,全家在亭子里的一层吃饭,吃到差不多时,岳父偷偷下了亭子,偷偷点燃了亭子,把所有女婿都烧死了。
此叙事很明显是大理地区流传的《火烧松明楼》的异文,石龙人认为以前做官和财产丰厚都是世袭的,只是父传子,因此为防止外族人夺走,就要烧死女婿。由此来看,该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石龙特色,它与当地的婚姻缔结方式,以及人性中一些微妙心理有关。
第三,火把节活动内容上的多元性。在通行的扎火把、耍火把活动中,差异性也是同时存在的。
彝族的“火把节”常常以松木为燎,高丈余。入夜,各村寨火把争燃,炬火散布于山乡田野,用以照田驱虫、占岁丰收。此外,男女青年们以共杆火把为嬉,欢聚于山乡田野,举行篝火晚会,有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跳舞等社交游艺活动的开展。关于这些活动,有的彝民认为“过火把节是要引谷穗出来看火把”,有的认为“不玩火把,庄稼就会被火烧焦,耍耍火把可将地下的火种引出来”,有的说“要火把是为扑灭秧苗的虫害”。这些说法朴素地表达了火把节与农业生活之间的关系。
普米族火把节,重点在于祭颂火神活动的举行。节日一大早,当地在村寨口栽一棵大松树,这被视为昂姑咪的化身。树上所悬挂之小火把需和本村人口数相符。在祭过火神“化身”后,村中年岁的一老妇人将其点燃。参加活动者,各从火神“化身”上取下一把小火把,将其点燃。尔后,众人在老妇人的带领下,跳起锅庄舞,歌颂昂姑咪献身传火的功绩。礼赞过后,相约成组,手舞火把,穿舞于村寨、田野、山林间放声高歌。祈求火神昂姑咪赐福,庇佑全村人畜兴旺、五谷丰盛、村寨平安、事事如意。
在拉祜族的火把节中,每个拉祜山寨都砍松明扎火把、做缅香,撒在火把上燃起焰火。节日当天,各户备香火、祭品到田地里叫“谷魂”,从田地里叫着回到家中。夜晚,在寨中竖一丈三尺高的大火把,众人围着火把撒缅香,火花四射。据传,火把烧得好,火焰高,象征顺利、吉祥、平安;如火把烧得不好,就被认为明年是非多,有灾害,在生产生活中需处处小心。
云南大理剑川县石龙村的火把节程序有:竖火把(基本环节为:去年火把节后今年火把节前出生小孩的父母或家人负责组织竖火把,以农业小组为单位,每组竖一个火把,不管哪个组里出生人数有多少,都要负责完成。比如今年村中有18个小孩出生,就由18户来负责组织。上午,小孩的父亲上山选火把树,选好后将树砍下抬回来,下午到农户家中捐柴。柴集中起来后,有的挖坑,有的将柴分五节捆在树身上,并装点上青枝、绿叶、红花,上头插上纸糊成的大斗、小升和一只和平鸽,大斗和小升的八个角上有八面小红旗,旗上分别写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些工作完成后,各位父亲请部分村民帮忙将火把竖起来,然后回家吃晚饭。饭后,全村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出来举行火把仪式)、点火把、祭火把以及各种游艺活动的开展。
其中,在祭火把环节中,烧香、磕头、鸣炮之后的“讲吉利话”颇有意思。传统的吉利话是一科十科,向火把撒一把松香,叫一科吉利话:科,清吉平安;第二科,步步高升;第三科,三星高照;第四科,四季发财;第五科,五谷丰登;第六科,六畜兴旺;第七科,七个得胜;第八科,八马双奔;第九科,九九常圆;第十科,老少安康。
在云南德宏州傈僳族的传统火把节中,除杀猪宰羊、唱歌跳舞等活动外,傍晚时分便要点起火把,从屋里到屋外、从院内到院外熏烧灾虫。老年人边舞动火把边喃喃自语:“烧死跳蚤,烧死老鼠,烧死魔鬼,烧死一切害人虫!……”之后,又拿着火把去照果树,念道:“开花吧!结果吧!让人们收获吧!”众人也需同声应和:“开花吧!结果吧!花果满山,粮食满仓!”进入夜晚,要围坐在火塘边唱《火把节调》———此调也被称为“半年生产调”,内容便是以总结半年的生产经验为主。
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基诺族、拉祜族、纳西族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节期二三天。山地彝族的火把节完整、丰富保留着人类群体文化演进的历史轨迹。
火把节的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彝族地区素有“火之故乡”的美誉,彝族人民能歌善舞,秉持着先人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音乐舞蹈传统和口头艺术,在火把节习俗形成的歌调、传说乃史诗表演等也当属“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宗重要传承。
彝族地区流传着十分丰富的火把歌调,虽然形式多样,但都有固定的火把歌调,由于彝语方言发音不同,大小凉山彝族称之为“都则朵洛嗬”,“都则”即祭火,“朵洛”意为祝愿,“嗬”即为歌。
火把节是哪个族的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举办。火把节的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
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节期二三天。
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如今人们还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
火把节是白民族内部共同的节日。见于白族民家,拉玛和勒墨三大民系内。是白族全年节日中除去汉源节日外正式隆重的本土节日,在白族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纳西族的火把节依照古规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起,到农历六月二十七日结束。纳西族的家家户户每天门前都要点一支柱子般又粗又长的大火把。每天晚上寨子里的青年们都拿着又细又长的火把,沿着田埂、山路,边走边唱,直到深夜。
基诺族火把节节前,由卓巴(寨父)、卓生(寨母)分派一些人上山砍松柏,把砍来的树枝在寨内广场上支起一高大火把。这天全寨人停止征税,男女老幼皆着节日盛装,家庭主妇忙于准备节日会餐,亲戚朋友互相拜访。
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01
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火把节在古代被称为\”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火把节的由来传说不一:一说天神与地神斗争,人们用火把助地神灭虫战胜天神;一说出自《南诏野史》及师范《滇系》,这两书载:南诏首领皮罗阁企图并吞另五诏,将会五诏于松明楼而焚杀,邓赕诏妻慈善谏夫勿往,夫不从而被杀,慈善闭城死,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
来源传说之一
统治天地万物的天神“恩体古孜”年派他的儿子大力神“斯热阿比”率天兵到人间征收苛捐杂税。把好端端的人间被搅得民不聊生。智慧超人,英勇无畏的彝族英雄“黑体拉巴”,看到这个情景,便经常去为各个部落排忧解难,除暴安良,深受民众的爱戴。
,黑体拉巴上山打猎,站在高高的山巅上,陶醉在美不胜收的景色之中,他禁不住引吭高歌,高亢的歌喉引来了另一座山上牧羊的姑娘“妮璋阿芝”悠扬婉转的歌声。他们隔着高山河流对唱情歌直到天黑。从此,他们相亲相爱,山盟海誓。对妮璋阿芝垂涎三尺的大力神“斯热阿比”听说了,心里又愤恨又嫉妒,忍耐不住嫉恨的“斯热阿比”便下凡想与“黑体拉巴”摔跤决斗,结果在决斗中,被彝族民间英雄“黑体拉巴”摔死,天神为此大怒,放出铺天盖地的蝗虫到人间毁灭成熟的庄稼。
聪明的“妮璋阿芝”翻山越岭,找到了天边的一位德高望重的大祭司,祭司告诉妮璋阿芝:消灭蝗虫,要用火把。妮璋阿芝和黑体拉巴带领民众上山扎火把,扎了三天三夜的火把,烧了三天三夜的火把,终于烧死了所有的蝗虫,保住了庄稼。看到这情景,可恶的体古孜暴跳如雷。使用法力将劳累过度的黑体拉巴变成了一座高山。妮璋阿芝看着这一切,伤心欲绝,在大祭司的祈祷声中舍身化作满山遍野美丽的索玛花盛开在黑体拉巴变成的那座高山上。这,正好是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从此,彝族人为了纪念这,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便要以传统方式击打燧石点燃圣火,燃起火把,走向田野,以祈求风调雨顺、来年丰收。人们载歌载舞,普天同庆抗灾的胜利,歌唱黑体拉巴的英勇和妮璋阿芝的聪明美丽。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彝家一年一度的火把节。
节日流程:
彝族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分为迎火、玩火、送火三个阶段。
祭火流程
火把节天:祭火。这,村村寨寨都会宰牛杀羊,集体分享,并备酒肉祭祖。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由毕摩(彝族民间祭司)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从毕摩手里接过用蒿草扎成的火把,游走于田边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驱虫的传说。
传火流程
火把节第二天:传火。这,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小伙们要效仿传说中的阿体拉巴,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姑娘们则效仿传说中的阿什嫫,身着美丽的衣裳,撑起黄油伞,跳起“朵洛荷”、达体舞。在这,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彝家的选美了。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阿体拉巴勤劳勇敢、英武神俊和阿什嫫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标准从小伙姑娘中选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夜幕降临,一对对有情男女,在山间,在溪畔,在黄色的油伞下,拨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故也有人将凉山彝族火把节称作是“东方的情人节”。
火把节是哪个族的?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这两天,中国的云南、四川、广西、贵州等多地都在庆祝这个“火”的节日。
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板底乡,人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欢度\”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是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火把节期间,各村寨在入夜后,点燃竖立寨中的以松木和松明子扎成的巨大火把,同时人们手持小型火把成群结队行进在路上或田埂间,远望犹如一条条火龙蜿蜒起伏。男女老少聚集到广场,将许多火把堆成火塔,围着篝火载歌载舞直深夜。
彝族的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二十六日举行,白族的火把节开始的日子比彝族火把节晚。每年有超过1千万的各族群众共同欢度火把节。除了火把狂欢,期间还会举行对歌、赛美、跳脚狂欢、斗牛、摔跤、赛龙舟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
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
火把节不仅仅只是彝族的传统佳节,作为西南民族民俗文化的地域性传承,在彝语支其他民族如纳西族、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基诺族等民族中也有相当久远的历史。
好了,关于火把节是哪个族和火把节是哪个族的特色节日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189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