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过年都有哪些风俗习惯(东北特有的过年风俗)
大家好,东北过年都有哪些风俗习惯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东北特有的过年风俗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东北过年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和东北特有的过年风俗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东北过年都有什么风俗习惯?
吃带硬币饺子交好运
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饺子中包上硬币或者花生、果仁。
年夜饭后吃冻梨
由于东北天气寒冷,一些水果冻过之后会有另一番滋味,有名的便是冻秋梨。冻秋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冻,年夜饭后吃上一个不仅能解酒、还能解油腻。
长寿灯
在东北,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要挂红灯笼,尤其是在大年三十晚上,灯笼要保持彻夜通明。
杀猪菜
在农村腊八之后人们开始杀猪宰鸡,把猪肉切成块,放在大缸中送到仓房里冻起来,以备节日期间食用。过年时,将酸菜、肥肉和血肠放在大锅里炖,这便是人们常说的 “杀猪菜”。
粘豆包
黏豆包是一种满族传统食品,是东北地区人们冬季餐桌不可或缺的主角。
扩展资料:
传统节日需注入时代情怀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一些国外文化也开始被国人熟识,其中不乏一些洋节。情人节送玫瑰、愚人节搞怪、母亲节送鲜花、感恩节化妆游行、圣诞节装点圣诞树等等,如今这些洋节不仅在一些青少年当中耳熟能详,越来越多的70后、60后、50后也开始参与其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感情倾诉和家庭成员之间交流带来的幸福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些互动性强的节日自然就引起市民的关注,这也是洋节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春节传统习俗被日渐淡忘 传统文化呼唤时代情怀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东北人过大年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东北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1、杀年猪
“小孩小孩你别哭,进了腊月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句童谣过去在东北农村广为流传。
过去杀猪在东北农家算是一件大事。进入腊月,大部分人家都要杀猪,为过年包饺子、做菜准备肉料,民间谓之“杀年猪”。
那时候,大多数农家都在院门之侧垒砌猪圈养猪,少则可供自给,多则出卖换钱,因此圈里养着几口大肥猪被视为家道殷实的标志之一,“肥猪满圈”也是普通农家的美好愿望。
2、扫棚
进入腊月二十三之后,各家各户都要打扫卫生。家庭主妇们通常先把屋里的家具用被单等遮盖起来,用头巾或毛巾将头包好,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扫完之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用干净、整洁、亮堂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中国民间称之为“扫尘”、“掸尘”。因为有民谚说:“腊月不扫尘,来年招瘟神。”民俗专家表示,扫尘既有驱除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陈”(尘)布新的含义。
3、赶年集,办年货
过年之前要作很多准备,要买很多东西,吃的、用的、穿的、戴的、耍的、供的、干的、鲜的、生的、熟的,统名之日“年货”。过年之前采购工作称为“办年货”。
年货一般包括鞭炮、对子(春联)、灯笼、冻梨、冻柿子等。家里有小孩的还要给小孩买件新衣服,这是规矩。在农村置办年货多选择赶集,年集是一年中规模参与人数多的一次,在大集上要把香蜡、纸码、鞭炮、年画、红纸、白糖、烟茶、糖果、佐料等买回家。
4、蒸馒头
旧时为了春节期间来客人做饭锅不够之备,所以要提前蒸几锅馒头备用,也为春节祭祖用,也做粘豆包之类,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即指此,也有称二十九把油走,意指做油扎食品。
5、祭神祭祖
老东北祭神祭祖一般用糕点,有蜜供、萨其马等,这些不仅是东北地区满蒙等少数民族的食品,也是东北人家中必备的食物。东北人还有除夕夜吃鱼的习俗。鱼必须是鲤鱼,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就和“吉庆有余”、“连年有余”相联系。
鱼既是美食,也是供品。祭祖也是很重要的,有传下家谱的就要给祖宗供奉丰盛的祭品、上香,全家男丁都要祭拜,也有在除夕之夜烧纸送“钱”祭祖,祭祖一般要到初三结束,在结束前女婿是不允许看丈母娘家家谱的。
东北过年的风俗有哪些
东北过年的风俗有吃带硬币饺子交好运、年夜饭后吃冻梨、年三十点长寿灯、正月不剪头、在“初五”这天要吃饺子、初一初二不扫地。进入腊月二十三之后,各家各户都要打扫卫生。
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由于东北天气寒冷,一些水果冻过之后,就另有一番滋味。常见的是冰梨和冻柿子。据了解,纯正的是冻秋梨,在北方有一种梨叫秋梨,这种梨刚摘下来的时候又酸又涩,于是人们就把这种梨采摘下来直接放在树下,盖上一层树叶,经过冰冻之后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充足。冻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冻,年夜饭后吃这种梨能解酒、解油腻。
东北过年的习俗
吃带硬币饺子、年夜饭后吃冻梨、年三十点长寿灯、正月不剪头、月朔初二不扫地等。
1、吃带硬币饺子: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现在人们讲卫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来取代。),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有好运。此外,东北人在“初五”这天一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就是把饺子咬破,寓意不吉祥的事都破损。
2、年夜饭后吃冻梨:东北天气严寒,一些水果冻过之后另有一番滋味。常见的是冰梨和冻柿子。在北方有一种梨叫秋梨,这种梨刚摘下来的时间又酸又涩,于是人们就把这种梨采摘下来直接放在树下,盖上一层树叶,经由冰冻之后的秋梨酸甜适口,果汁富足。
3、年三十点长寿灯:东北人在大年三十都要点长寿灯,今夜通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家每户都要挂红灯笼,到了晚上就要点亮灯笼,而且要点一宿,不能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停。
4、正月不剪头:东北人在大年月朔到夏历二月月朔之前通常不剪头,寓意思旧。
5、月朔初二不扫地:在东北大年月朔、初二这两天不扫地,寓意留住好运。只有等初三才可以扫地。
东北过年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1、三十晚上包饺子:北方人过年有吃饺子的习惯,在大年三十守岁的晚上,一家人聚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包饺子。饺子皮和饺子馅要刚好用完,皮多了或者馅多了,都是有说道的。用来包饺子和地面不能全都用光,要剩点,说这样是年年有余粮。
2、夜饭后吃冻货:冻货是东北的特产,也是东北人超级喜欢的一种“休闲食品”。虽然吃冻货这一习惯不是家家都有,但是吃完年夜饭后,把冻梨、冻柿子放在水里缓一会,等化差不多了吃一个,不仅酸甜可口,还提神醒脑。主要的是,冻货可以解酒、解腻,吃过丰盛的年夜饭后来一个冻梨,使你浑身舒畅。
3、三十晚上点长灯:大年三十的晚上是不能关灯的,要点长灯。而且在正月十五之前家里都要点着灯笼,老东北人说这事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断。如果小孩子不小心关了灯,可是要被骂的,并且新婚夫妇的新房里是不能空着的,必须要留人,而且彻夜点灯。
4、压岁钱:压岁钱是孩子们喜欢的。压岁钱是我国过年的一个传统,是长辈对小辈的祝福和爱意。孩子想要得到压岁钱是要给长辈们磕头拜年的。到了现在几乎都把磕头这个环节给省略了……
5、初一初二不扫地:过去老东北人认为,新年是聚集一年好运的关键时刻,所以不能轻易地做打扫,怕把一年的好运气都扫出去的。所以初一初二是不扫地的,甭管地上造得多埋汰,都不扫。
6、破五吃饺子:所谓“破五”就是要驱灾辟邪,躲避灾难。这早上要鸣放鞭炮,吃饺子,意思是把那些不吉利的事都破坏掉,送走穷神。
7、正月不剪头:从小就听妈妈说正月剪头克舅舅,所以在正月的时候是不允许剪头的,规定要到了二月二才能剪头,意为剃龙头。二月二这剪头是很吉利的,男孩子到那一定要理个发。
好了,关于东北过年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和东北特有的过年风俗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188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