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的原理及应用(无线通信技术原理简介)
大家好,小编今天为大家分享关于无线通信技术原理简介(无线通信的原理及应用)的信息,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相信大家对蓝牙都很熟悉,但是蓝牙是怎么产生的呢?为什么叫蓝牙而不是黄牙?是如何发展到今天的?以及未来it和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如何?今天,我们来深聊一下。蓝牙无处不在:音箱、无线耳机、汽车、可穿戴设备、医疗设备,甚至鞋子!
2、1996年,爱立信、诺基亚、东芝、IBM和英特尔计划成立一个行业协会,共同开发一种短距离无线连接技术。开发团队希望这种无线通信技术能够像蓝牙王一样协调统一不同工业领域的工作。
3、因此,这项技术被命名为蓝牙。蓝牙的logo是古代北欧文字和的组合,也就是蓝牙之王HaraldBl?tand的首字母HB的合写。关于这个名字的由来,有很多版本。
4、一个传说是国王非常喜欢蓝莓,以至于他的牙齿被染成了蓝色。一些历史学家还推测,国王的一颗牙齿已经坏死,外表看起来呈蓝色。
5、提到蓝牙,很多人会想到WIFI,那么有WIFI为什么还要用蓝牙呢?那是因为耗电和辐射是WiFi的弊端。
6、WiFi协议是为高速通信而设计的,设计的协议非常复杂,耗电很大。我们都知道大部分WiFi设备都是插电式的,为了高速传输,设备的CPU功率也很高。其次是辐射。
7、手机的辐射是瓦级的,WiFi是100毫瓦,蓝牙是毫瓦,甚至更低。
8、在2010年之前或之前,蓝牙成为大部分商用电脑和手机的必备设备,但蓝牙的功耗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很多人的蓝牙0设备长期处于关闭状态,导致蓝牙的使用场景受到严重限制,发展被忽视。
9、直到2010年之后,蓝牙推出了低功耗(BLE)0版本,可以在移动设备上以低功耗模式袖手旁观,从而可以长时间连接;它不需要像Wi-Fi那样消耗大量的电量,也不需要像3G那样消耗大量的数据,它可以随时连接外部设备。因此,随着2011年iPhone4s引入蓝牙0,低功耗蓝牙被全面引入当时的手机,掌握了智能手机与其他设备连接的关键。
10、蓝牙应用如此广泛,设计物联网产品和智能硬件产品时如何选择?蓝牙是最主流的、4G、短距离、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方式之经典蓝牙:蓝牙的设计初衷是在手机上播放音乐。
11、0版本以下的蓝牙称为经典蓝牙。功耗高,传输数据量大,传输距离只有10m。低功耗蓝牙:这是BLE,俗称蓝牙0(及以上)。
12、功耗低,数据量小,距离约50米。蓝牙是为了传输声音而设计的,所以是近距离音频传输的更佳选择。比如共享单车锁、蓝牙智能锁、蓝牙防丢器、蓝牙室内定位,这些都是手机和智能硬件之间性价比更高的通讯手段。
13、直线距离50米左右,一块5号电池可以用一年,传输模块成本10元,远比WIFI、4G等大数据量的通信协议实用。
14、2020年1月7日,蓝牙技术联盟SIG宣布将发布新一代蓝牙音频技术标准——低功耗音频LEAudio。在早期版本的蓝牙(2及更早版本)中,低功耗蓝牙(BLE)的数据速率被设置为固定的1Mbps。
15、在新的蓝牙标准中,引入了数据速率为2Mbps的新模式。这种新的数据速率还提供了一些额外的好处:由于在短时间内传输相同数量的数据,因此功耗降低。由于无线电接通时间的减少,无线共存得到改善。
16、此外,新一代蓝牙将通信距离增加了4倍。这意味着BLE技术终于可以用于智能家居。用户可以通过BLE在家里控制智能产品,从智能灯泡到智能锁。
17、现在,家庭中的所有智能设备都可以与BLE连接。相比耗电量巨大的WiFi技术,BLE在智能家居产品上优势明显。在低功耗蓝牙(BLE)中,设备可以在三种主要状态下运行,即广告、扫描或连接。
18、要连接两个低功耗蓝牙设备,一个设备必须进行广告,另一个设备必须进行扫描,然后开始连接。广告本质上涉及广告包,这允许另一个扫描设备找到它们。在广告包被允许之后,扫描设备可以决定开始连接。
19、在过去的几年里,似乎每个人都对物联网(IoT)有所了解,并相信它将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然而,物联网(IoT)市场的发展速度并没有很多人预期的那么快,尤其是在智能家居领域。很多因素导致物联网发展缓慢,但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个行业缺乏无线通信技术标准。
20、当然,作为开发服务公司,我们有很多选择。在决定做某个产品之前,首先要考虑每种技术的优势和好处,比如蜂窝,WiFi,蓝牙,除了Thread和Zigbee技术,都是基于IEEE814LowPAN技术,比如LORA,Sigfox,NB-IoT(一种蜂窝形式),Z-wave。如果是固定电源,不考虑功耗,想传输高速数据,这些都不适合蓝牙。
21、长途可以用2G,4G,NB-IOT,大数据量可以用WIFI。
本文关于无线通信技术原理简介(无线通信的原理及应用)的知识就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188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