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温和腋温对照表(博朗耳温和腋温对照表)
要说当父母后,最害怕什么?
耳温和腋温对照表(博朗耳温和腋温对照表)
不是带娃的疲惫心酸。
而是宝宝生病!!!
就像有句话说的:当妈前天不怕地不怕,当妈后宝宝咳嗽一声就担心的不行......恨不得自己替孩子生病,只求能让他们少受点罪。
但现实残酷:0-7岁宝宝生病家常便饭,发烧咳嗽,鼻塞流鼻涕,腹泻便秘......都是常有的事。
对于父母来说这无疑是一场异常艰难的考验。
一方面看着宝宝受罪父母心疼;
另一方面,生病的宝宝更需要父母的科学护理,不然稍不注意就有可能病情加重。
这样的例子简直数不胜数,比如:
一有点风吹草动就手忙脚乱跑医院,宝宝折腾不说,医院细菌太多还导致宝宝交叉感染;宝宝发烧不懂用正确的方式降温,裹被子捂汗结果越捂病情越严重;宝宝反复咳嗽一个月,一直当感冒吃药,没想到却是过敏性支气管炎;听信偏方涂抹母乳治疗湿疹,结果湿疹一直反反复复,还越来越严重;......
因为缺乏医学常识和疾病护理知识,导致宝宝生病更加受罪,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生命危险。
每年都有这样的悲剧发生:
育儿路漫漫,遇上宝宝生病更是不容易。
作为父母,真的要处处注意,尤其是一定要懂点疾病护理知识,才能在宝宝生病时少受罪,好得快!
我们理解孩子生病不舒服时,父母那颗急躁的心。
但另一方面,看到很多家长盲目跑医院、不懂护理,我也是真的很焦虑。
因为作为一名儿科医生,我太清楚其实儿童疾病管理还有非常多的雷区。
有些父母可能因为自己不懂又爱子心切,动不动就跑医院;
还有些父母、老一辈的家长,完全靠经验、靠习惯,但殊不知很多经验和习惯都是错的。
就拿最常见的发烧来说,每年我都会接诊因为错误的降温方式导致宝宝病情加重的。
在医院坐诊的时候,我就遇到过这样的一对父母抱着孩子来医院,9个月大的男婴,发烧已经很严重了,而且已经出现面色轻灰,呼吸暂停。
而且,身上有淡淡的酒精味。
一问才知道,孩子半夜发烧,家里没有药,深更半夜的也买不到药。
然后就想起来酒精可以退烧,然后就拿出了白酒给孩子全身擦拭。
结果没有过多久,孩子脸色就不对了,就赶紧送医院来抢救。
每每看到这样的情况我都很心疼,所以我总说:父母一定要多懂点疾病护理知识,才能让孩子少受点罪!
比如面对孩子发烧,父母一定不要紧张,用科学的知识来对待。
从专业的医生角度,当孩子发烧时,我一般建议父母要在家里先做好这3步:
第一步:正确给宝宝测温1个月-3岁的孩子,最好测量肛温;4岁及以上的孩子可以测量口腔温度、耳温、腋温、额温;肛温高于38℃、口腔温度高于37.8℃、耳温或额温高于38oC、腋下温度高于37.2o则说明宝宝有发热迹象;
第二步:科学判断是居家观察还是去医院两大判断方法:第一:看发热程度3个月以内出现发烧,肛温大于38℃;3个月到3岁的孩子,肛温大于38℃,超过24小时没有好转;肛温大于39℃,腋温超过39.4℃,或任何一项测温超过40℃。以上这些情况都需要马上就医!第二:看状态比如嗜睡、难安抚、眼神呆滞、抽搐、皮疹、呕吐......
第三步:科学居家降温物理降温:在孩子没有出现寒颤、发冷情况时,可以减少衣着来散热;药物降温:目前全世界公认较安全有效,且适用于儿童的退热药就是含布洛芬(如:美林)或者对乙酰氨基酚(如:泰诺林)成份的儿童退热药;当然,千万不要给宝宝吃大人用的退烧药,或用酒精降温、毯子捂汗、退烧贴降温来降温,都是不对的。
你看,这样3步下来,不仅避免了瞎担心,去医院前也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慌不忙。
当然不只是发烧,还有儿童腹泻、咳嗽、鼻塞流鼻涕、湿疹、水痘......都有不一样的注意事项。
所以啊,从医生角度来说,我每次都会提醒来就诊的父母:不是提倡大家生病不要去医院,而只是想合理建议——当宝宝生病不舒服时,做父母的一定要先学会做好正确的病情评估,把握好去医院就诊的机会,就医后也要科学的进行疾病护理,这样才能让宝宝生病少受罪,好的快!
与其宝宝生病时手忙脚乱
临时抱佛脚
不如学习一些儿童疾病护理
真正做到
宝宝生病少受罪
科学护理好的快
我是一名儿科医生,随时分享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关育儿知识,谢谢大家支持。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186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