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典是修辞手法还是表现手法(用典是修辞手法吗例句)
一、抒情手法
抒情手法
用典是修辞手法还是表现手法(用典是修辞手法吗例句)
作用
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能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感染读者、引起强烈共鸣的效果。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
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借事抒情
选取生活中一些细节、场景、片断和事件来抒情达意,品读此类诗歌要洞幽发微,体情察意。
借古讽今
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用典抒情
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
二、描写手法
描写手法
手法简介
正面、侧面
侧面描写即用对其他事物的描绘来烘托所要着力表现的对象,从而使这一对象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也叫侧面烘托。往往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在正面描写的基础上加以运用。
烘托
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烘托又叫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
动静结合
主要有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等手法。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虚实结合
所谓实,就是正面写,直接写,写眼前所见所闻;所谓虚,就是侧面写,间接写,写想象中的,写所感。
诗歌中的“虚”包括: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②已逝之景之境。③设想的未来之境。
白描
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
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面貌。
工笔
对事物进行精雕细刻、浓墨重彩地描绘。
视角的变化
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远近;听觉、视觉、触觉等的变化。
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三、修辞手法
修辞法
表达作用
比喻
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拟人
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
对比
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使语言简练、含蓄。
夸张
增强表达效果,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共鸣。
对偶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设问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四、构思技巧(表现手法)
构思技巧
作用
抑扬
可以尽情抒发情感,还可使行文跌宕起伏,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铺垫
层层的渲染,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伏笔照应
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更有力地突出诗人感情。
以小见大
使诗的意境更深邃,更阔远,主题更深刻。
以景结情
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卒章显志
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和情怀,更有力地突出中心。
还有:映衬、渲染、乐景写哀、想象联想、视听结合、象征、情景交融……
题目形式:
1.这首诗在艺术手法(写作手法、表达技巧、表达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情感)?试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4.请从修辞(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诗句)。
5.这首(句)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6.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答题公式:表达技巧+分析技巧+表达效果(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例1:夜雨寄北
李商隐(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⑴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虚实相结合的技巧
⑵结合诗句阐释此种表现手法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
明确: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情真意切。
⑶指出运用此种表现手法的艺术效果,即指出运用这样的手法有什么作用,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答案: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相结合的技巧。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情真意切。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例2:南湖早春白居易(唐)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鸸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释】这首诗作于诗人被贬江州司马期间。
问: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案:这首诗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萍争绿,白雁低飞,黄鸸语塞,好一副多彩多姿、生趣盎然的早春景物图。末两句突然一转,抒发自己被贬的忧闷心情,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
例3:画眉鸟
欧阳修(宋)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问: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借物咏怀、比喻)。通过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赞美和向往,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的强烈厌恶和否定。
例4:月螺川早发王猷定(明)
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长江流远梦,短棹拔残星。
露湿鸥白衣,天光雁字青。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
【注释】①螺川:螺山,委婉如螺,在江西境内,南临赣江,风景秀丽。②棹:船桨。③孤亭:这里指螺江。
问:“景中有情”是这首诗的艺术特点,请结合诗句作赏析。
答案:本文借景抒情,通过写水天苍茫中回望螺川好似一座孤亭,来表现自己孤独的心境,表现离别螺川时的伤感之情。通过写自己在舟中放眼远望,看到鸥鸟和大雁在天际飞来飞去,引发和暗藏了离别螺川的依恋之情。
练习
(一)夜坐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本诗写梧桐,作者使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二)雨后池上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表现手法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三)醉歌十首(其九)
汪元量①
南苑西宫棘露牙②,万年枝③上乱啼鸦。
北人④环立阑干曲,手指红梅作杏花。
【注】①汪元量:南宋诗人。此诗是作者游南宋宫廷南苑西宫后所作。②牙:同“芽”。③万年枝:即冬青树。3、冬青以常绿不凋,多植于宫廷皇陵,故称万年枝。④北人:特指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
诗的前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分)
(四)田家
聂夷中
父耕田上原,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4、本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却没有一句议论和抒情的句子,诗歌是怎样表现这一主题的?请作简要赏析。
(五)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5、请对三、四两句简析其艺术效果。(提示:从修辞方法、写作手法等角度来说。)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183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