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用户投稿

明朝诗人有哪些著名的诗人(明朝诗人排名前十)

五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五律,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其雏型是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全篇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间两联须作对仗。

五言律诗定型于初唐,成熟于盛唐。盛唐最能代表五律成就的是杜甫的作品。胡应麟《诗薮》说:“唯工部诸作,气象巍峨,规模巨远,当其神来境诣,错综幻化,不可端倪。千古以还,一人而已。”评价之高达到极点。《全唐诗》收杜甫诗十九卷一千三百余首,其中近体诗占多数,近体诗中律诗又占多数。其中五律名篇有《春望》《月夜》《春夜喜雨》《登岳阳楼》《旅夜书怀》《江汉》《江上》等百余首。

明朝诗人有哪些著名的诗人(明朝诗人排名前十)

李白五律的成就也非常高。李白之精熟于五律,是韵味天成的。胡应麟《诗薮》说:“太白风华逸宕,特过诸人。而后之学者,才匪天仙,多流率易。”这充分肯定了李白五律的成就。李白的五律像他以道家为主的思想基础一样,是非常飘逸自然的,如《送友人》《夜泊牛渚怀古》《渡荆门送别》《秋登宣城谢朓北楼》等,没有修饰雕琢的痕迹,平仄和对仗,都是浑然天成的。没有融会贯通的学识和才华,是很难写好的。

李杜之外,王维的五律最好。《全唐诗》收王维诗四卷三百八十余首,其中最主要的是五律。王维的思想基础主要是佛家,他的诗歌也充满了佛家“禅”的意境。其五律名篇有《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归辋川作》《秋夜独坐》《江汉临眺》等几十首。

盛唐五律佳作浩淼,如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舟中晓望》、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等,都很著名。

中唐之际的五言律诗,刘长卿、韦应物稍好,“大历十才子”等人偶有佳作;到了韩愈、柳宗元、白居易、刘禹锡时期,五律又见中兴。

晚唐李商隐五言律诗的境界直追杜甫,略见余响,成就在中唐诸人之上,名篇有《夜饮》《落花》《裴明府居止》等。李商隐之外,温庭筠、许浑、马戴也有独到之处,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即深受后人推崇。

1.《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在狱咏蝉》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作于患难之中,作者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全诗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意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明代黄克缵、卫一凤《全唐风雅》:黄云:咏蝉诗描写最工,词甚雅正。

2.《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正月十五夜》是唐朝诗人苏味道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写的一首咏神都洛阳城元宵夜“端门灯火”盛况的七言律诗。这首景色诗是诗人在一次正月十五夜诗歌比赛中的夺魁之作,也是深受后人推崇的佳作。诗中描写了洛阳市民元宵之夜的欢乐景象。首联写灯火辉煌,成语“火树银花”即由此而来;颔联写人流如潮,明暗相间,纵横交错;颈联写夜游之乐,突出歌伎艳若桃李;尾联写出人们对良辰美景的无限留恋。全诗色彩明艳,用词准确,反映了诗人非凡的艺术才能。

《瀛奎律髓》方回:味道武后时人,诗律已如此健快。古今元宵诗少,五言好者殆无出此篇矣。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写景,描绘送别时的环境;次联点题,突出诗人自己与杜少府的共同点;颈联是全诗的核心,强调友谊的真诚与持久,鼓励友人乐观对待人生,展现出诗人的宽广胸襟;尾联继续劝勉朋友,壮其行色,鼓其勇气。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诗人以朴实、洗练的语言,表达出真实、自然、亲切、豪爽的感情,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

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说:“大历以还,易空疏而难典赡;景龙之际,难雅洁而易浮华。盖齐、梁代降,沿袭绮靡,非大有神情,胡能荡涤。唐初五言律,惟王勃‘送送多穷路’‘城阙辅三秦’等作,终篇不著景物,而兴象婉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中妙境。”

4.《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题大庾岭北驿》是唐代诗人宋之问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在流放途中所见的景物及所想象的意象,借景抒情,引用一则“雁过梅岭”的奇妙传说,再结合自己当前的处境,抒发了诗人对官场坎坷的慨叹和思念家乡的感情。全诗情调低回婉转,感情真挚动人,诗旨在写“愁”,全篇却未着“愁”字,情致凄婉,愁绪满怀,以情布景,又以景衬情,使情景融合,传情达意,因而情真意切,动人心弦。

清代姚鼐《五七言今体诗钞》:沉亮凄婉。

5.《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夜宿七盘岭》是唐代诗人沈佺期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描写诗人旅途中夜宿七盘岭上的情景,抒发惆怅不寐的愁绪。全诗抓住凌晨时分的自然环境的特点,巧加刻画,充分表达了诗人被远流他乡的哀苦心情。这首诗是初唐五律的名篇,表现出诗人有较高的艺术才能,巧于构思,善于描写,工于骈偶,精于声律。

《沈诗评》:花馆流波,赏心娱目。

6.《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主客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瀛奎律髓》:此诗句句自然,无刻划之迹。

7.《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

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徐充曰:此篇写景寓怀,风韵洒落,佳作也。“生”字、“入”字淡而化,非浅浅可到。

8.《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郭濬《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色韵清绝。

9.《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诗。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年少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精选五七言律耐吟集》:包举宇宙气象。

10.《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此诗抒写清晨游破山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全诗笔调古朴,层次分明,兴象深微,意境浑融,简洁明净,感染力强,艺术上相当完整,是唐代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唐诗成法》:但写幽情,不着一赞羡语,而赞羡已到十分。

11.《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此诗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的爱国之情。

宋·方回《瀛奎律髓》:“此第一等好诗。想天宝、至德以至大历之乱,不忍读也。”

12.《寄左省杜拾遗》

岑参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寄左省杜拾遗》是唐代诗人岑参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这是一首委婉而含讽的诗,采用曲折隐晦的手法,感慨身世遭遇和发泄对朝廷不满的愤懑之情,名为赞朝廷无讽谏之事,实含深隐的讽刺之意。此诗辞藻华丽,雍容华贵,寓贬于褒,绵里藏针,有寻思不尽之妙。

《唐诗直解》:写得雍容,有体有度,与子美《左掖》诗相敌。

13.《贼平后送人北归》

司空曙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贼平后送人北归》是唐代诗人司空曙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前半部分诗人先回忆安史之乱爆发时与友人一起逃往南方;再写战乱平定后友人一人北归,诗人送行;后设想在这长长的岁月里,大家都在辗转他乡的过程中头生白发,战后故乡当残破不堪,也只有青山依旧了。诗的后半部分想像友人一路上早行晚停,回归故里,见到的只能是寒禽衰草。诗人写出了惜别友人之意,并曲折地表达了故国残破的悲痛之情。

《增订唐诗摘钞》:刘文房《穆陵关作》独三、四两语居胜,全首雅润,尚不及此篇。

14.《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钱起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僮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是唐代诗人钱起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是一首邀请朋友赴约的诗,诗的前三联全是绘景,着力描墓山居的景物美,隐含吸引对方快来游览之意,末句写家僮扫径以侍,盼友人来临的心情殷切,并点明邀约之意。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将水、云、竹、山、鹭、花人格化,写得极富感情。这首诗语言清丽,情真意切,风格清新奇淡,艺术感染力较强。

明·陆时雍《唐诗镜》:三、四娟娟。二语会趣已深,故其言不烦而至。

15.《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除夜宿石头驿》是唐代诗人戴叔伦除夕夜晚远离家乡亲人独宿逆旅时创作的感慨自身遭际的诗作。此诗开篇把自己滞迹他乡的寂寞苦涩写得十分深刻,结尾处又给人一种沉重的压抑感。全诗写出了沉思追忆和忆后重又回到现实时的自我嘲笑,蕴含着无穷的悲怆感慨和不尽的凄苦况味,写情切挚,寄慨深远。

乔亿:诗极平易,而真至动人,故多能口颂之。(《大历诗略》)

16.《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赋得暮雨送李胄》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首联写送别之地,扣紧“雨”、“暮”主题。二、三两联渲染朦胧暗淡的景色;暮雨中航行江上,鸟飞空中,海门不见,浦树含滋,境地极为开阔,极为邈远。末联写离愁无限,潸然泪下。全诗一脉贯通,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唐诗观澜集》:冲淡夷犹,读之令人神往。

17.《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送李端》是唐代诗人卢纶为友人李端而作的送别诗。此诗抒写乱离中送别友人的惜别之情,抒发对身世飘零、时局动荡的感伤。前两联写作者在故乡衰草遍地的严冬送别友人,友人沿高山寒云的小路离去,自己在日暮飞雪时归来;后两联记叙与友人离别之后,作者在孤独寂寞中感叹自己少年孤苦飘零,深感与友人相识太晚,担心在时世纷乱中与友人后会无期。全诗辞情并茂,顿挫有致,哀婉感人。

清代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少孤句,皆字字从肺肝中流露,写情到此,乃为入骨。虽是律体,实《三百篇》、汉魏之苗裔也。

18.《新年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新年作》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抒写作者的无限离愁及失意悲愤之情。首联写情,新岁怀乡;颔联写景寓情,感叹春归我先;颈联即景生情,身处孤境悲愁;末联借贾谊自况,抒发贬谪悲愤。全诗抒情多于写景,意境深远,用词精炼,情景合一,感人至深。

《诗镜总论》:刘长卿体物情深,工于铸意,其胜处有迥出盛唐者。“黄叶减余年”是庾信、王褒语气。“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春归”句何减薛道衡《人日思归》语!

19.《没蕃故人》

张籍

前年戍月支,城下没全师。

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没蕃故人》是唐代诗人张籍所作的一首五律。此诗首联以叙事的方式交待全军覆没的时间和地点;颔联承接上文写诗人与友人消息断绝、不知生死的沉痛之情;颈联用一组特写镜头,想象全军覆没后的惨景;尾联情真意切,诚堪呜咽,揭示诗人内心两为其难、望涯痛哭的曲折心情。全诗不着议论,但字里行间充溢着对没蕃故人和唐军将士的深切同情,而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国事的忧虑亦隐寓其中。

清代俞陛云《诗境浅说》:诗为吊绝寒英灵而作。苍凉沉痛。一篇哀诔文也。

20.《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二句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传诵千古。

范大士《历代诗发》:极平淡,亦极新异,宜顾况之倾倒也。

21.《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蜀先主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意在赞誉英雄,鄙薄庸碌,赞扬了刘备的功业,慨叹蜀汉事业后继无人,总结蜀汉亡国的历史教训。首联写先主庙堂威势逼人,颔联赞刘备的英雄业绩,颈联为刘备功业未成、嗣子不肖而叹息,尾联感叹后主亡国。全诗措词精警凝炼,对仗警辟工整,风格沉着超迈,前半写功德,后半写衰败,以形象垂戒当世。

刘克庄《后村诗话》:刘梦得五言如《蜀先主庙》云:“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七言如)《哭吕温公》云:“遗草一函归太史,旅坟三尺近要离。”《金陵怀古》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诗雄浑老苍,沉着痛快,小家数不能及也。

22.《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点明题旨,渲染气氛,奠定此诗荒寂的整体格调。颔、颈两联写景,对仗工整,且富有变化,如颔联“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如果将“黄叶”“古木”“溪桥”“荒村”在位置上进行调换,恰与颈联中的“寒花”“幽泉”“寂历”“断续”一一对应。另外,此诗在炼字上颇为精审,“黄”“古”“寒”“幽”诸字,既是景物的实际特征,又体现出作者的心理特征。

《古唐诗合解》:寒花之态,疏淡而寂寥,幽泉之声,微闻其断续,此皆天地自然之妙。

23.《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门致此身。

《灞上秋居》是唐代诗人马戴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写作者客居灞上而感秋来寂寞,情景萧瑟。首联写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秋风秋雨已定,雁群频飞;颔联写在他乡异土见落叶时的酸楚和寒夜独处时的悲凄况味;颈联写秋夜寂静,卧听滴露,孤单无依,与僧为邻,更进一步写出孤独的心境;尾联抒发诗人的感慨,表达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悲愤之情。全诗意境浑厚,情景交融,写景朴实无华,写情真切感人,生动地写出了古代文人为功名而挣扎的不堪情状,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范大士《历代诗发》:秀洁。

24.《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商山早行》是唐代诗人温庭筠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晨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晓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全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文学史上写羁旅之情的名篇,历来为诗词选家所重视,尤其是诗的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脍炙人口,备受推崇。

《唐诗笺注》:“鸡声”一联,传诵人口,写早行而旅人之情亦从此画出。诗有别肠,非俗子所能道也。

25.《北青萝》

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北青萝》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首联写诗人寻访僧人之事;颔联写诗人寻访所经之路程、所见之景物;颈联写诗人黄昏时才寻到僧人,以精炼的笔墨描绘了僧人的简静生活;尾联写诗人获得的思想启迪。诗所表达的是一种不畏辛劳艰险、一心追寻禅理以及以淡泊之怀面对仕途荣辱的愿望,既赞美了僧人清幽简静的生活,又表现出诗人对禅理的领悟。此诗语言凝炼,富于蕴藏,层次清晰。

清·姚培谦:结茅西崦,在落叶寒云之外,可谓孤绝矣。清磬深宵,老藤方丈,静中是何等境界。而一微尘中,吾犹以爱憎自扰耶。(《李义山诗集笺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18300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