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用户投稿

立冬古诗李白(立冬古诗全部)

今日(公历2021年11月7日,农历辛丑年十月初三)12点58分37秒,将迎来立冬。立冬,二十四节气之一,斗柄指向西北方位,太阳黄经达225°,于每年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

立冬古诗李白(立冬古诗全部)

立冬·气候

立冬是季节类节气,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转变。

立冬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冬季普通盛行东北风和北风,气温逐渐下降,由于地表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初冬时期还不是很冷;随着时间推移,强冷空气南下频繁,并越过南岭,天气越来越冷。在北方地区,立冬前就已很寒冷了。

立冬·三候

立冬有三候,表示这个节气的气温、气候是怎样的。

一候:水始冰。水已经能结成冰。水面初凝,未至于坚也。

二候:地始冻。土地也开始冻结。土气凝寒,未至于拆。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习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这样解释立冬:“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即是说,此时秋季作物已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蛰伏起来准备冬眠。

在古代,立冬和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是十分重要的节日。据《礼记·月令》记载:“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回来之后,皇帝还会赏赐群臣冬衣,并抚恤孤寡,以安社稷。

在民间,百姓也习惯在此时备好冬衣,以防御接下来的冬寒。此外,还以时令佳品向祖先祭祀,祈求上苍保佑来年的丰收。据《清嘉录》记载,到了清代,立冬之日,士大夫在家拜贺长辈尊者,还互相出去拜谒。男女老少都要更换新衣,相互作揖行礼,谓之“拜冬”。

民间谚语说,“立冬补冬,补嘴空”。忙碌了一年的人们,秋收冬藏完毕,迎来了冬闲。因此,要在立冬这天以美食进补,犒劳自己的同时抵御寒意,称为“补冬”。

有俗语说,“立冬节气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在北方,人们习惯在立冬这天吃饺子。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因为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

在南方,人们在立冬爱吃鸡鸭鱼肉。在潮汕地区,还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意思是立冬时甘蔗已经成熟,吃了不上火,这个时候“食蔗”既可以保护牙齿,还可以起到滋补的功效。

在绍兴,立冬酿黄酒是传统习俗。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因此绍兴人把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最适合做黄酒的时间称为“冬酿”,祈求福祉。

立冬过后,“西风渐作北风呼”,日照逐渐缩短,气温继续下降,虽然偶尔也会出现“小阳春”天气,但冷空气活动已经开始频繁,所以要注意随时添加衣服,防寒保暖。除了适时进补外,还需适当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并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以安然过冬。

立冬·养生

1、饮食调养。“冬吃萝卜夏吃姜”饮食既要保证充足的营养以提供足够的热量,又要注意不要过食燥热肥腻以免“上火”。可以适当吃:牛羊肉、鸡蛋、鱼类、核桃、牛奶等,以及适量的蔬菜水果如梨、萝卜、大白菜、柑橘等,切忌过食辛辣、油腻的食物。

2、起居调养。立冬后注意藏,就是收藏起人体的阳气,起居应“早睡晚起”,早睡晚起以收藏人体阳气,保持身体的热量,规避严寒,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由于室内外温差大,人体不适应,易引发疾病,要注意防寒保暖,减少冷空气对身体的刺激。此外,穿衣要适度,不要过少过薄或过多过厚。

3、运动调养。俗话说:“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冬天也可适当运动养生养阳,在冬藏的同时兼顾适当锻炼,注意选择温暖的时间段和天气,运动强度适当不可过量,可进行打球、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不要过度或大汗淋漓,使人体受寒引发感冒等疾病。

4、情志调养。立冬调养主要是“藏”,要保持精神安静,状态良好,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首先要控制自身情绪,避免情绪紧张、易怒、抑郁等;其次要适当参加娱乐活动,如唱歌、跳舞、健身操等文体活动。

5、暖脚调养。俗话说:“寒从脚下生。”脚部一旦受寒,可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收缩,使人体抵抗力下降,引发疾病。所以,健身先健脚,每晚睡前用热水(40℃左右)泡脚30分钟,有助于睡眠,消除疲劳,舒筋活络,促进血液循环,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但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辨证慎用,以免诱发原有疾病。

立冬·诗词

立冬不仅拉开了冬天的序幕,也勾起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感慨和诗情。

“诗仙”李白对天气的变化可谓十分敏感,他的“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分享了自己的冬日生活场景,流露出舒适惬意和慵懒自得;而陆游的“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则是表达了虽然生活困苦,却能欣然接受的豁达心情。

寒冷的天气,往往还容易引发诗人的愁绪。范成大的“人逐年华老,寒随雨意增。山头望樵火,水底见渔灯”通过描写立冬夜景,来感怀自己年岁已高;王稚登的“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抒发了客居他乡的孤寂之感。

立冬的独特美景,也是诗人争相描写的主题。陆文圭的“早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描绘了秋末冬初的黄花落叶之美;仇远的“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道出了一幅南国立冬的优美画面,给人与众不同之感。

(人文之光网综合整理,信息和图片来源于新华网、人民网等)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18234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