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考研法硕答案(2022年法硕考研)
2022年文运法硕答疑辅导员关于一些答疑常见问题的汇总
1、关于一些观点不同的问题如何处理?
其实这个问题主要是出现在刑法上,大家可以去看于越老师或者文运法硕的微博,有一个关于法硕、法考观点的冲突问题合集,可以把这个看一下或者打印下来。
2022考研法硕答案(2022年法硕考研)
如果发现了一些审判案例或是身边的例子,和我们所学的知识相冲突,比如这个事情明明应该是故意杀人,为什么在这个案例里却变成了故意伤害呢,如果是这种,大家无需过多的纠结和疑惑,因为一个案例展现在我们面前,是否是百分之百的展现、是否有很多情节是被媒体掩盖的,我们都无从而知,我们现在做题就是按照老师讲的观点去分析题目就可以,所以从你能看到的信息中去得出最后的定罪结论,只要是符合你的知识体系框架的,那就可以了,因为每一个案例,每一个情景都会有细微的差别,所以大家不用担心这种书本上的结论和身边案例结论不一致的情况。
2、关于最新的变化,老师讲得和书本上不一致怎么办?
因为大家手中的参考书是要有一个编写的过程的,很可能老师在编写的时候这个变动还没有出来,所以大家可能手里的参考书会有一些和老师讲课不一样的地方,甚至一些做题的答案解析中,会有按照以前的规定去解析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大家不要担心,老师课上讲的,就按老师说的去记就可以,因为我们机构的老师都是按照法硕的观点再给大家讲课。那至于这种不一致,比如老师的书是今年1月编写的,肯定只能更新到1月的知识,老师的讲课可能是在3月或者5月讲的,这个期间的知识点变动,老师会在课上讲出来,所以就有了这种不一致。大家按照老师的观点去记,等到新的考试分析出来之后,大部分都会按照老师说的变动会有相应改动,但如果到时候分析还是旧观点,那老师也会在课上再次强调大家该如何记忆这个观点,以及考试按照哪种观点作答。所以大家只要跟紧老师就没问题的,所有的变动老师都会在最近的课中给大家点出来,这也是为什么说不要只听一遍课就去投入背诵,然后再也不去听课的原因。课程是不断更新的,大家要做到常听常新。
3、关于做题中一些“错误”答案遇到如何处理?
首先对于错误答案,大家要去区分是哪种错误,比如:
第一种:是一些几年以前的题目,根本没法做出选择,选哪个感觉都有问题。
这种情况大家只需要按照现在所学的知识去学习和理解,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就可以了,不用一定要把选项选项选出。毕竟法律总是在不断与时俱进的,当年出的题目肯定是根据当年的法律去设计答案,没办法用现在的理论去选择也是很正常的
第二种:遇到了不严谨的选项,感觉都有错误:
这种情况大家要综合比较所有的选项去考察,这也是在考试时我们要掌握的技巧,因为就算是真题,也会出现不严谨和与我们所学相悖的答案,当然这种肯定是少数的存在。但如果我们真的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要看看出题人想考察的是哪个知识点,再看看综合所有选项哪个更合适,在此基础上做出选择往往会得到出题人想要的答案。比如A选项说的是对的,但是他说的都是“大白话”完全没有知识点的存在,或者与另一个B选项相比。B选项的重要程度达到了80%,而A选项只有20%在说知识点,那如果是单选肯定要选B而不是A。
第三种:真正的错题
遇到这种情况大家也要敢于质疑,如果你发现你的所有知识体系都在告诉你,这个题有问题,那也要敢于质疑,毕竟不是所有的题目都是完美无缺的,但是也不要说遇到错题就觉得这个题不好或者如何,要知道大家做题,是为了考察自己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算是以题带点在进行复习,这个题所考察的知识点你掌握了了解了,那么这个题就算是学会了,做对了,这也是一种收获。
4、关于为什么要会做题技巧?该不该拓展学习?
这个问题想必大家都是清楚的,但肯定还是有的同学在疑惑,我又不是做题机器,为什么我要学会做题技巧,我是想学知识的,不仅仅是为了做题。当然这些都是对的,肯定大家想读研想考研都是为了学习知识的,但是目前大家要清楚的是,我们在参加一场淘汰赛。就好比我们100米冲刺比赛,和我们平时健身的跑步是不一样的,虽然都是在跑步,前者是在看谁能在更短的时间冲过终点,而后者对时间的要求就没那么严格。所以大家要清楚的是,我们是在看谁能在一年甚至是半年内掌握更多的考试分析所要求我们掌握的知识,毕竟这是我们上了考场接受考验的底气和本钱。学习知识和学会做题是不矛盾的,只不过可能这期间大家要花在这五门内容上的时间更多,如果你学有余力,去多了解一些相关的、争议的、值得研究的知识,那肯定是更好的,但如果都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学完专业课可能只有一个小时给英语了,那就不要去做过多的课外知识研究了,毕竟考试除了专业课,还有两门公共课,我们要知道在这一年里的重点是什么。等我们考到了自己的梦校,那里有你羡慕的“法学大佬”,有更广袤的学习平台,到了那时候,大家就可以尽情的去研究那些你好奇的、目前存在争议的知识了,但现在,更重要的是拿到这场盛宴的入场券!
5、是不是只学习考试分析上的观点就足够了?
这个当然也不是的,有一些老师给我们扩充出来的知识点和我们在做题中遇到的书上没有的,大家都要补充记忆,因为目前来看,考试的题目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考试分析里面了,其实出题人也知道大家都是有听课,有接受培训的,所以肯定不会再出很多像以前一样挖空让大家填空的简单选择了,目前无论是法本还是非法本,选择题的难度都是一样的,所以大家还是要把老师补充的知识也要当做分析的内容去掌握的。很典型的就是2021的民法真题,里面的简答题是需要总结的,而烁哥的考点详解里面有大量的总结,且那个题目烁哥也总结了。
6、关于现在开始是不是晚了,什么时候背书的问题,总是记不住怎么办?
当你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就是最早的时候,这句话不是一句安慰大家的话,很多同学会焦虑,我到底该怎么办啊,怎么听课这么慢,学了还是不会,背了也记不住,我是不是完蛋了,是不是考不上了?其实大家真的不用焦虑,现在才六月份,如果你现在就能做到遇到一个题都完全不错,拿起一个知识点就张口能背,把剩下的6个月,你要做点什么呢?就等着考试啦?那肯定不是的呀,任何事情的发展都要有一个过程,我们的脑袋又不是照相机,怎么可能看一下,学一遍,背一次,就完全能够原装提取,这是不现实的,我们的大脑本来就是在不断遗忘的,只要你长时间不去触碰一个东西或者一段记忆,那自然大脑会觉得这是不必要的,而一点一点把它移出去,我们不能去和身体做对抗,我们要掌握好自己的身体规律,你可以试一下,你多久不重复一个知识点会慢慢变模糊,多久会彻底遗忘。其实我们所说的记不住,是你想不起来了,而不是真正的忘了。有同学会想,这俩有什么区别?想不起来是说,我有印象,只是暂时的想不起来或者记不清,但是我知道我学过,我碰到过这个知识点,只要提醒一下就能想起来了。真正的忘了是你根本不记得你学过,我就算怎么提醒你,你也记不起。所以大家大部分是前者,那既然只是想不起来,就不断的重复,再刺激一下大脑,不就想起来了么?就这么反复的记忆,反复的刺激,你总会一下子就想起来的。
背书其实不要说几月开始是合适的,要看你自己的进度,一定要把知识都掌握了,再去开始背诵,所谓的掌握是说看着书,你能把知识的体系和框架掌握清楚,掌握知识之间的逻辑,明白这个知识点的原理,这样再去背书才是更好的。至于时间最晚不要晚于7月吧,如果你是之前没有背诵过的一战考生,这个时间可以给你作为参考。所以大家如果安排7月背书,那6该做什么应该安排明白了,一定要把基础知识夯实,不理解不会就再去听课。如果开始复习比较晚的同学,背诵的时间也会往后延。
7、关于心态总是崩溃焦虑怎么办?
崩溃、焦虑这是很正常的,人在有压力、有紧迫感的时候肯定会有一些负面情绪,但我相信大家不会每天都处在崩溃之中,肯定有那么几天,学习学得特别有动力,做题特别认真,每天从图书馆或者自习室出来的时候都是神清气爽的,觉得世界又值得了,肯定会有这么几天这样,然后过几天,又觉得我完了,啥也不会,背不下来,做题总错,不想看书,不想学习,觉得世界又不值得了。这是很正常的,是你需要充电了,世界上是不存在永动机的,人也一样,不可能长时间去从事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而永远不知疲倦,当你出现懈怠和疲倦的时候,你又在强迫自己,不行你必须做在这学习这样的,那你的身体会十分的抗拒,就像是弹簧,压的越紧弹得越高。所以适当的放松和休息是十分必要的,你可以翻看自己的学习记录,看看之前每天的学习list,是不是最近几天都打了对号,完成了大部分的任务,如果是这样,那可以奖励自己休息半天或者一天,把想玩的或者想看的东西看了,把身体充满电,然后再活力满满地投入到下一个周期之中,你可以试着去记录一下,自己一般会在认真学习后的第几天出现这种懈怠和焦躁,然后掌握这种规律并且利用这种规律去安排学习计划,甚至可以和自己做一个比赛,比如第一次出现懈怠是在学习3天后,那看看下次能不能是3天半或者4天,这样学会与情绪、与自己和谐相处,而不是去做对抗。就好比爬山,我们没必要一口气爬到山顶,中途可以停下来喝口水,吃个面包补充体力,继续向上攀登,你只要清楚你自己只是停下来休息一下,而不是太累了我不爬了,转身往山下走去,那就是可以的。
最后
考研本来就是一个磨炼你的过程,不仅仅比的是知识上的较量,还有你的心理较量,你的心态、你的抗压能力、以及在不知道结果的情况下是否能坚持下去的勇气,只有经过了这些磨炼和考核,我们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研究生”,毕竟学习,研究知识,还是要做的住冷板凳的,希望大家都能顺利过关斩将,一路向前,冲进自己的理想校园!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180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