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用户投稿

2022年以案促改个人剖析材料(2022年以案促改个人剖析材料教师)

编者按:去年4月,河南在全省部署开展以案促改工作,探索标本兼治的有效途径,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以案促改工作已进入制度化常态化阶段。为更好地推进此项工作,从本期开始,特开设“以案促改”栏目,对开展以案促改工作有亮点、有成效的地方和单位进行推介。

【以案促改】

省财政厅:解决“四个诱因”力促“三个安全”

2022年以案促改个人剖析材料(2022年以案促改个人剖析材料教师)

以案促改工作开展以来,省财政厅党组和驻厅纪检组通过剖析案发原因、深入查摆问题、整改建章立制,保障财政资金、财政运行、财政干部“三个安全”。

案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财政系统共有1088人受到党政纪处分,其中220人被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省财政厅从管理层级、部门岗位、权力类别、违纪违法方式等不同角度,选取8起典型案例编印警示教育案例汇编。其中,信阳市财政局原局长李敦峰、政府采购科原科长熊琳、行政政法科原科长李启云3起案件,情节严重、教训沉痛、警示深刻。李敦峰违反群众纪律,在拨付财政奖补资金中优亲厚友;熊琳利用担任科长职务之便,为他人在中标政府采购工程、协调采购项目等方面提供帮助;李启云在担任行政政法科科长期间,先后收受14个政府采购供应商和个人贿赂折合人民币52.5万元。“聪明的人用别人的教训教育自己,愚蠢的人用自己的教训教育别人……看到这些发生在身边的案例,看到昔日的同事因违纪违法而身陷囹圄,教训深刻、发人深思。”财政厅一名干部说。

剖析:

在总结李敦峰等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省财政厅从“受‘钱’诱惑,理想信念失守”“掌握资金项目审批分配权,容易受到围猎”“熟悉资金政策制度,规避监管作案”“重点岗位、重点领域、重点事项,容易案件多发”四个方面分析了财政系统发生问题的诱因。针对“四个诱因”,省财政厅通过召开全省财政系统2500余名党员干部参加的警示教育大会、在内网开辟以案促改专栏、每周在“清风财政”微信公号推送3期相关内容信息、每月举办1期财政大讲堂、赴豫中监狱开展警示教育等方式,引导党员干部对照案例,吸取教训、引以为戒,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整改:

围绕“四个诱因”,省财政厅逐项查找财政工作流程的风险点,制定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8项风险防控办法及处室内部控制操作规程;针对扶贫资金违规问题时有发生、屡查屡犯的问题,建成全省扶贫资金动态监控系统,受到财政部肯定并在全国推广;根据部分预算单位反映的政府采购协议供货效率不高的问题,搭建河南省政府采购网上商城,实现采购过程全公开;进一步完善制度廉政评估机制,凡是厅业务处室出台的规范性文件,须经驻厅纪检组进行廉洁性评估后才能提交厅长办公会议研究。

(来源:清风中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18065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