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欲为圣明除弊事下一句)
83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欲为圣明除弊事下一句)
——韩愈《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是韩愈《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一诗中的句子,全诗是: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元和十四年(819)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中将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当时韩愈任刑部侍郎,韩愈认为这种礼佛行为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对国家无益,就上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劝阻皇帝,因为《表》中有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的内容,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差一点被处死。经裴度等大臣求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潮州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路途遥远,韩愈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时,侄孙韩湘赶来给他送行,于是韩愈写下了这首诗。
《左迁蓝关示侄孙湘》是一首七律诗。
首联“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交代被贬的原因是上奏章反对迎佛骨,同时交代被贬的地点在遥远的潮州。九重天,指皇帝居住的深宫。“朝奏”“夕贬”写出了事件发生的突然和祸患来得快。
颔联“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补充交代自己上奏章的原因是为国家消除不利的事,表明自己为国而不惜老命的忠心。“圣朝”指当朝,臣子称自己所处的时代为“圣朝”,有歌功颂德之意。“弊事”是有害的事,这里指皇帝迎佛骨到宫中供奉一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是一个反问句,因诗句字数限制而省略了表示反问的“岂”字。
颈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写当下的处境,在云雾弥漫的秦岭山路上看不到家在哪里,在雪阻挡的蓝田关前马无法前行。这两句写路途的艰险。
尾联“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结语沉痛而稳重。瘴江边,有瘴疠之气的江边。潮州因天气炎热,水上有瘴疠之气,故称潮州的江为瘴江。
韩愈忠心为国,却遭此大难,满心委曲、愤慨、悲伤,难免情绪低落,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韩愈仍然以国事为重,为国家宁愿献出年老体衰的生命。这种一心为国的精神,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内涵,而“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两句集中体现了这一思想内涵。清代学者纪昀评价这首诗说:“语极凄切,却不衰飒。三四句是一篇之骨。”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是《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的骨,也是中国文人的魂,是值得后世永远铭记的名句。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180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