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字成语大全四个字(颜体集字成语)
张建业
集字成语大全四个字(颜体集字成语)
前几日与两位写书法的朋友聊天,又谈到临帖的话题,老话重提,都认为写书法必
须临帖,当问之为什么临帖?如何临帖?回答就五花八门了。“临帖就是要写像”,“要写像,就必须用功”,“临帖就是写其意,不用写像”等等,临帖真的是如此吗?
余自幼习书,走过不少弯路,近10余年的临帖,真、草、隶、篆诸体皆临,功夫没少下,收效甚微,不知所从。
2004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首届书法研究生班,得书坛诸大家亲授,如梦初醒,方寻得门径。
古话云: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此后多年的书法研习实践,对临帖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临帖的目的
笔者认为临帖主要解决的是如下两点:
其一,提高书写者对书法美学的认知。
能做字帖的书法,都是历代经典,举世公认的范本,它代表书法审美的正脉。甲骨文的率真,金文的古雅,小篆的唯美,汉隶的朴茂,皆是时代审美的缩影。通过长期临帖,自然能提升对书法审美深层次的理解,对书法特有的美学概念体系抽丝剥茧,了然于胸,完成个体审美理念的轨迹趋向,为以后书法创作奠定高标准的审美范畴。
张建业临王羲之《远宦帖》
其二,训练驾驭毛笔的能力。
临帖实践主要解决的问题,不是简单把字写像,写像的背后是解决驾驭毛笔的能力,还原古人书写的自然状态。当你用毛笔在书写过程中能准确表现字帖内容,既有起、承、转、合,浓、淡、干、湿,又可做到点画精准,形神兼备,就说明你已成功驾驭了手中的毛笔,让它成为得心应手的创作工具,进而按自己的审美书写心中向往的墨迹。
这才是临帖的目的和意义。
张建业临魏碑
张建业魏碑创作
下面谈一下如何选贴、临帖:
1、如何选帖
自隋唐以来,由于科举制度的影响,学习书法无一例外从楷书启蒙,书法无疑是通往仕途无须思考的必备技能,如同时下电脑打印文本,规矩实用是其主要功能,以至于历代参与科举的文人,都能写一手类似统一标准的“馆阁体”,而书法的艺术个性必然弱化,即使有书写天赋之人,也要在政治规范的审美中书写,为自己的仕途锦上添花。
当然,一旦迈过科举门槛,踏入仕途的佼佼者们,随着个体岁月中,世俗人文的阅历不同,宗教、政治、文化、艺术天赋诸元素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审美格调,左右书法的面目呈现,或浑穆雄强,或典雅简约,个性在自由书写中得到释放,形成自己的审美表达,加之在政坛、文坛的社会影响力,历代精英们的墨迹也自然成为传承的书法经典。如我们熟知的“欧、颜、柳、赵”,“苏、黄、米、蔡”等等。
因此,前人学习书法,从楷书入手已是约定俗成的规矩,延续至今。近些年,对书法学习从何种书体入手有了不同的声音。笔者以为这是书法艺术与时俱进的必然。随着钢笔、圆珠笔、铅笔的普及,毛笔渐渐失去了实用功能,原本在实用基础上的艺术审美标准也慢慢发生了变化;尤其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成立,更是让书法艺术走上以视觉审美为主的层面,让书法创作无限接近中国绘画的审美理念,以视觉冲击,展厅效果,笔墨质量,个性创新,作为评判一幅书法作品的重要参考。
因此,笔者以为当书法作为艺术为主要学习目的,在学习伊始,培养学习者的兴趣,比传统学书法的墨守成规更重要,有了兴趣才有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对于年幼者,可以通过兴趣发现书法艺术的天赋,为将来学业提供更多的选择。对于成年人,让兴趣渐变成有益的爱好,让生活增添些许文化艺术的色彩。
兴趣的产生,源于在学习过程中的稍许成就的获得,适当降低难度,让陌生毛笔的手,在简单的操作中与之熟络起来,变得轻松自如,并能书写出超越以往的自己。
孙过庭书谱上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因此,初学者选帖宜平正为上,笔者对初学书法的学生,主张从隶书入手,选隶书中规整平和的碑帖为范本,如《曹全碑》、《乙瑛碑》、《礼器碑》等。此类碑帖笔画匀称,结构规矩,有装饰美感,相对其它碑帖及楷书容易入手,学习效果明显,更容易让初学者接受,学习书法的兴趣也更浓,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调动起来了。
2、如何临帖
(1)首先要精临
精临就是尽可能写像,仔细观察,行笔要慢,就像初学舞蹈、武术练习基本功,每个动作可以慢,但要到位标准,动作熟练以后,再按要求,做到急徐畅涩,收放自如,舞出神采,打出精神。书法用笔亦是如此,只有笔画结构先写到位,把毛笔用对;孙过庭书谱云“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就是这个意思。用笔熟练后,再讲究用笔的节奏,还原古人书写状态,强调书写性,解决气韵的问题。
临帖切莫走马观花,浅尝辄止,要少而精。精临是学习书法的基本功,是理解笔墨性能的实践体验,如同力量训练对于运动员一样,是无须质疑的。
(2)接下来是背临
所谓背临就是在精临一段时间后,不再看一字写一字,凭一眼的记忆,书写字帖的内容,目的是提高手、眼、脑的合作能力,检验对字帖的观察、记忆程度,尤其注重与原贴神韵的相似,这是量变到质变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节点。反复训练,对照原帖加以改进,让审美区域保持在较高水平。
(3)最后是意临
就是在精临、背临一段时间后,控笔能力,书写技巧比较熟练,有了一定的审美判断,基本掌握所临字帖的气质特点,对字帖的字法、章法、墨法了然于胸,有创作尝试的冲动。背临是较高层次的临习,不求形似,不拘泥于点画位置,抓住意蕴精神,写出自己对所临字帖的理解。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有句名言:“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也是意临要达到的境界。
意临的重要性还在于是出贴的关键,只有在意临的基础上,方可融入更多的个人审美,形成自己的书写状态,摆脱原帖个体的束缚。
张建业行书创作
临习不同书体,不同风格的字帖,都要经过以上三个阶段的反复训练。而后,个人因天赋、阅历的不同,在审美取向上的差异,自然就会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即能自由书写,又在法度之中,方能水到渠成。
3、以创作状态的临帖
对于初学书法的成年人,尤其喜欢书法,想培养一种高雅艺术体验的职场精英们,我在教授的实践中客观分析了这个群体,虽然素质高,理解能力强,但能练习书法的时间相对少,如果按部就班去研习书法,没有多少人能坚持下来,良好的初心很快被书法练习中的枯燥乏味消解掉。于是采用“以创代练”的方法,一段时间过后,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无论书写技法,还是学习兴趣都大大提升,印证了“以创代练”
所谓以创代练,就是在所选择字帖中,集字成句,如自己喜欢的四字成语等,按前面精临的要求逐字练习,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所收获。在少数字的书写中同样可以体会用笔用墨的妙处,举一反三,事半功倍,还可选出满意
的习作,装裱成作品,补壁于居家及办公之所,或赠送喜欢的亲朋,小有成就之感会油然而生,这种在文化艺术上从心的稍有付出,得到的回报,内心的自我价值认可,是不能用金钱来度量的,由此而让书法成为今后生活不可或缺的品质元素,甚至激活了自身的艺术天赋,对书法做更深入的研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家,其意义无须赘述了。
总之,在当下毛笔退出实用以后,以艺术为主线来学习书法,除了考书法专业的学生,需要严格按高考大纲学习,有针对性的训练,这个阶段的状态与是否个人的喜好关联不大;除此以外,其余大多是从心所好来学习的,没有外来要求的裹挟;最初目的也相对简单,无非是想提升自己的书写水平,培养一种高雅的技艺来丰富自己的生活而已。但是,如果学书法的方法不妥,就会浅尝辄止,错过进入书法艺术正途的机会,体会不到笔墨氤氲滋养中的愉悦,有的还会转向江湖书法的俗道,拉低了自身原有的品味格调,更是得不偿失,临帖的重要性即在于此。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179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