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吃什么(乌鸦吃什么食物为生)
曾经一位叫伊索的奴隶,把乌鸦喝水的故事记录了下来,从此以后人们都知道了,有一种鸟会使用工具。美国的动物专家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把食物放在玻璃瓶里,来观察乌鸦会用什么方式拿出食物。只见乌鸦叼起一根铁丝,随后把铁丝弯曲成钩状,轻而易举地把食物从瓶中钩了出来。那么乌鸦是从谁那里学会了“钩子”的使用方法呢?
野外是不会自然形成钩子的,显然它们是从人类身上偷学了这一技巧,果然热心网友纷纷把自己的发现分享在了网上,有的乌鸦学会了使用水龙头,完成了进阶版的“乌鸦喝水”,而且喝完还很有公德心的关闭了水龙头;有些乌鸦自己无法打开坚果,他们会把坚果放在熙攘的车流中,待车轮胎碾碎坚果外壳,自己再去大快朵颐。而且你会发现,一只乌鸦学会一项技能之后,很快其他乌鸦也纷纷掌握了这项技能,这就是乌鸦群中的言传身教?还是乌鸦之间彼此的耳濡目染呢?
乌鸦吃什么(乌鸦吃什么食物为生)
对此也有人进行过研究,事实证明乌鸦的生活经验,源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家庭中,乌鸦的父母会照顾小乌鸦很久,而这照顾的期间里,乌鸦父母并不只是帮小乌鸦喂食,狩猎这么简单,它们还会带着小乌鸦加入到集体,来共同学习,也会亲自教授它们人类社会中的生存的危险和机遇,比如之前讲到了“乌鸦吃坚果”,很多网友发现,年长乌鸦演示给小乌鸦后,之后的工作都是小乌鸦在进行,这不是资本家剥削劳动者,更像老师在交学生反复实验,果然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有些人觉得,这只能说明个别的几只乌鸦在经过训练和观察后,掌握了一定的生存技巧,并不能说明乌鸦整体是聪明的鸟类。但乌鸦是社会性动物,它们总是成群结队,必定会将个人的经验,向群体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乌鸦之间必然有着交流,对此华盛顿大学的教授做了实验,一天教授带上了面具捕捉了一只乌鸦,周围三两只的乌鸦见状后,牢记了教授的这张面具,从此之后每当教授再次带上面具接近乌鸦群体,周围所有的乌鸦都会叫着四散逃离,这直接证明了乌鸦之间是有交流的,他们会共享危险信号。
一开始目睹教授“邪恶”行为的三两只乌鸦,会记住教授的面具,并且同步给了自己所在小区的所有乌鸦,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教授在乌鸦群体里,就臭名远扬了。同时教授也在无意间发现了乌鸦的另一个技能,它们可以精确地识别某个特定的人脸,不久之后,乌鸦的这项技能就被美军加以利用。
首先精准识别人脸这个技能,我们人类也无法企及。在我们人类社会中也不乏很多“认错人”的事件发生,小事认错,顶多是自己尴尬,大事上,比如指认犯人,认错之后必然造成冤假错案,然而这样的事已经发生无数次了。但乌鸦不同,它们似乎真的可以精准无误地识别某个人,在印度有位叫柯瓦的精神小伙,就因为一场误会被乌鸦追凶三年。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印度时报》曾经讲述了这个真实的事件,据这位小伙说,自己看到一只小乌鸦挂在了铁网中,柯瓦上前营救,无奈为时已晚,小乌鸦还是死在了自己的怀里,而这一幕也被乌鸦家庭亲眼目睹,并且结下了梁子。面对此情此景,不会鸟语的柯瓦简直是百口莫辩,乌鸦的家属也不听解释,对他展开复仇,柯瓦每逢出门,必定遭遇周围乌鸦粪便爆头,不论风吹雨打,数年如一日。乌鸦惊人的记忆力再次被学界证实。
看过格雷格·巴克导演的电影《寻找“拉灯”》的朋友一定知道,在电影中就展现了M国无与伦比的战略侦察能力和反恐特勤能力。在电影上映后,一些专家说,事实上他们的侦察能力并没有电影中这么强,找到“拉灯”全是乌鸦的功劳。那么乌鸦在电影中是如何立功的呢?
由此可见,乌鸦的记忆力确实卓越,也会举一反三,很多教授们发现,乌鸦认识枪,他们也会识别各类的枪支,并且记住外观和型号,再去告知乌鸦群体,它们还知道各类枪差不多的射击距离,见到持枪的人,乌鸦会警觉的飞到大致的射击距离外,却不会马上离开,它们似乎还要观察持枪者的下一步动向。
有人认为,乌鸦有这么强的学习能力,是因为在鸟类中乌鸦的大脑比例属于很高的一类,但大脑始终只是智慧的存储工具,并不能解释乌鸦为何如此聪明。但这个谜题,似乎早已被古人解开。古代的人比我们更了解乌鸦吗?乌鸦的智慧究竟从何而来?
在唐朝以前,乌鸦一直都是“吉祥鸟”,西藏和四川一带,乌鸦一直被当做神鸟供奉。西南地区的“天葬文化”,就是在表达对乌鸦的敬意。在战国时期,乌鸦反哺的故事,还被用来弘扬“孝”的高尚品行。而且在我国上古时期的神话,太阳就是金乌所化,所以“羿射九日”就是射掉了9只乌鸦。
而且巧合的是,很多神话中乌鸦也都是太阳的象征,以至于很多人怀疑,古人觉得乌鸦在太阳里被烧黑了,所以才代表了太阳。在北欧神话里,奥丁只有一只眼睛,他每天需要通过乌鸦来获取世界的信息,他左右两肩的乌鸦整日观察世界,随后又将所见所闻告知奥丁,奥丁才对天下事无所不知。
甚至连没有什么神话传说的英国,对乌鸦也有信仰,甚至留下了“渡鸦飞离伦敦塔,英国就会灭亡”的传说。但也有很多神话,对乌鸦的看法与主流相反,比如凯尔特神话中,乌鸦是莫瑞甘的化身,预示着死亡和灾难。这一点被历史学家认为符合现实意义,毕竟乌鸦往往食腐肉,而且古代战争频繁,乌鸦总是在战乱频发之地,等候死去的人类成为自己的食物。并且有人认为,正因乌鸦的这种习性逐渐被世人所知,才在我国逐渐跌下神坛,沦为不详的象征,在唐朝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的一句“乌鸣地上无好音。”说的正是乌鸦。
从此往后,乌鸦的形象一落千丈,岑参的诗句《山房春事》“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众多诗句中的乌鸦都被文人用来形容环境的落寞和凄凉。
在管哥看来,人类和大自然是共生关系,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它们和我们共处一室。在法国的公园里,乌鸦尽自己所能,帮环卫工捡烟头,废纸来换取食物,这已经说明动物不是不可调教,而是我们用错了相处方法,或许如今我们才意识到,人类并不是地球的主宰,而是和万物生灵一样,只是地球的房客。你对乌鸦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评论,更多精彩内容请到管哥主页观看,我们下期见!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179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