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用户投稿

鸟鸣山更幽蝉噪林逾静一鸟不鸣山更幽(鸟鸣山更幽的上一句)

入若耶溪

鸟鸣山更幽蝉噪林逾静一鸟不鸣山更幽(鸟鸣山更幽的上一句)

作者:王籍,(生卒年不详),字文海,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市北)人。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王籍,出身世族高门,祖父王远,父僧祐,在王氏支庶中,家世不算显赫。他“七岁能属文,及长好学,博涉有文气。乐安任昉见而称之。尝于沈约座赋得《咏烛》,甚为约赏”。任昉、沈约以书法诗文著称,先后引领文坛,他们的奖掖当是使王籍名声大振。所以,“齐末,为冠军行参军,累迁外兵、记室。”入梁之后,曾于“天监初,除安成王主簿、尚书三公郎,廷尉正”(《梁书》本传)。由于仕途不尽得意,王籍游山水以自遣。因此曾遭贬黜。湘东王萧绎镇守会稽,引为谘议参军。其间,他常游境内的云门、天柱诸山,常累月不返,有王羲之、谢安避居东山恣情山水的遗风。《入若耶溪》诗就是在其间所写。诗的开头两句点明题面,诗人乘坐一条船,驶向若耶溪上游,船缓慢而随意的漂荡。“泛泛”两字,除了写出水域宽阔,还表达了诗人的游兴。一个“何”字,游若耶溪的喜悦之情略略透出。进入若耶溪发现这里的水特别清澈,抬头望天天空高朗,白云悠悠;低头看水水映朗空,也是一派悠悠;于是着一“共”字,将本来了然无涉的朗空和清水置于自然的和谐之中。前两句叙写中交代,接下去四句便具体描写若耶溪的美景了。诗人观察细致落笔客观。船是向上游行进的,因此,诗中用“入”表明外,还用“阴霞”、“回流”作照应。远处写山,近处写水,山水相映,境界奇美。但诗人不满足于此,他以云霞衬群山,以日影照清水,使境界富有了层次感和色彩感。诗人又将静景化作动景,“生”字不仅突出云霞的动态美,而且赋予云霞以情趣;“逐”字,人的行为赋予日影,仿佛日影像诗人一样正在追逐着回流,想跟艅艎一起行进,到上游去探个究竟。“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从视角方面落笔,“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从听觉方面落笔。这两句被称为“文外独绝”。最后两句抒情,若耶溪这样幽静的境界,激起诗人隐居的情思,为长期在外做官感到伤悲。诗人游若耶溪的目的在赏心悦目,孰料游完却激起归隐若耶溪的念头,说明诗人长年在外做官并不得意。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17885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