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志难酬的意思(壮志难酬的诗句)
【原文】
6.2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壮志难酬的意思(壮志难酬的诗句)
【译文】
孔子去见了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也懒得解释,直接了当地对子路说:“你不懂啊!我要是不见南子,会遭天命厌弃的!会遭天命厌弃的!!”
南子:卫国灵公的夫人,当时实际上左右着卫国政权,据说有淫乱的行为。说(yuè):同“悦”。矢:同“誓”,此处讲发誓。直言、直说。否:不对,不是,指做了不正当的事。孔子去见了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也懒得解释,直接了当地对子路说:“你不懂啊!我要是不见南子,会遭天命厌弃的!会遭天命厌弃的!!”
——天下之恶皆归焉。
南子,《论语》中唯一的女子正式出场了,据说还是个荡妇。这就热闹了,搞得后世儒家一个个亢奋不已。我们在本篇讲“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那一章时,因讲到宋朝,不得不提到过南子夫人,但今天她才算是正式出场。如果不是《论语》的这一记载,如果不是孔子见过南子,谁又会知道南子是谁呢?中国古代宫廷中比南子还淫乱的女子多的是。中国历史都是由男人记载的,他们总是善于在昏君身边找出个淫女,把罪责都推到一介女流身上。比如褒姒、妲己、赵飞燕、陈圆圆等等,都落得个祸国殃民的淫荡“美名”,这也是朝廷重臣们劝谏君王不要过于沉迷女色的老套路。读史之时,每每碰到这类故事,就觉得几千年来,中国女人冤屈成山,中国男人无耻至极!
学者们都人云亦云地说卫灵公昏庸,给人感觉是一个老态龙钟,糊里糊涂,沉迷酒色,国事就让身边年轻漂亮的南子做主的形象。读者的这种印象都是后世儒家解读《论语》时胡编乱造的。卫灵公只活了四十七岁,哪儿来的老态龙钟?《孔子家语·贤君第十三》记载:鲁哀公问“当今之君,孰为最贤”时,孔子对曰:“丘未之见也,抑有卫灵公乎?”孔子回答鲁哀公谁是当今最贤能的君主时,唯一提到的就是卫灵公,这对卫灵公的评价够高了吧?因为孔子曾说过卫灵公“无道”,所以人们就给了卫灵公一个无能昏庸的刻板印象,却忽视了孔子对他的赞扬。卫灵公虽限于国家综合实力不够而未能称霸,但其所作所为丝毫不逊于齐桓、晋文、楚庄、秦穆那些霸主们,也是一代诸侯之佼佼者。假如卫灵公真的昏庸无能,孔子在最困难的时候怎么会三番两次地前往卫国,还试图劝说卫灵公推行仁道呢?卫灵公不但不昏庸,还擅长识人,知人善任,也正是他提拔的三个大臣孔圉、祝鮀、王孙贾的通力合作,才使得卫国的国家机器运行正常。(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宪问》)这么个国君,你们相信他会被一个女人所迷惑?如果一定被迷惑,那一定也是假装的,用南子之手铲除自己的隐患而已。比如要赶走自己不喜欢的太子蒯聩,自己就不好下手,南子这个后妈就是再好不过的人选。许她个让她的儿子做太子,她就会不遗余力地去干!你们太小看六岁就登台,执政四十多年的卫灵公了!他要是没点手腕,早就被弄死了!你可能还会说,南子思念因参与谋反逃亡的美男子宋朝,卫灵公就把宋朝请回来供南子享乐,这还不能说明他被南子的女色所迷惑吗?不是卫灵公被南子迷惑了,而是世人都被卫灵公迷惑了!年富力强的卫灵公不但不阻止南子与宋朝私通,还纵容他们私相往来,这正常吗?宋朝也不只是跟南子有染,他还跟卫灵公的嫡母有染。卫灵公还是个喜欢男宠的人,难道不是他母亲或他自己思念宋朝了?找南子顶雷而已!
南子看似一个聪明美丽又会弄权的女人,其实就是个被卫灵公玩弄于股掌之中的漂亮傀儡。在卫灵公一次次的利用中,落下个淫乱擅权的坏名声。这正应了《子张》中子贡评价商纣王的一段话:“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南子居下流,使天下一切坏名声都归到他的身上。她还在旁边乐呵呵地帮卫灵公数钱,你看看卫灵公够不够狠毒?
要理解本章的内容,我们就得搞清楚孔子为什么要见南子以及孔子见南子的真实目的。综合史书上的各种解释,孔子为什么要见南子,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孔子本不想见南子,只是碍于礼节和情面,又寄人篱下,不得已而见之。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朱熹《论语集注》:“孔子至卫,南子请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盖古者仕于其国,有见其小君之礼。而子路以夫子见此淫乱之人为辱,故不悦。”
第二,南子有求于孔子。王崧《说纬》:当在出公辄时。辄之立,南子主之。赵鞅纳蒯聩于戚,与之争国,恐其位不固,欲用孔子以镇服人心,故子路有卫君待子为政之言。南子知孔子无为辄意,乃以聘飨之礼请见,意欲孔子为辄也。子路以与前言正名之旨相反,故不悦。夫子则怒而矢之,谓予如不正名,必获天诛。这一说法根据历史考证,时间不对,所以多不被认同。
第三,孔子想通过南子在卫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孔曰:“旧以南子者,卫灵公夫人,淫乱,而灵公惑之。孔子见之者,欲因以说灵公使行治道。”刘氏正义:南子虽淫乱,然有知人之明,故于蘧伯玉、孔子皆特致敬。其请见孔子,非无欲用孔子之意,子路亦疑夫子此见为将诎身行道,而于心不说。正犹公山弗扰、佛肸召,子欲往,子路皆不说之比。非因南子淫乱而有此疑也。夫子知子路不说,故告以予若固执不见,则必触南子之怒而厌我矣。天即指南子。
第四,南子貌美而淫荡,天生尤物,是个男人都想见见。
我比较认同第一种观点,孔子于礼节和情面都不得不见。孔子寄人篱下,卫灵公待其不薄,卫灵公问问排兵布阵的事,他就跑了。孔子从没给卫灵公做过任何贡献。依孔子之圣眼,早就看出了卫灵公的为人和本性。说不定这又是卫灵公设下的一个局呢?你不见就是不懂礼,见了你就洗不清。但孔子是谁?正如朱熹所言:“圣人道大德全,无可不可。其见恶人,固谓在我有可见之礼,则彼之不善,我何与焉。然此岂子路所能测哉?故重言以誓之,欲其姑信此而深思以得之也。”圣人无可无不可,我依礼而见,心中无鬼,光明磊落,不落你的圈套。南子淫荡不淫荡跟我半毛钱关系都没有。通过卫灵公都得不到的政治抱负,孔子也绝不会傻到去求助于南子。为了美色而见,更是玷污了圣人的灵魂和眼睛。
但第一种观点并没有完全表述清楚孔子的本意。除了不得不见之外,孔子应该还有自己的目的。一是即便不可能在南子这里得到行道的机会,也不能让南子成为一个障碍,没准儿,还对自己在卫国行道有所帮助。二是孔子以救天下为己任,有教无类,好为人师,没准儿还能点拨一下南子,让她走正道。不只是南子,造反的公山弗扰和佛肸召见,他都想去。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阳货》
佛肸(bìxī)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阳货》
南子、公山弗扰和佛肸三个人都不是正人君子,还都是反道德、反礼教的危险分子,完全不符合孔子的价值观。虽然子路对孔子的想法都表现出了不高兴的态度,但孔子还是都想见。《述而》篇中还有一个很好的例子。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已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述而》
孔子是不是还很佛性?佛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菩萨不舍罪恶众生。孔子不拒南子与互乡童子,还想去见大逆不道的叛臣公山弗扰和佛肸,正是我不入地狱谁如地狱?
孔子想去见公山弗扰,子路不高兴;孔子想去见佛肸,子路也不高兴;孔子见了互乡的一个童子,学生们都觉得迷惑不解。这不是孔子的问题,是子路和学生们的问题,他们的思想达不到圣人的高度,只是从表面上看问题,学礼行仁反被礼、仁所困。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朱熹解释本章道:矢,誓也。所,誓辞也,否,谓不合于礼,不由其道也。厌,弃绝也。按照他的理解就形成了后世主流的翻译: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如果我做什么不合礼制的事,让上天厌弃我吧!让上天厌弃我吧!”
我们来看看“矢”、“否”、“厌”三个关键字。“矢”在《卫灵公》中还出现过一次。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这里“矢”的意思是它的本意,像箭一样直。那我们可不可以认为,看到子路不高兴,孔子就直截了当地对他说,而不是“发誓”呢?“矢”就是“直”的意思。孔子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还要在一个学生面前对天发誓啊!是子路修行不够,自陷于表面的礼,不能理解老师的深意而已,孔子想去见公山弗扰和佛肸两个叛臣的时候,子路也不高兴,孔子却没有发誓说狠话。“坚白”如孔子者无需发誓。“否”并无歧义,否就是“否定,不”之类的意思,关键在“者”。否什么?朱熹说孔子否定自己干了不合礼制的事情就是想歪了。这里的“否”理解成“如果不去跟南子见面的话”更合适,“否”的是这件事本身。“厌”也没有歧义,就是讨厌、厌恶、厌弃的意思。综合一下就是:孔子去见了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也懒得解释,直接了当地对子路说:“你不懂啊!我要是不见南子,会遭天命厌弃的!会遭天命厌弃的!!”
孔子不过见见而已,你想多了。子见南子到底也没做什么,在别人的宫殿里又能做什么呢?却惹得子路不高兴,惹得后世学者为此争论不休。也很正常,这帮读书人,天天只读圣贤书,难得看到一个花边新闻,平日讨论男女之事,恐遭旁人耻笑,何况还是孔圣人的艳遇,不意淫一番,都对不起学者的尊号!
萧闲堂主人曰:
恩师迷路撞南墙,子路不悦挂脸上
周游列国不得志,子见南子泪两行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178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