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用户投稿

小儿惊吓看食指(小儿惊吓看食指图)

幼儿身体正处于生长阶段,体质较弱,在保健治疗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小儿推拿是真正的绿色疗法,健康无副作用效果好,是小儿保健治疗的不二之选!

运用小儿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常见病,不仅要熟练掌握小儿推拿的操作手法,还应熟记小儿推拿穴位的具体位置、临床作用以及操作方法。

小儿惊吓看食指(小儿惊吓看食指图)

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小儿头面部常用的重要穴位!

1、攒竹(天门)

【位置】眉心至前额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两手拇指指腹面着力,沿着小儿的眉心交替向上推至前额发际处。

【次数】30~50次

【主治】开天门可以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

【临床应用】推攒竹能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等症,多与推坎宫、揉太阳等合用;若惊烦不安、燥动不宁,多与清肝经、按揉百会等合用。

2、坎宫(眉弓)

【位置】自眉头起沿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分推。

【次数】30~50次

【主治】外感发热、惊风、头痛、目赤痛。

【临床应用】推坎宫能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多于推攒竹、揉太阳等合用;若用于治疗目赤痛,多于清肝经,掐揉小天心,清天河水等合用。亦可推后点刺出血或用掐按法,以增强疗效。

3、太阳穴

【位置】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在两眉梢后凹陷处。

【操作】旋揉,用中指指端由轻到重按揉。

【主治】清肝明目,通络止痛。偏正头痛,神经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目赤肿痛,视神经萎缩等。

【临床应用】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按摩太阳穴可以给大脑以良性刺激,能够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脑,并且能继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4、耳后高骨

【位置】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处。

【操作】两拇指或中指端揉。

【次数】30~50次

【主治】头痛、惊风、烦躁不安。

【临床应用】推耳后高骨能疏风解表。治感冒头痛。多与推天门赞竹、坎宫等合用。能安神除烦,可治疗神昏烦躁等症。

5、明目八穴

【位置】明目八穴位于眼眶周围。

【操作】指端依次按揉(睛明、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髎、球后、承泣、四白)各穴位1分钟。

【主治】补养气血,通经明目。

【临床应用】假性近视,视力保健。

6、百会

【位置】前后正中线和两耳尖连线交点处。

【操作】食指中指并拢,压揉。

【主治】镇惊安神。

【临床应用】惊吓不安,善惊易恐,心胆虚怯,遗尿。

7、囟门

【位置】前额发际正中直上两寸,百会前骨陷中。

【操作】推法:两拇指自前发际中点向该穴轮换推(囟门未闭合时,仅推至边缘,或沿囟门两边缘推),称推囟门。

揉法:以全手掌或拇指面轻揉(未闭合者,不宜用该法),称揉囟门。摩法:以全手掌轻摩,称摩囟门。

【次数】50~100次

【主治】头痛、惊风、神昏、烦躁、鼻塞等。

【临床应用】推揉囟门能镇惊安神、通窍,多于头痛惊风、鼻塞等症。正常前颅骨在生后12到18月之间闭合,故临床操作时手法需注意不可用力按压。

8、天柱骨

【位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瓷汤匙的边蘸水自上而下刮。

【次数】推100到500次,刮至皮下轻度瘀血即可。

【主治】恶心、呕吐、项强、发热、惊风、咽痛等症。

【临床应用】推、刮天柱能降逆止呕,祛风散寒,主要用于治疗恶心、呕吐、外感发热、项强等症。治疗呕吐多与横纹推向板门、揉中脘等合用。但用并法亦有效,但推那次数需多才行;治疗外感发热、项强等多与拿风池、掐揉二扇门等合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17809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