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草碱的作用与功效(益母草碱和益母草的区别)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高频考点
益母草碱的作用与功效(益母草碱和益母草的区别)
1.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气虚阴亏者慎用。
2.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3.淡能渗、能利,有利水渗湿作用。常将淡附于甘;阴虚津亏者慎用。
4.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5.涩能收、能敛,同酸味一样有收敛同涩作用,习惯将涩附于酸;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6.苦能泄、能燥、能坚。通泄:热结便秘——大黄;降泄:降泄肺气,咳喘气逆必投——苦杏仁、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代赭石;清泄: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黄连、栀子。
7.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作用,如芒硝、昆布等。脾虚便溏者慎用。
8.药物疗效是确定其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如白前属沉降,桔梗属升浮。有的药表现为升浮与沉降皆具的二向性,如前胡、胖大海。
9.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以达到祛除病邪目的的一种治法。其中主要有和解少阳、透达膜原、调和肝脾、疏肝和胃、调和寒热、表里双解等,凡邪犯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表里同病等皆可投用和法。
10.佐药的作用有三:
1.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
2.佐制药:消除或减缓君、臣药毒性或烈性的物;
3.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11.使药的作用有二:
1.引经药:即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
2.调和药:即调和诸药的作用,使其合力祛邪。
12.一药多基原情况普遍存在。来源为同科不同属的中药如葶苈子;不同科的中药如青黛、珍珠等。有些不同基原的中药材,质量差异较大,例如柴胡。
13.川药:川贝母、川芎、川乌、附子、川牛膝、川楝子、川楝皮、川续断、川黄柏、川厚朴、黄连、麦冬、丹参、干姜、白芷、天麻、花椒、金钱草、五倍子、冬虫夏草、麝香等。
14.广药:广藿香、广金钱草、广陈皮、广豆根、桂莪术、益智仁、阳春砂、蛤蚧、肉桂、苏木、巴戟天、高良姜、八角茴香、化橘红、樟脑、桂枝、槟榔等。其中,闻名全国的“四大南药”有砂仁、益智仁、巴戟天、槟榔。
15.怀药:如四大怀药: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天花粉、瓜蒌、白芷、辛夷、红花、金银花、山茱萸等。
16.浙药:浙八味:杭菊花、杭麦冬、白术、杭白芍、玄参、玄胡(延胡索)、山茱萸、浙贝母、温郁金、莪术、杭白芷、栀子、乌梅、乌梢蛇等。
17.关药:【东三宝】人参、鹿茸、辽五味子。细辛、防风、关黄柏、龙胆、平贝母、刺五加、升麻、桔梗、哈蟆油、甘草、麻黄、黄芪、赤芍、苍术等
18.藏药:“四大藏药”——冬虫夏草、雪莲花、炉贝母、藏红花。
19.西北药:大黄、当归、秦艽、秦皮、羌活、枸杞子、银柴胡、党参、紫草、阿魏等。
20.西宁大黄、宁夏枸杞、川贝母、川芎、秦艽、辽五味、关防风、怀地黄等。广木香,并非广州所产,而是从广东进口,藏红花亦非西藏所产,而是从西藏进口。
21.发汗药材: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秦艽。
22.浸渍法适用于遇热不稳定的成分,或含大量淀粉、树胶、果胶、黏液质的中药。
23.煎煮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及加热易破坏的成分不宜使用。
24.水蒸气蒸馏法用于提取具有挥发性的、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成分。
25.宜用酸提碱沉法提取的是生物碱;宜用碱提酸沉法提取的是黄酮、蒽醌类、内酯或内酰胺类。
26.物理吸附:靠分子间力吸附。无选择性,吸附与解吸附过程可逆,快速。
27.化学吸附:靠化学反应吸附。有选择性,吸附牢固,部分不可逆。如黄酮等酚酸性物质被碱性氧化铝的吸附,或生物碱被酸性硅胶的吸附等。
28.分离酸性物质:选用硅胶(显酸性),洗脱溶剂加入适量乙酸,防止拖尾。29.分离碱性物质:选用氧化铝(显弱碱性),洗脱溶剂加适量氨、吡啶、二乙胺,防止拖尾。
30.聚酰胺(氢键吸附)(半化学吸附)【洗脱能力由弱到强的顺序为】水<甲醇或乙醇(浓度由低到高)<丙酮<稀氢氧化钠水溶液<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DMF)<尿素水溶液
31.化合物结构中官能团的极性强弱:酸(R-COOH)>酚(Ar-OH)>醇(R-OH)>胺(R-NH2、R-NH-R′)>醛(R-CHO)>酮(R-CO-R′)>酯(R-CO-OR′)>醚(R-O-R)>烯(C=C)>烷(R-H)。
32.溶剂极性小大排序:石油醚<><><><><><><><><><><><>
33.吡啶类:(1)简单吡啶类:槟榔碱、槟榔次碱、胡椒碱、烟碱。(2)双稠哌啶类:苦参碱、氧化苦参碱、金雀花碱。
34.莨菪烷类:山莨菪碱、东莨菪碱、莨菪碱、古柯碱。
35.异喹啉类:(1)简单异喹啉类:萨苏林。(2)苄基异喹啉类:①1-苄基异喹啉:罂粟碱、去甲乌药碱、厚朴碱;②双苄基异喹啉:蝙蝠葛碱、汉防己甲素和乙素。(3)原小檗碱类:①小檗碱类:小檗碱②原小檗碱类:延胡索乙素。
36.吲哚类:(1)简单吲哚类:大青素B、靛青苷。(2)色胺吲哚类:吴茱萸碱。(3)单萜吲哚类:利血平、士的宁。(4)双吲哚类:长春碱和长春新碱
37.有机胺类:麻黄碱、秋水仙碱、益母草碱。
38.含有手性碳原子或本身为手性分子的生物碱都有旋光性,且多为左旋。通常左旋体的生理活性比右旋体强。
39.四氢异喹啉(sp3杂化)>吡啶(sp2杂化)和异喹啉(sp2杂化)>氰基呈(sp杂化)中性。
40.Mandelin试剂:莨菪碱及阿托品显红色;吗啡显蓝紫色,可待因显蓝色;士的宁显蓝紫色,奎宁显淡橙色。
41.Macquis试剂:吗啡显橙色至紫色;可待因显洋红色至黄棕色。
42.Frohde试剂:吗啡显紫色渐转棕色;小糪碱显棕绿色;利血平显黄色渐转蓝色;乌头碱显黄棕色。
43.苦参:双稠哌啶类生物碱【苦参碱、氧化苦参碱】。
山豆根:喹喏里西啶类【苦参碱、氧化苦参碱】。
麻黄:有机胺类生物碱【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
黄连:苄基异喹啉类衍生物【盐酸小檗碱】。
延胡索: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延胡索乙素】。
防己:汉防己甲素(粉防己碱)、汉防己乙素(防己诺林碱)【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
川乌:二萜类生物碱【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
天仙子:莨菪碱和东莨菪碱【东莨菪碱和莨若碱】。
洋金花:莨菪烷类生物碱【硫酸阿托品、氢溴酸东莨菪碱】。
马钱子:吲哚类生物碱【士的宁、马钱子碱】。
千里光: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
雷公藤:雷公藤甲素、雷公藤乙素、雷公藤红素;倍半萜大环内酯生物碱。
44.Molish反应:α-萘酚-浓硫酸试剂反应,两液面交界处有紫环。鉴别糖与苷
45.菲林反应:新制Cu(OH)2溶液产生砖红色沉淀。鉴别还原糖
46.多伦反应:新制银氨溶液反应产生银镜反应。鉴别还原糖
47.苦杏仁所含主要苷类为苦杏仁苷。
48.苦杏仁苷鉴定方法:苯甲醛具有特殊的香味,通常将此作为鉴别苦杏仁苷的方法。苯甲醛可使三硝基苯酚试纸显砖红色,此反应也可用来鉴定苦杏仁苷的存在。
49.桃仁:含有氰苷化合物,其中苦杏仁苷的量为1.5%~3%,《中国药典》以苦杏仁苷为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规定苦杏仁苷含量不低于2.0%。
50.郁李仁:《中国药典》以苦杏仁苷为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规定苦杏仁苷含量不低于2.0%。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178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