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用户投稿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意思(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出自哪里)

人始出于世而生,最终入于地而死。属于长寿的人有十分之三;

属于短命而亡的人有十分之三;

人本来可以活得长久些,却自己走向死亡之路,也占十分之三。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意思(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出自哪里)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奉养太过度了。

据说,善于养护自己生命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凶恶的犀牛和猛虎,在战争中也受不到武器的伤害。

犀牛于其身无处投角,老虎对其身无处伸爪,武器对其身无处刺击锋刃。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没有进入死亡的领域。

什么叫死亡的领域,就是在一个环境中,有的人活着,有的人会死。有的人擅长活着,这是为什么呢?是概率的事件?还是有一定的生存之法,生存之道?

想来肯定是有其特有的生存之道。人的生死注定是最终走向死亡的。那么如何延长自己存在的时间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道家以为,人应该夺天地造化收为己用。因此,道家里的人会用天道的思想思考天道如何长久的存在于世间。因为他和其他的万事万物,联系的十分紧密。他与天地万物之间的距离亲密无间,甚至自己都是道的化身,是道的一部分。我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就是赞颂宇宙万物和天道的浩瀚和伟大。

只有认知足够深刻的人,才能够参悟道的变化,能够看破生死之间的界限,提升自己的生存概率。

那么,如何提高生存的几率呢?无为和自然。因此就能够长生。所有的一切的事情,终极目的都是长久的存在。为了长久的存在,一个人需要严格按照天地的规律,并且高度的适应周遭的环境。获得成长和强大,增强自己的生存几率的宝物。老子还单独拿出来讲: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是慈悲。人之相逢,皆是因果。时光无涯,聚散有时,因为你经历过,你懂得,所以能够慈悲。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慈悲。这种敬畏和慈悲,让你在觉察到天地的浩瀚的时候,也能够明白人存于世的渺小,苍白和无力。正是如此,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的掌握住,每个人都是在生活的泥沼里挣扎。这种挣扎如同苦海泛舟,眉眼所及全是苦海无涯,油然生出苍白无力之感,而人却又是很坚强的活着,因为经历过,体会过歇斯底里的绝望和痛苦。深深困于自己的劫难里。你才能谨慎小心的活着。慈悲不仅是对自己的局限和渺小的释怀,也是对众生的渺小和苍白释怀。

眼中有温柔,所以不会轻易的再让其他人深陷苦海之中,人生海海,孤舟荡去,入目,皆是时光的洗涤和岁月的勾画。

俭:通朴素节俭。给自己的生命做减法,时常清除自己脑海中的无妄和欲望。让脑海中驳杂的念头能够放下,能够让喧嚣的尘世之中,寻一域极简的乐土,能够藏身,安身,亦能立命。朴素的看待世间万事万物的纷纷扰扰。在时光岸上,不沾染红尘的尘土。能够洁净纯粹的活在自己的世界。不争,不吵,不闹做一个岁月静好的人。

俭之一原则,将衍生极简主义的盛行,我们的心太累了。我们需要定期给我们的人生复盘和做减法。只有真正的理解和实践俭字贯彻于一生的时间,就足够安然静坐,观众生之妙。

不敢为天下先:所有的事物的生发,第一个人是很重要的,凡是在天地中第一个出现的事物,都是为天地所嫉妒的。因为起初的法则还是很纯粹的。也是不沾染任何因果的。同时如果天地大变,那么为天下先的事物,必然是第一批为天地所摒弃的事物。万事万物不可争先,树木过于壮硕就会被砍伐。屋檐出去的木头会先烂掉。事事争先,虽一时风头无量,但是一旦失败,后果就是消亡,让自己陷入被动和天下的对立。

生死的定数都在不断的转化,十分之三生,十分之三死。又有十分之三不生不死。又有十分之一是天道的变数,是上天的好生之功德。

至此,我已然花费十数年读完的《道德经》算是完完整整的读过一遍了。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暂且不说。没人看的章节也已经删减过了。我算是完成了我生命中质变的过程。

从坐而论道到起而行之,再到如今的顺其自然。这一路走来,从18年8月到现在如今已经过去了两年有余。

两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为了体会三教九流各种体会,我也积攒了许多的文字,这些属于个人的认知,就不再一一细说。自行体会。

总结几个小句。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这个话让我拥有人生第一个感悟。

专气至柔复归于婴儿,涤除玄览。

这个是第二个感悟。

道可道,非常道。

这个是第三个感悟。

无以为利,有以为用。

这个是第四个感悟。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万物而不争。

这是第五个感悟。

从此以后,我不再看道德经,就此封笔,此生不再入道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17746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