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用户投稿

美国东盟峰会2022(美国东盟峰会2022参加国家)

进入五月,美国总统拜登开启密集的外交活动。5月12号至13号举行的美国东盟特别峰会,可谓是拜登五月外交的开场戏,也是重头戏。在俄乌冲突和大国竞争的双重背景下,此次峰会更是吸引了多方关注。那么,这场特别峰会到底有何特别之处呢?

当地时间5月12号,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南草坪接待了来自太平洋彼岸的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越南八个东盟国家的领导人。这样热闹的外交场面,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实属罕见,这次峰会是东盟领导人首次集体聚集在白宫,也是自2016年以来,美国总统主持的首次国际会议。

美国把整个峰会的基调定得很高。向世界传递出整个拜登政府对改善与东盟关系的迫切想法。两天的峰会日程安排紧密,期间包括与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和国务卿布林肯讨论海上合作和从疫情中恢复的问题;会见美国商界领袖,与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和贸易代表戴琪共同讨论经济合作问题;同气候问题特使克里、交通部长布迪吉格、能源部长格兰霍姆和环保署署长里根就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清洁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基础设施交换意见等,基本涵盖了拜登政府的主要高官。在本次特别峰会中,拜登提名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执行秘书约哈内斯·亚伯拉罕为美国驻东盟大使,这个职位自2017年特朗普上任以来就一直空缺。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美国东盟峰会被官方称为特别峰会,究竟透露着什么信息?

美国东盟峰会2022(美国东盟峰会2022参加国家)

虽然这次峰会美国看似给足了仪式感。但实际上,从一开始,这场峰会就透露着居高临下的美式傲慢与霸道。此前,美国曾单方面宣布峰会在3月28至29日召开,此举引起了东盟国家的不满而最终难产。到此次,拜登以很忙为由,没有安排任何双边会见。柬埔寨首相洪森访问美国期间遭人扔掷鞋子,美国安保部门和政府却视而不见。种种细节都说明,对于这个声称为纪念美国与东盟建立伙伴关系45周年而举办的峰会美方并无多少诚意。此次峰会为数不多的实质成果,也成了备受国际舆论嘲讽的槽点。峰会上,拜登宣布将向东盟投资1.5亿美元,其中六千万美元涉及安全领域,四千万美元涉及基础设施和能源问题,剩余金额包括抗疫、教育、科技等领域。

在西方媒体看来,这一援助对于人口达7亿多的东盟来说,都太过寒碜了!东盟十国面积近45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7亿,拜登政府却拿出区区1.5亿美元。相比之下,2月24号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总额已达近40亿美元。另外,拜登政府还在寻求国会批准,对乌追加400亿美元援助。

美国和东盟领导人宣布他们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把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美国突然示好,冷落已久的东盟背后到底打的是什么算盘?

东盟的全称为东南亚国家联盟。最初的创始五国分别是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之后文莱、越南、缅甸、柬埔寨、老挝的加入组成了后来的东盟十国。美国东盟峰会一直被美方视为拓展和加强美国对东南亚影响力的重要抓手。回顾美国和东盟的高层互动,2009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新加坡首次与东盟全体领导人会晤。从2013年起,美国开始与东盟正式召开峰会。其后连续召开三年,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期间,仅在2017年亲自参加峰会。2018到2020年,均派其他官员参加。东盟在美国外交政策上的地位在下降。拜登2021年上台后,一改前任冷落东盟的态度,接连派遣高官造访东南亚国家,同时以视频会议、会见大使等形式的高层互动也频繁了起来。同年10月,拜登汉还以视频方式出席了美国东盟峰会和东亚峰会。

分析认为,拜登政府希望借此来加强美国重返东南亚的步伐,改变美国近些年来在东南亚地区影响力相对适微的态势。美国寄望于通过印太战略重塑地区领导权的战略目标。

在此次特别峰会召开前夕,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事务协调员坎贝尔已频频对外释放信号,他在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研讨会上的演讲中讨论了印太地区与欧洲的对接问题。他指出,“这不是两个独立的、独特的地理区域,而是存在一些特征,能将二者联合起来”。这也反映出美方希望与地区盟友进一步协调政策,整合同盟体系,打造多种框架或机制,让其相互嵌套,发挥作用。值得一提的是,白宫今年2月发布的印太战略报告,其中指出,虽然与中国的竞争是美国地区战略的核心,但支持一个有凝聚力和韧性的东盟是推进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关键手段之一。结合坎贝尔近期种种表态,不难看出本次美国东盟峰会是美国为推进印太战略做出的广泛努力之一。

印太经济框架是此次美国东盟峰会的一个议题,早在去年十月与东盟领导人举行的一次视频峰会上,拜登首次宣布建立印太经济框架的意图,该框架包括公平和有弹性的贸易,供应链韧性,基础设施和脱碳,税收和反腐这四大支柱。

有分析认为,美国建立印太经济框架,旨在填补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而留下的空白,对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所带来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结构性转变,提升美国在印太经济影响力,全方位加强与中国的竞争。

根据白宫公布的印太战略,印台经济框架将由覆盖不同议题的多个模块组成。签署国无需加入所有模块,但必须同意所加入模块的所有条件。这实际上就是由美国制作菜单,各国来点菜,以价值观和规则为核心,建立独立于中国的关键供应链体系,美国除了不断拉拢东盟各国推进印太战略,还意图挑起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矛盾。

蜿蜒的澜沧江湄公河就像一条纽带,把中国和湄公河流经的东南亚五国紧密联系在一起。湄公河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并且蕴含丰富的水资源、生物资源等开发前景十分可观。很多周边国家都围绕这条大河进行了一系列水电开发。早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就开始介入湄公河地区事务。2009年,奥巴马政府在重返东南亚的大背景下,高调重返湄公河,并于同年与老、泰、柬、越建立湄公河下游倡议。2012年,美国又将缅甸正式纳入该倡议。2016年3月,中国与湄公河国家正式启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后,美国又开始针对性地调整湄公河策略。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场峰会俨然是美国极力拉拢东盟,在中美关系、印太战略乃至俄乌冲突等问题上公开站队的鸿门宴。但在这场精心谋划的宴席上,美国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面对美国的百般拉拢,东盟国家明显表现出了态度温差。

5月12号,按照惯例,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的南草坪与参加峰会的八位东盟领导人拍摄了合影。但合影中拜登的灿烂笑容却和东盟领导人们略显谨慎的表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这次峰会中,美国与东盟各国的态度差异还不只体现在合影里。峰会期间,柬埔寨首相洪森的顾问高金华明确告诉路透社,柬埔寨不会在美国和中国之间选边站。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也对美发出呼吁,称美国应同中国“休战”,并更为关注区域贸易。不难看出,美国或诱导或逼迫东盟国家加入地区对抗的良苦用心,与东盟国家希望维持良好国际关系、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实现经济持久发展的意愿背道而驰。

2021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的30周年。自1991年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交往日益密切。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连续第13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达8782亿美元,占东盟GDP的26.14%,而美国则是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总额3622亿美元,占东盟GDP的10.78%。美国国防一号网站十号发文称,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影响力早已不限于贸易和投资领域了,中国民营企业也参与塑造了中国在东盟的影响力,比如提供短信、电子支付和新闻分享的多功能应用程序。微信在东盟国家中越来越受欢迎,2020年,微信支付被印度尼西亚中央银行授权使用,成为这个东盟最大经济体的合法支付方式。

根据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所发布的东南亚态势2022年度报告,76.7%的东盟国家受访者认为中国是该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大国,而仅有9.8%的受访者看好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影响力。问题是,中国的影响不止如此,作为东盟国家的邻居,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很多融合发展之处由此溢出的国际政治影响力不是美国拉拢就能改变的,也并不是完全以美国意志为转移。

美国一呼难百应的背后既有中国与东盟互利共赢、优势互补的强大经济逻辑,也有美国近年来霸道做法逆全球大势而动,给地区发展带来的切肤之痛。2017年,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退出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拜登政府上台后,虽然推出了重建美好世界基础设施投资和印太经济框架,但都停留在概念上,始终没有出台详细方案。2021年,美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仅为3790亿美元,不到同期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的一半。再加上美国近年来四处挥舞关税大棒,毁约退群、逼迫他国选边站队等,已经严重影响包括东盟地区在内的多国正常贸易往来和供应链,产业链的稳定。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东盟的联合声明,表示在今年11月举行的第十届东盟美国峰会上,双边关系将提升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然而据泰国公共广播公司网站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报道称,此次是东盟决定将关系提升仪式推迟至11月的。不难看出,东盟国家不愿搞零和博弈,也不愿推动集团对抗。东盟欢迎的是促进本地区长期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的合作倡议。

一边空谈有意义、实质性和互惠互利的合作,一边却强推东盟战站上大国对抗的前线。美国的这种做法,只会让东盟国家更进一步看清美国不顾别国利益,只求自身利益而煽动一元对抗博弈的真面目。美国若真想拉近与东盟的关系,那就应该倾听亚太国家维护和平、深化合作、共谋发展的心声。而打着合作的旗号,却干着拉拢小圈子、搞大国对抗的事情,注定不得人心,也注定不会得逞!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17629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