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用户投稿

2022年驻村工作队工作计划(2022年驻村工作队工作总结)

农历春节来临前夕,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南部二阴山区的龙泉乡武家庄村,兰州市公安局派驻武家庄村驻村工作队队长骆宏林和队员杨跃军开始新春走访,并为村里的独居老人送去煤炭和对联。

2022年驻村工作队工作计划(2022年驻村工作队工作总结)

“日子过好了,就不能给国家添麻烦!”

“哎呀,又给国家添麻烦了,谢谢你们,太感谢了!”

72岁的村民郭守功常年一人居住,因有腿疾常年腿疼。看到警车,拄着拐杖急忙出来迎接,看到后备箱里的煤炭,告诉驻村民警有2袋就够了。考虑到老人除了取暖,做饭也要用,骆宏林和杨跃军将4袋煤炭为老人抬进柴房整理摆放整齐,并送上对联。

“现在日子过好了,就不能再给国家添麻烦、给警察添麻烦了。去年(农历)脱贫后,我看了一次病,自己掏了800元,不能全让国家掏了。”郭守功告诉记者,由于感激国家政策和驻村民警,自己悄悄看完病按照正常程序报销了部分,但这事儿还是被驻村民警杨跃军知道了,问老人要了相关单据,按照相关政策和程序报销。

2013年,武家庄村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村后,经多批驻村工作队接续帮扶,2018年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村,并于2021年已经全部脱贫。如今,藏蓝驻村工作队守护着这个充满希望的乡村稳步迈入乡村振兴。

“我们公安民警打防犯罪就是为了保护群众,在乡村振兴这一新的征程上,我们驻村工作队民警更要陪着村民一起稳步前行!”兰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民警骆宏林作为驻村工作队长,信心满满。

“发挥警察的优势,为群众办实事”

90岁高龄的窦奶奶和89岁的丈夫李爷爷是武家庄村年龄最大的两位老人,居住的四合院虽小,但是干净整洁,常常能看到院子里老两口忙碌的身影。但是今天没有在院子里看到两位老人,午饭时间也不见炊烟,骆宏林和杨跃军觉得不对劲,急忙走向屋内。

“喂?村医吗?村里年龄最大的窦奶奶从炕上摔下来了,能否过来一趟?”看到炕上躺着的窦奶奶,简单询问情况后,杨跃军急忙打电话给村医并通知县城的女儿。

骆宏林一边询问情况,一边安抚老两口的情绪。十分钟后,村医前来问诊,好在只是肌肉拉伤,无大碍,村医便给窦奶奶扎针,开了些药。

“灰太重我提不动,炕烧不热。她不舒服我也吃不下。”由于窦奶奶前一天扭伤了腰,李爷爷茶饭不思,看到民警和村医,眼圈通红。

很快,骆宏林和杨跃军分工协作,打扫院子、除灰、烧炕。看到老伴儿没事,李爷爷也把锅架上开始煮饭。

“举手之劳不是小事,我们来这里有大目标也有小目标,发挥警察的优势,为群众办实事,让家家幸福才是我们最大的幸福。”临走前,杨跃军叮嘱两位老人好好照顾身体,驻村工作队会一直关心他们。

盼望春天,迎接新的开始

听到有人走近,村民李生德从蔬菜大棚中出来,一看是驻村工作队民警,便兴致勃勃地开始介绍蔬菜大棚搭建情况和计划。

原来龙泉乡武家庄村土地资源丰富,人均耕地4.7亩,且土壤肥沃,适宜种植各类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但由于气候干旱,降雨量稀少,受自然气候条件限制,造成农作物在生长期内水分得不到满足,产量降低。缺水成为制约武家庄村经济发展和产业振兴的主要因素。

2021年9月份,提灌工程开工以来,驻村工作队在开展入户走访过程中,积极宣传乡村振兴相关政策以及提灌工程给武家庄村带来的蔬菜种植产业发展机遇、种植蔬菜的美好前景。李生德得知消息后,趁回家收庄稼时专门到村委会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工作人员咨询提灌工程的实施情况和未来村上产业发展的规划。驻村工作队随后多次到李生德家走访动员,在动员的过程中李生德有很大的顾虑。

“老哥,你现在年龄快60了,咱出去都是干的苦力活,出去务工一年除去花销最多也就能剩3万5。现在政策好了,村上的提灌工程在2022年5月份就投入使用,解决了种植灌溉问题,这要是建一个大棚,加上种地、养的猪羊,一年能有15万元以上的收入,还能照顾好家。”骆宏林给李生德说。

经过多次动员,如今李生德打消了顾虑在家种植蔬菜,并搭建了武家庄村第一个蔬菜大棚,成为武家庄村大棚蔬菜产业发展的带头人。

2021年,武家庄村集体经济入股分红7.5万元,东西协助分红0.8万元。

新的一年,在藏蓝的守护下,李生德和村民们一起注定穿越时光的隧道,照亮过去,立足现在,稳步迈向乡村振兴的未来。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17550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