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用户投稿

2022碳中和形势与政策1500字(2022碳中和形势与政策1500字论文)

中国碳中和之路

2022碳中和形势与政策1500字(2022碳中和形势与政策1500字论文)

日前,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将推进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氢能、储能、输电、配电及用电等10个领域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发展;此前,海南省于8月22日印发《海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重申“到2030年,全岛全面禁止销售燃油车”;而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关于“明确研究传统燃油车停售的期限”的建言一举将“停售燃油车”话题带上了热搜。

所有这些都表明,我国碳减排正渐入快车道。值此之际,一些西方国家却掀起了一股碳中和毁约的逆流,给全球碳中和进程蒙上了阴影。

号称全球零碳发展先行者、脱碳优等生的丹麦率先在碳中和上毁约。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市市长索菲·安诺生近日宣布,由于一家环保企业无法满足政府在碳捕集方面的资助标准,哥本哈根暂时放弃2025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其原因显然匪夷所思,——一家企业就能改变一个国家的碳减排战略!

全球拉响能源危机警报

继丹麦之后,德国欲放弃承诺,美国、英国、意大利、奥地利、法国、荷兰等西方国家纷纷放弃碳中和承诺。英国准备启用煤炭等高排放矿石能源,并延缓实现碳中和的时间,而美国在减碳问题上其实始终未履行承诺,也未兑现承诺给发展中国家的减碳补贴。在愈演愈烈的能源危机之下,欧洲多国调整既定能源政策,纷纷重启煤电。德国在最新能源一揽子法律修订案中放弃了数月前提交的草案中“2035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电”的目标;奥地利、法国和荷兰纷纷宣布增加燃煤发电量计划,以便在冬季到来之前将尽可能多的天然气优先注入储气设施。在极端气候面前,西方国家的碳中和承诺竟是如此的脆弱,也充分暴露了西方国家在利益面前极其精致的利己主义,再一次诠释了西方国家“合则用、不合则弃”的所谓国际规则意识。

但是,“不要因为别人的欺骗而放弃心中的善”。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不应也不可能被西方的毁约带乱了节奏,而是要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碳中和之路。当然,美西方国家碳中和毁约事实也警醒我们:在碳减排问题上,既要胸怀全球、放眼长远,积极稳步、坚定不移地推进碳减排,朝预定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挺进;又要遵循碳减排的客观规律,正视碳减排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理性研判碳减排负效应的内溢性,努力平衡好碳减排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中国碳中和之路

在战略上,应坚持两条腿走路,兼顾减少排放与增加碳汇,以平衡碳减排与经济增长,稳步推进“双碳”战略。

如果说碳减排的方向一维的,那么碳中和则是多维的。减少碳排放,无外乎通过能源结构的调整、生产工艺的提升、生活习惯改变等方式,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减少碳的排放。包括:通过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能源,发展清洁能源,从供给总量上直接减少碳排放;通过发展低碳技术、推动产业转型和生产方式转变,间接减少碳排放;推行绿色低碳运营、低碳生活,减少碳排放。

但是,碳减排的“减法”显然也是有约束条件的,其合理边界是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社会正常的运转。尽管碳减排与经济增长并非完全对立,但毋庸讳言,在一定的发展阶段,碳减排从总量和结构上仍将对经济增长形成约束,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仍需以一定的碳排放为代价。这就是碳减排与经济增长的矛盾性,而碳中和的逻辑就是要平衡这一对矛盾,在维持经济一定增长速度的同时实现相对意义上的零排放。平衡因子就是通过发展碳汇,推动碳的负排放,从而实现碳减排与经济增长的平衡。

如果说碳减排的方向一维的,那么碳中和则是多维的。碳中和既可以通过做减法即碳减排来推动,也可以通碳捕捉、碳封存和发展碳汇来实现,而我国丰富的碳资源为更好地平衡碳减排与经济增长关系提供了有力支撑。不仅有依托森林、草地的绿碳,还有蕴藏于辽阔海域的蓝碳。积极发展绿碳、探索开发蓝碳,应成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的有效路径,而完成碳交易机制、活跃碳交易市场无疑是发展碳汇的需求所在、动力所在和活力所在。

战术上,应树立兜底意识,把保障能源安全与促进碳中和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平衡新旧能源发展,突出减排重点,循序渐进,避免一刀切。

尽管降低石化能源、不断提升可再生能源特别是新能源比重是优化环境、促进碳中和的需要;但是,在碳减排的大潮中,我们仍应为民族经济的发展、民生福祉“留一半清醒”,在能源供给方面树立传统能源兜底的风险意识,保持适当的、新旧能源互为倚仗的合理格局。切忌为了碳中和目标而完全抛弃传统能源,这显然是非常危险的,今日欧美之能源危机即是教训和借鉴。

在碳减排战略实施过程中,也应根据碳排放总量、强度等指标实施差异化政策,合理确定减排的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环节,保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减排节奏。

关键是,要处理好新旧能源发展的关系。既不能操之过急,不顾能源供给的安全性,不设缓冲带,搞“一刀切”,全面停燃禁燃;又不能因噎废食,油半途而废。今年以来,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资产涨势抢眼,锂电池、锡、铜、白银等新能源标的反而下跌。新、旧能源资产的“冰火两重天”恰恰凸显了能源供给结构的失衡,也表明目前新能源尚不具备完全取代传统能源的基础。因此,要理性判断、谨慎行事。要摒弃运动式、阶段式碳减排冲刺,防止因此带来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以及拉电限闸对实体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扰动。特别在禁售燃油车方面,需充分考虑全面禁燃后相关基础设施、电网的承受能力以及售后维修、电池回收的配套保障等。

无论如何,碳中和是全球环境发展的方向,西方部分国家的毁约行为无法阻挡碳中和的滚滚潮流。虽任重道远,中国碳中和之路还将继续。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17426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