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用户投稿

2023年什么时候是清明节(2022年什么时候是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我们的传统印象中,清明是寄托哀思的日子,需要给祖先扫墓,祭奠英烈,庄重肃穆,但是清明的意义绝不止于此。除了进行缅怀感恩教育之外,还要多了解清明的背景知识、习俗和饮食,从宏观上了解清明是什么,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不做稀里糊涂的传承者。

清明是一个节气,在每年的4月5日前后,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古人用北斗星的斗柄在傍晚时所指的方向来定季节,也就是“斗建”。清明作为节气的意义就是指导农业生产,素来有这样的农业谚语:“清明种棉花,秋后大把抓。”“清明种棉多结桃。”

清明从节气变为节日,是后来的事情,和古代的上巳节、寒食节有关系。上巳节是“招魂续魄,消除不祥”的祭祀活动。冬去春来,万物复苏,人们用春水祛除晦气,迎接欣欣向荣的春天,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向往。寒食节是古代传统节日,分为大寒食、官寒食和小寒食,在这3天,禁止生火,只能吃冷食。

2023年什么时候是清明节(2022年什么时候是清明节)

在清明节的习俗中,扫墓祭祖是首当其冲的问题,不过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让人放松身心的习俗。扫墓:到了这个季节,坟墓上的杂草开始生长,后人需要帮忙拔除,还要添上新土。一方面代表后继有人,一方面也是把坟墓当作房屋一样进行修缮。不过,现在的仪式简洁了很多,送鲜花者居多。

放风筝:“又是人间四月天,清明时节放纸鸢”,这个时间以后,风和日丽的天气增多,人们开始放飞风筝。放风筝时,人们仰望蓝天,看着跃动的纸鸢飞到高处,心情格外舒畅。当风筝飞得很高时,剪断或松开风筝线,代表着疾病和灾祸随之散去。

荡秋千:春秋时期就有了荡秋千的习俗,最早称作“千秋”。汉武帝的时候,荡秋千还有祝天子拥有“千秋之寿”的含义。后来成为一项大众娱乐项目,每到清明时节,就在两棵大树间,拴上麻绳,中间放一块木板,让孩子们坐上去,高高飞起,玩得非常尽兴。

踏青和插柳:这个季节,正是草木复苏,花开茂盛的时间,人们蛰伏了一个冬天,会趁这个时间外出踏青散心。柳树早已抽枝发芽,传说柳条有驱邪的功能,所以在古代就有编柳条、插柳条的习俗。记得小时候,总是折一些柳条编成草帽戴在头上,还会用柳条做哨子,想来也是别有一番趣味。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当作节日的节气,而且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显得格外珍贵。让孩子了解清明节的来历、习俗、饮食,知道为什么要过清明节,清明节要做什么,从源头上提高认识,传承传统文化才变得更加有意义。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17417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