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的时间是几月几日(传统节日的时间顺序)
为什么说中国文化里的妇女节是七七而不是三八?
今天是国际劳动妇女节,又称“国际妇女节”、“三八节”和“三八妇女节”。在每年的3月8日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
虽然称之为节,但其本质还是日,即纪念日。
传统节日的时间是几月几日(传统节日的时间顺序)
1949年,中国规定每年的3月8日为国际妇女节。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270号)第三条规定:妇女节(3月8日)属于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妇女放假半天。
那么,中国历史上是不是也有类似现代妇女节的传统节日呢?
答案是:有。而且非常出名,就是被现代文明误传为情人节的“七夕”。
传统历法中每年的七月初七是七夕。又名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待嫁和已婚的成年女性希望自己可以有更多的技能,有能力在以后的家庭生活中担当起一个妻子所要担负的责任而逐渐形成的一个节日。
那么中国文化里的妇女节为什么是七月七呢?这就要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阴阳观是中国人重要的认知思维方式。阴阳观中:男人属阳,好动,对应太阳升起的东方;女人属阴,好静,对应太阳下山的西方。同时日月对应中,太阳属阳月亮属阴,由此,男人对应太阳,女人对应月亮。中国历史上有东王公西王母的说法。月亮上居住的嫦娥,也是借助西王母而飞上去的。
在“洛书”的九宫图中数字分布,西方对应的是数字七。七月七就成了女性专属数字,从而形成了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七月七的七夕妇女节。
古人“推天道以明人事”,通过推演自然规律,用来指导社会规范,进而推动社会进步与和谐。
中国文化中,西方也对应秋季,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农田一片金黄五谷丰登,各种果树硕果累累,各种植物瓜熟蒂落。由天地之道推演人事之道,人类的硕果累累就是子孙满堂。女性对应西方,对应秋季,也对应着生育。
目前中国生育率急剧下降,国家出台各种激励措施鼓励三胎生育。但是不要说生三胎了,很多人对于结婚恋爱都没有了兴趣。除了一些刚性的经济问题,社会文化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三”本是男性对应的数字,现在妇女节定在“三”上,女性阳刚之气日增,男人阴柔之气日益,这在体育和娱乐文化中已经非常突出甚至病态。整个社会越发阴阳不调,也是结婚率和生育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笔者以为,与其出台各种鼓励生育的政策,或许可以先从妇女节日期入手,从文化入手。让社会男女各归其位,各司其职。这就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的背后是天道,是自然规律。遵循客观规律才是人能胜天的基础。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174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