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用户投稿

元宵节意义(元宵节为什么叫元宵节不叫汤圆节)

元宵节意义

1、元宵节吃“元宵”象征着家庭像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2、元宵节“送花灯”,“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3、元宵节舞狮子,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4、在元宵节的时候,人们通常也要放烟花,烟花象征着人们红红火火,财源滚滚。

5、元宵节杨枝插门,寓意着阳能的生发。在古代还有一种风俗,就是在上元节这一天,将杨枝插在家家户户的门上,杨枝表示树木春天生发的意思,“杨”和“阳”还是谐音,其义相同。人们用这样的方式来迎接这如婴儿般纯正无私、天真无邪的阳能,并期待着天地间的阳能可以不断生发,倚靠着它纯正的能量,生发出万事万物,生长出五谷蔬菜,生长出树木花草,以供人们使用,让我们更好地养护与保全自己的生命。

元宵节为什么叫元宵节不叫汤圆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又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恰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据道教“三元”的说法,又称“上元节”。元宵节自古以热烈喜庆的氛围来庆祝。

据记载,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们普遍在元宵节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遍布民间,故从唐代起,元宵节张灯成为法定之事。

“元宵节”这一天,因为民间有挂灯笼、打灯笼、赏花灯等习俗,故也称做“灯节”。

元宵节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传统民俗活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17368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