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的名言古语(孔子关于因材施教的名言)
张载,世称“横渠先生”,是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被称作“横渠四句”,因其言简意赅,被历代传颂不衰。
因材施教的名言古语(孔子关于因材施教的名言)
张载与“横渠四句”
其实,张载除了“横渠四句”被历代传颂不衰外,他的教育思想也比较独特与深刻,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下面就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教育目的与学习方法
张载一生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著书立说、教书育人上。他继承和发挥了孔子教育思想,创立了“关学”,与宋代二程的洛学、周敦颐的濓学、王安石的新学、朱熹的闽学齐名,共同构成了宋代儒学的主流;他在关中兴教,使“关学”大盛,并以德育人,使学者辈出,关中民风为之一变。
张载关学教育思想,主要有八个方面:第一方面主要是说人们为什么要接受教育?以及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他提供的答案是:“以德育人,变化气质,求为圣人”
即:人之初、性本善,只是因为后来生长环境及各种因素不同,而出现良莠不齐。为了使人为善,就必须通过教育、学习、变化气质,返本为善,从而成为有道德的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圣人境界。
张载题跋立像
第二至第五及第七方面,主要讲述的是学生如何学习?第二方面主题是“幼而教之,长而学之”,张载认为对人的教育要从早抓起,甚至实行胎教,“幼而教之,长而学之。”要注意儿童的心理,创造良好的环境,发展儿童的天性,从小就开始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和道德行为,等他长大后还要继续学习,使之强化,最终才能造就有用之才。
第三方面“立志向学,勤勉不息”,主张“志”是教育的大前提,一个人在求知为学,直至为人做官时,都必须立有志向:“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有了志向目标后,就要孜孜不倦,勤勉不息,直到达到目标,实现理想。
第四方面是“循序渐进,博学精思”,即:学习求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有序”过程。既不能停止间断,又不能急于求成,老师应循序而教,学生应循序而学,经过渐进功夫,学习方可有成;还必须博学精思,才能做到学有所成。
第五方面“学贵心悟,去疑求新”,主要讲读书方法,张载力倡“学贵心悟,守旧无功”的学问之法及求知精神,他对读书求知方法论述要点概括为:用心、熟读、精思、经常、不懈、去疑、求新、勿助、勿长、讲论、开塞、实作、实行等。
《清平乐》中张载剧照
张载强调:人思考的主要器官是“心”,为了思之精,察之微,就要使心常在,常存,心思有疑释之,去之,便会获得新的知识,认识新的义理。即读书一定要用心,还要提出不懂之处,只有解决了书中的疑点,您才能学到新的知识。
第七方面“虚心求知,择善而从”,张载认为学习求知,必须虚心,虚心方能接纳百物,汇合各种知识,进入神明之境。虚心就是不以己有之知存于心中,干扰接纳新知,所以“虚心”就是“静心”;他主张人们在求学问时,必须去除“意、必,固、我”,达到至诚,存德,虚静。要向各种人物学习,不耻下问,择善而从,您的学习才能有所收获。
二.教书育人的目的,具体教学方法
张载关学教育思想的第八方面重点阐述老师教书育人的目的,第六方面则具体介绍老师的教育方法。
北宋教育家张载
第八方面“学贵有用,道济天下”,与第一方面的教育最终目的(是使人变化气质而成为圣贤)遥相呼应,具体阐述教育必须注重道济天下,利济众生。老师教育学生要做一个对天下,对人民有用的人。
所以特别强调“学贵有用”、“经世致用”、“笃行践履”,并且反对空知不行,学而不用,坐而论道。张载认为,圣人之学就是为排除国家民族之忧患而立,圣人如果不以国家人民为忧患,圣人也是没用的。
第六方面“启发诱导,因材施教”,重点介绍关学倡导的具体教学方法。张载主张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要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的求知意识,学习兴趣。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接受能力,因材施教,满足各类学生的不同需求,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张载像
张载主张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要循循善诱,重点是启发引导学生的求知意识、学习兴趣。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接受能力,因材施教,满足各类学生的不同需求,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接着,他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介绍了四种具体教学方法:
1.“叩其两端”法:这是对子孔子实行教学方法的继承和发展。即从正反面来讲解,或从起因和结果两头入手分析问题,使学生理解问题时获得正确答案。
2.“扣钟法”:在阐释《礼记·学记》中张载说道:“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这段话是说:“洪钟未尝有声,由扣乃有声;圣人未尝有知,由问乃知,当其可,乘其间而施之,不待彼有求有为后教之也。”
张子全书
3.“时雨法”:张载认为,对人的教育如同“时雨之化”,适时而教,当可而告,及时答问,方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也就是,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解答,适时引导,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4.“不待讲论法”。张载认为。有些知识,不须讲论,一问便知,知而明之则可,故“不待讲论”,“更不须讲”。意思是学者问而知之,可否之疑,要自己决断,不要受老师可否的影响,自己决定是非取舍,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这也是启发诱导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总之,千百年来,张载的理学思想及其“横渠四句”,已经成为一代代中国人的座右铭,象征着最高的理想境界和精神坐标。今天讲述的张载教育思想,对于我们现代教育界、教师、学生及其家长,都有非常高的借鉴价值。
张载雕塑
本文由“如日中天54”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173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