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社交恐惧症(如何克服社交恐惧症不敢说话)
网上有句话,挺有意思:社交恐惧患者是这样的,你向我离开一步,我会主动向你离开99步。
如何克服社交恐惧症(如何克服社交恐惧症不敢说话)
话说,社交恐惧这种病,生活中,大家多多少少都有点,主要表现就是:一想到聚会,想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就会感到恐惧。总觉得别人会对自己品头论足,觉得自己会出丑。
有这种社交恐惧的人,宁愿呆在舒适区,宁愿错失良机,也不愿冲破恐惧、挑战自己。
俞敏洪在一次演讲中说:“你用一个本来不应该贬低自己的想法,去贬低自己,当你失去勇气的时候,这个世界上所有的门,就被关上了。”
恐惧,让人畏缩不前,但我们想要成长,总归要面对现实,逃避肯定是不行的。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试试看以下三种方法,来直面社恐、破解社恐,最终,实现我们想要的社交自由。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真正恐惧的,是社交吗?还是总觉得自己不成功?当我们要赴一场见面会,头脑里最先想到的是什么?财产、荣誉、面子、自尊、成功……
虽然,我们也知道,不应该过分执着于这些东西,要保持一颗正常心、平常心,但很多时候,身在现实,随波逐流,急功近利,就是不能做回“真正的自己”,导致在纠结中痛苦,在痛苦中纠结,于是,社交恐惧自然产生。
这时候的恐惧,不是来自外在,而是源自内心,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冲突。如果不能放弃这种心态,只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紧张、自卑、敏感,内心无法平静,越来越累,这是我们的活法出了问题。
大器晚成的摩西奶奶,在她100岁的时候谈道:
“今年,我100岁了,趋近人生尽头……我明白了,很多时候,你之所以恐惧、担忧,是因为你不满足,在你的人生清单上,列了太多要做的事情。静下心来,抛开清单仔细想一想,到底哪些事情对你来说是最重要的,是真正想去做的。想好之后,就去好好做你喜欢做的事,并且把它做好。”
面对恐惧,首要的治疗,不是战胜它,而是先放下那些不必要的执念。
很多事情,要想解决,关键不在该怎么“做”,而在“悟”,克服社交恐惧也是一样。
这个“悟”的第一步,就是认清自我。你来到这个世界上,一定有你的独特之处,比如内向、安静、敏感,这些品质都可能成为你的亮点,要珍惜。然而,很多人却变得不爱自己,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时间一长,迷失自我,整天活在幻想里。
曾有一项统计说,世界上70%以上的成功者,都是内向性格。爱因斯坦、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斯皮尔伯格、村上春树……这些案例不胜枚举。
其实,很多时候,改变的真正力量来自哪里呢?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来自清醒的自我认知,来自对自己人生负责的态度,来自对自由的渴望。
美国心理学家卡伦霍妮,在形容一个人的重生时说:过去,他把重心放在别人身上,现在,他回到了自己内心,他感到自己更有活力,他的内在力量变得越来越强,他越来越不需要外在的支撑,可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活出真实的自我。
美国作者苏珊凯恩,在她的《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一书中提出,其实,很多内向的人,可以做到既保持内向,又能成为演讲、社交和销售达人。
针对性格类型,她提出了一种划分方法,用X轴表示内向-外向,Y轴表示冷静-冲动,这样就得出4种性格:冷静内向型,冲动内向型,冷静外向型,冲动外向型。每个人可以对号入座,扬长避短,正确认识自己性格的优势和劣势,认清自我,接纳自我。
当真正找回自我,你就会发现,生活其实很简单:做自己喜欢的事,爱自己所爱的人。此时,你才会把精力投入到有建设意义的事情上,而非为了保护自己或证明自己,徒劳地浪费精力。
我们对社交抵触,但又不得不进行社交,因为我们需要资源,需要连接,而真正有能力的人,都在让自己成为资源。
郭德纲经常在台上说:“其实,我是一个内向的人。”好多人不相信,以为他在抖包袱。事实上,看台下郭德纲跟于谦的不同状态,就知道,郭德纲确实是个内向的人。
当年,他还没红的时候,为了混口饭吃,也要跟三教九流的人打交道,那时候,他的梦想,就是让更多人认识自己,让自己成为“角”,这样,他就不用在给别人当小弟了。
让自己成为资源,挖掘自身价值,当具有一定知名度时,很多商业合作就会主动找上门来,不需要我们再用所谓的社交去求神问佛。
某种意义上说,这才是解决社交恐惧的根本性方法,就是做好自己,突显出价值,其他的,只管交给别人吧!
我相信,以上三种方法,对我们克服社交恐惧会有很大帮助。要知道,社交恐惧并不是天生的,也不是我们的个性使然,我们只是没意识到正确的观念、没用正确的方法去面对它。
我们本应值得更好的生活,别再让社交恐惧成为我们人生的绊脚石。
————
我是【妖妖的微笑】
一个热爱读书、写作、旅行的女子,更多故事分享,欢迎关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172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