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爱国诗句(杜甫爱国诗句赏析)
杜甫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好官,尽管杜甫的仕途并不顺利,却丝毫没有影响他的爱国热情,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词作品有着强烈的时代色彩。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这位传奇的唐代大文学家的一生吧~
杜甫家世背景
杜甫爱国诗句(杜甫爱国诗句赏析)
玄宗先天元年,壬子(公元712年)。杜甫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祖籍湖北襄阳。杜甫出身京兆杜氏,是北方的大士族。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
杜甫七岁作诗文,九岁习大字,十四岁能作诗。十九岁开始了十几年的游历。天宝三年,甲申(公元744年)年夏,三十三岁的杜甫初遇李白于东都。秋,游梁﹑宋,与李白﹑高适登吹台﹑琴台。
仕途坎坷
天宝六年(747年),杜甫三十六岁,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杜甫开始给权贵之家做门客,可是却都无结果,仕途失意的杜甫,在生活上也是过的颇为贫困。
从天宝十年(751年)正月开始,正式拉开了杜甫仕途之路的帷幕。这一年杜甫虽因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但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职。
天宝十四年(755年)正月,在等待了四年后,杜甫被任命为河西尉(在县里负责庶务的官员),但是他不想干,所以朝廷就改让他做右卫率府的兵曹参军(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虽然自己仍然不满意这样的官职,但是迫于生计接受了。
同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
杜甫听说后,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再此期间,杜甫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尽管自己命运多舛,却依旧忧国忧民。
杜甫的后半生也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生活并没有让他放下手中的笔,在此后的十三年中,杜甫创作了多首脍炙人口的诗词,内容多是反映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还有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诗歌风格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词作品有着很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
杜甫一直秉承着儒家的仁政思想,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甚至情愿为解救人民的苦难做出牺牲。他嫉恶如仇,敢于揭露和批评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
以上均为鄙人粗见,如有不妥烦请告知,望与君交流,共同进步,敬上。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170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