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用户投稿

元宵节信息稿(元宵节信息简报)

央广网沈阳2月15日消息(记者马瑛见习记者麦丰)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因为古人把“夜”称为“宵”,所以就把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

据资料记载,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到了西汉时期,汉武帝刘彻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为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起初,人们把这一天称为正月十五、正月半或月望,隋朝以后改称为元夕或元夜。到了唐朝初期,由于道教的广泛影响,正月十五又被称上元节,直至唐末,“元宵节”这个叫法才流传开来。

这一天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时刻。正所谓正月十五闹元宵,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各地的节庆习俗丰富多彩,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元宵节信息稿(元宵节信息简报)

赏花灯

元宵节赏花灯的习俗,源于汉明帝时期。永平年间,汉明帝大力提倡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廷和寺院中“燃灯供佛”。后来元宵放灯的习俗流传到民间,每逢元宵节,各式花灯亮相街头,绚丽夺目,引人驻足欣赏。

夜色中的绚丽花灯(央广网发王月摄)

猜灯谜

猜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人们挂起彩灯,燃放焰火,把谜语,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或灯笼上,以灯悬谜,所以叫“灯谜”。人们通常会用一首诗或者一个词句作为谜面,在喜庆的氛围里增添了不少雅趣。

热闹的猜灯谜现场(央广网发开原融媒供图)

耍龙灯

耍龙灯也叫“舞龙”,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古代,人们以舞龙的方式来祈祷龙的保佑,以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并逐渐得以推广,每逢传统节日或重大庆典,人们都会舞龙舞狮,呈现出浓浓的喜庆氛围。

游龙翻腾飞舞,气势磅礴(央广网发李成家供图)

踩高跷

踩高跷是一项非常古老的民间技艺性表演,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表演者身着彩衣,踩着高跷,不但可以行走自如,还能配合着锣鼓的节奏扭起秧歌,甚至做出劈叉、跳凳、舞刀弄枪等各种高难度的动作。

开原市民踩高跷扭秧歌庆祝元宵佳节(央广网发开原融媒供图)

吃元宵

“元宵”是北方人的叫法,南方人叫“汤圆”或者“汤团”。按照民间传统习惯,每年到了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因为这些名字与“团圆”发音相近,所以就取团圆之意,借十五月圆之夜,希望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

冰墩墩造型的汤圆成为今年最热销的产品(央广网发麦丰供图)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17043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