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晏几道关山魂梦长(生查子晏几道拼音版)
第十一讲:诗词意象及词牌《浪淘沙令》释义
一、意象
生查子晏几道关山魂梦长(生查子晏几道拼音版)
学习诗词,意象都是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从艺术角度来说,古典诗词就是由意象有规律有目的的组合而成的。众所周知,诗词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正如庄子的言意之辨。所谓: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言是抽象的,是不能够尽意的,而意是要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来表达。
(一)意象及其特征
1、意象的概念
所谓意象,就是渗透了作者主观体验的物象,即表意之象、表情之象。对于中国古代文人来说,意象是其艺术的灵魂。他是主观情理和客观形象的融合,是意和象的融合,而这些物象的组合共同生成了作品的【意境】,使得作品表现出或喜或忧、或哀怨或豪放的抒情特质,以至让人们反复吟唱、咏叹,百读不厌。古代诗词中力求“立象以尽意”,强调要借助客观外物来表达主观情感。就是“客观的生活场景和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相交融,通过审美的创造而以文字表现出来的艺术景象或境界”。因此诗词中的意象都或多或少、或浓或淡地浸染着诗人的情思。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2、意象的特征
意象是欣赏和创作古典诗词的重要修辞手法。千百年来,古典诗词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意象。了解和掌握这些意象,有助于我们欣赏和创作古典诗词,运用意象传递出诗人的情感、志向和心路,从而构成意味隽永的意境。下面就列举一些古诗词中常用的意像:
1)酒:古今诗人总喜欢借酒抒情,因为酒可以助兴,醇化生活之乐;可以浇愁,舒泻精神之苦;可做粘合剂,浓化情感。
A、借酒助兴,寄托词人的生活激情例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借酒寄意,抒发词人的愁情(闲情)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凤凰台上忆吹箫》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念奴娇》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声声慢》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2)月
古诗词中“月亮”这个物象俯拾皆是,它在文人心中有着多种不同的意蕴:幽美、自由、纯洁、美好、永恒、凄凉、悲惨、悲欢离合等等。作者的心境不同,这个意象所表现出来的意蕴也不尽相同,展现的意境不同,烘托出词人的情怀也不同。
A、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张孝祥:《念奴娇》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欧阳修:《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B、寄托词人的情思,是词人心境的写照。晏殊《蝶恋花》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范仲淹《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3)风
风是流动的空气,这个道理在古代早就被人们意识到了,因此风的意象在古代诗歌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不论诗人还是文士都喜欢写风来寄托感情,当然,风也分季节,春天的风温暖,让人感到舒适: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夏天的风凉爽,让人感到畅快: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秋天的风萧瑟,使人感到愁苦:惟有秋风愁杀人(张说《邺都引》);冬天的风凛冽,使人感到恐惧:寒风吹我骨,严霜切我肌(苏武《别诗》)。
A、春风(东风)
晏殊《无题》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扬紫陌洛城东。晏几道《玉楼春》----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柳永《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辛弃疾《念奴娇》----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
B、秋风(西风)
马致远《天净沙秋》“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冯延巳《采桑子》“西风半夜帘栊冷,远梦初归。”欧阳修《蝶恋花》昨夜西风雕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几道《清平乐》“残绿断红香片片,长是西风堪怨。”贺铸《踏莎行》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姜夔《念奴娇》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4)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还可以做信使,鸿雁传书。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晏殊《清平乐》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几道《生查子》关山梦魂长,鱼雁音尘少。苏轼《定风波》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声声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5)雨
更是文人墨客为诗作赋必不可少的意象,是哀伤、愁丝的象征。“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这不再是普通的人事之愁了,而是作为亡国之君无以言表的深沉的亡国之愁。冯延巳《南乡子》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秦观《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茬小银钩。李清照《念奴娇》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贺铸《青玉案》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6)梧桐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一个心事重重的人,在夜里听到雨打梧桐叶的声音,更增添了满怀的愁绪。“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的这儿句黄昏秋雨的景物描写是传神之笔,作者暂时摆脱了孤寂愁苦,用自己细腻的心灵去感受天气变化,捕捉到秋雨梧桐的自然神韵。梧桐一叶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仅滴在耳边,更滴向心头。这句主要写声,以声衬情。尤其是“点点滴滴”一语,极富顿挫凄凉之感。
另外还有一些意象列举如下:
冰雪,心志忠贞、品格高尚的象征。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柳树,惜别的象征。如柳永《雨霖铃》,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蝉,象征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写照,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草,长势繁盛反衬荒凉,在古诗中用于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水边的送别之所。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
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杜鹃,凄凉哀伤的象征。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蟋蟀,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它对蟋蟀的活动规律观察得相当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那时古人已经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声后的惆怅。
鹧鸪,表示离愁别绪。
古诗词中的意象可以说包罗万象,在此就不一一列出,显然也是列不尽的。这里不过是举些例证让大家能更具体地把握意象及其特征罢了。大家平常在读古典诗词的时候,不妨多留意、多品味、多学习,然后化为己用。由此可见,诗词的构思是否巧妙主要在于它是否创造出了深邃、引人入胜的意象。意象是思想的载体,在鉴赏、评价、创作诗词思想内容的时候,我们应尽量从多角度全方位地来借助诗歌意象来理解和构建诗歌内容主旨,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意象,进入到意境中,去领略诗歌的意境美,即从意象把握情感,从意境洞察心胸,从而提高我们的诗词鉴赏和创作水平。
(二)意象的选择
自然万物都可以是我们抒情言志的客观载体,但是,自然万物又岂能都出现在我们的作品中,尤其是诗词,篇幅狭小,用词极其有限,意象的选择就显得至关重要了。什么样的物象承载什么样的情感主题,表达什么样的诗词主旨,是我们写诗填词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意象可以是自然之物,即写诗填词时的眼见耳闻之实景----写景(境),也可以是经过作者大脑再加工后的一个想象——造景(境),即意象的再造。无论写景还是造景,我们对意象的取用都必须要有所选择,不能捡到篮里就是菜。在意象的选择上,我们要注意如下几点:意象选择的宗旨是要表现自己创作的主旨,服务于主旨的。那么,什么样的主旨就决定你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意象。意象围绕主题选择,并且必须符合历史习惯和民族认同。这就需要大家在日常的阅读中去精心积累。意象的选择必须要有所取舍,眼见耳闻的实景很多很杂,不是所有眼见耳闻的实景都可入诗入词的。与主题无涉的景物,写多了,不仅无法突出主题,还有堆景害意之嫌。第三、意象的选取,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和思维逻辑,不能凭主观臆断,随意拼凑,闭门造车。当然,我们写作文字,不一定每一篇都写切身经历过的,但最起码,你的文字编造出来要有一定的逻辑性,让人觉着,它是真实的,才能打动人心,这是一个文学作品成功与否最基本的要求。
二、词牌《浪淘沙令》释义
(一)、词牌渊源
浪淘沙令,词牌名,又名"过龙门""炼丹砂"""卖花声"等。此调声诗【旗亭画壁】。中国古代学诗、讲诗、传诗的方式又有声诗、歌诗、乐诗、诵诗、吟诗几种。声诗即合乐之诗,与即将有声、还未被之管弦的“初诗”和完全不可以歌唱的“徒诗”、“哑诗”相对。歌诗是声诗的一种,指无乐声伴奏的清唱之诗,《诗经》里的“风”多为歌诗。与长短句并行。
唐人刘禹锡声诗九首,其一云:"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白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调名取此。
其他唐人如白居易、皇甫松所作均是七言四句之声诗。长短句之词体始于五代李煜两词,均是名篇,其另一首云:"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静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此调有令词和慢词两类,小令其源亦出于李煜词也,但其作品未标"令。
至柳永、周邦彦别作慢词,与此截然不同,盖调长拍缓,即古曼声之意也。"但周邦彦之作未标"慢"。《词谱》列此调小令六体,平韵四体,仄韵二体,但以李煜平韵体为宋人通用之正体。
(二)词牌格律
1、正格体:
双调五十四字,前后段各五句、四平韵(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韵
罗衾不耐五更寒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仄平平韵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
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韵
别时容易见时难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仄平平韵
2、格律规范
①双调五十四字,前后段各五句,四平韵。
②字数排序:全阕十句54字,上下片各27字。
③句子顺序:5477454774
④句式结构:五字句:——2/3四字句——2/2七字句——4/3
3、写作规范:
①平仄:上下片第一句(五字句)的第1字平仄不拘;上下片第二、五句(四字句)的第1字平仄不拘。上下片的三、四句(七字句)的第1、3字平仄不拘。
②韵字:上下片各压四个平声韵自,一韵到底。
4、词牌特点:
1)此调为重头曲,在四个七言句子之外,增加了四言四句、五言两句,但在每句的平仄安排上仍然和律句没什么差别。用韵之句末两字均为平声,而且四个四字句均为仄仄平平式,故音韵和谐流美。
2)全调用韵很密,上下阕前三句都是句句协韵,表示情感的迫促,至第四句才用仄收,隔句一协,略转和婉,有回环之艺术效果。
3)宋人用此调者甚众,名篇亦多。从此调名篇用韵情况来看,多选用阳声韵,音韵特别洪亮。因此此调适于抒情,宜于表现悲壮、沉重、热烈之情。
欧阳修洛城送别友人之作: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辛弃疾《赋虞美人草》声情极为悲壮:
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只今草木忆英雄。唱起虞兮当日曲,便舞春风。
儿女此情同。往事朦胧。湘娥竹上泪痕浓。舜盖重瞳堪痛恨,羽又重瞳。
吴文英感旧一首情意缠绵而沉痛:
灯火雨中船。客思绵绵。离亭春草又秋烟。似与轻鸥盟未了,来去年年。
往事一潸然。莫过西园。凌波香断绿苔钱。燕子不知春事改,时立秋千。
无名氏一首抒写离情:
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画楼重上与谁同。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
回首紫金峰。雨润烟浓。一江春浪醉醒中。留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
5、词牌声情:
按《唐书·礼乐志》,歇指调乃林钟律之商声。《乐章集》注“歇指调”。越调乃无射律之商声也。蒋氏《九宫谱目》“越调”。歇指调——急并虚歇,商调——凄怆怨慕,越调——陶写冷笑
(三):作业
依李煜(帘外雨潺潺)填制《浪淘沙令》两阙,题目不限,要求《词林正韵》,韵部不限。注:作业要求学员自己校验好格律,否则评阅老师可拒绝评阅!
解析《浪淘沙》
例词
1、浪淘沙李煜浪淘沙(一名卖花声)令其一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暮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2、浪淘沙令其一宋·晏几道
高阁对横塘,新燕年光。柳花残梦隔潇湘。绿浦归帆看不见,还是斜阳。
一笑解愁肠,人会娥妆。藕丝衫袖郁金香。曳雪牵云留客醉,且伴春狂。
3、浪淘沙令
宋·李清照
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画楼重上与谁同。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
回首紫金峰。雨润烟浓。一江春浪醉醒中。留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
4、浪淘沙令其一宋·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5、浪淘沙宋·苏轼
昨日出东城。试探春情。墙头红杏暗如倾。槛内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春。
绮陌敛香尘。雪霁前村。东君用意不辞辛。料想春光先到处,吹绽梅英。
6、浪淘沙令宋·王安石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祗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7、浪淘沙令其一己未除夜宋·周紫芝
江上送年归。还似年时。屠苏休恨到君迟。觅得醉乡无事处,莫放愁知。
红灺一灯垂。应笑人衰。鹤长凫短怨他谁。明日江楼春到也,且醉南枝。
8、浪淘沙令其三芍药宋·韩元吉
鶗鴂怨花残。谁道春阑。多情红药待君看。浓澹晓妆新意态,独占西园。
风叶万枝繁。犹记平山。五云楼映玉成盘。二十四桥明月下,谁凭朱阑。
9、浪淘沙令琴宋·李之仪
霞卷与云舒。月淡星疏。摩徽转轸不曾虚。弹到当时留意处,谁是相如。
魂断酒家垆。路隔云衢。舞鸾镜里早妆初。拟学画眉张内史,略借功夫。
10、浪淘沙令其二桃花宋·赵师侠
桃萼正芳菲。初占春时。蒸霞灿锦望中迷。斜出繁枝临曲沼,鸾鉴妆迟。
蜂蝶镇相依。天气融怡。空教追忆武陵溪。片片漫随流水去,风暖烟霏。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170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