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居民膳食指南图片)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老百姓每天忙乎的事情离不开吃饭,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跟吃有关的疾病却越来越多了,“吃什么、怎么吃”成了很多人的难题。膳食指南是健康教育和公共政策的基础性文件,是国家推动食物合理消费、提升国民科学素质、实施健康中国-合理膳食行动的重要措施。科学膳食是一门复杂的学问,所以要有这样纲领性的文件引导大家具体实践。
2022年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居民膳食指南图片)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核心信息进行了以下4方面的修改:
新旧两版膳食指南对比
第一条“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更新为“食物多样,合理搭配”:“食物多样,合理搭配”是膳食指南的核心原则,除了喂养6月内婴儿的母乳外,没有任何一种天然食物可以满足人体所需的能量及全部营养素,只有通过合理搭配才能满足营养需求。
第三条在“多吃蔬果、奶类、大豆”的基础上加入“全谷”: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此次修改并不是说“不再坚持谷类为主了”,而是更加强调膳食模式的整体性作用,突出合理搭配的重要性。
第六条、第七条为新增内容:三餐定时定量是健康的基础,但近些年我国居民每日三餐规律的人群比例有所下降,零食消费率呈大幅增加趋势。以上进餐不规律的行为可能增加超重肥胖、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另外,居民在外就餐比例明显增加,经常在外就餐易导致能量、油、盐等摄入超标,增加超重肥胖发生风险。
水被提升为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源于我国居民饮水量不足的现象较普遍,绝大部分居民均有饮水不足的情况。饮水过少会降低认知能力和体能、增加泌尿系统疾病患病风险,但要警惕的是含糖饮料消费量呈上升趋势,饮料摄入过多增加了儿童及成年人出现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发生风险。这也是指南提示我们应该格外注意“规律进餐,足量饮水”的原因。
第七条加入了“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预包装食品”。倡导人们要了解各类食物的营养特点,挑选新鲜的、营养密度高的食物,学会通过比较食品营养标签,选购较健康的包装食品。烹饪是合理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健康的烹饪技能,掌握新工具,传承当地美味佳肴,做好一日三餐。如在外就餐或选择外卖食品,应按需购买,注意适宜份量和荤素搭配,主动提出健康诉求。
第八条是对2016版第六条的再提炼,尤其强调“分筷分餐”。新冠疫情的暴发提示我们要重视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推广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坚持公筷公勺、分餐或份餐等卫生措施,避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对保障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谷薯类的推荐量由原来的250~400克修改为200~300克,其中包括全谷物和杂豆50~150克、薯类50~100克;
2、旧版中将动物性食品区分为畜禽肉40~75克、水产品40~75克、蛋类40~50克,而新版仅要求每日动物性食物120~200克,每周至少2次水产品,每天一个鸡蛋,强调每周至少吃2次水产品,因为我国居民吃畜肉较多,尤其是猪肉,而水产品相对畜肉来说,脂肪含量较低,且所含脂肪酸更利于保护心血管系统。特别提出每天吃一个鸡蛋,因为鸡蛋的营养价值很高,但一些人群担心其胆固醇含量,然而诸多研究表明,每天吃一个鸡蛋的营养效益远高于其胆固醇的影响;
3、增加奶及奶制品的推荐摄入量:由原来的300克增加至300~500克。牛奶富含优质蛋白质和钙的重要来源,但我国牛奶消费量较低,尤其是生长发育期的儿童、老年人奶制品普遍摄入不足;
4、盐的推荐摄入量继续下降:2022版膳食宝塔提高了“限盐”目标。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食盐摄入过多将会增加高血压、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风险,我国居民食盐摄入量普遍过多,农村高于城市,北方高于南方。
我的餐盘
划时代的东方健康膳食模式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167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