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西县下辖区县一览(汾西县属于哪个市)
汾西县,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位于临汾市北部,吕梁山东南麓,北连吕梁市交口县、晋中市灵石县,南接洪洞县,西依姑射山与隰县、蒲县接壤,东邻汾河与霍州市相望,总面积880平方千米。汾西县(141034),临
汾西县,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位于临汾市北部,吕梁山东南麓,北连吕梁市交口县、晋中市灵石县,南接洪洞县,西依姑射山与隰县、蒲县接壤,东邻汾河与霍州市相望,总面积880平方千米。
汾西县(141034),临汾市辖县。位于山西省中南部,临汾市境北部。取义城当汾水西岸。面积880平方千米,人口10.46万(2020年)。
辖5个镇、2个乡:永安镇、对竹镇、勍香镇、和平镇、僧念镇、佃坪乡、团柏乡。以及社区管理委员会。驻永安镇东大街。
历史沿革:临汾县(北齐)-汾西县(583)-撤销汾西县(约617)-复置汾西县(618)-汾西县与霍县合并为霍汾县,同年霍汾县又并入洪洞县(1958)-恢复霍汾县(1959)-恢复汾西县(1961)
隶属变化:临汾郡(北齐)-霍山郡(617)-吕州(618)-晋州(643)-平阳府(1116)-霍州(1215)-平阳府(1368)-霍州(1906)-河东道(1914)-山西省(1927)-临汾专区(1950)-临汾地区(1970)-临汾市(2000)
驻地变化:城关南25千米申村(北齐)-城关镇(北宋)-永安镇(2001,合并)
地处汾河西侧,吕梁山东南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部为黄土丘陵区。县西姑射山最高,海拔1890米;县南团柏最低,海拔583米。主要河流有团柏涧河、对竹河等。属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名胜古迹有姑射山仙人洞、真武庙铜殿、师家沟清代民居等。
一、自然与社会
1.自然地理。襄汾县和洪洞县位于临汾盆地内部,分别位于临汾市区的南北两侧,汾河流经两县县城,海拔约在450米。古县位于汾河的支流洪安涧河流域,县域几乎全是丘陵山地,只有县城有狭长的河流冲积平原,辖区的古阳镇、旧县镇、三合镇、县城岳阳镇等命名很有古韵。浮山县县城天坛镇海拔800米,县域平均海拔1050米,其颇为独特,其西部为残垣平川,有很多浮雕状土山,可能就是浮山县名的来历;中部为沟壑丘陵,东部的寨圪塔乡附近有有大圪塔山、蘑菇山圪塔等。安泽县属于沁河流域,在沁源县和沁水县之间,整体属于山区,县城府城镇位于狭窄河谷,境内有唐城镇、冀氏镇等。
2.基本情况。浮山县面积最小,940平方公里。襄汾、古县、洪洞、安泽依次增大,安泽接近2000平方公里,是浮山县的2倍多。襄汾县和洪洞县人口分别为50万和77万,其余3县的人口都在10万左右。襄汾县和洪洞县的人口密度相近,分别为413和427人每平方公里。浮山、古县和安泽,人口密度依次降低,分别为105、67、39人每平方公里,基本体现了他们地形平整度的差异。相应襄汾县和洪洞县的人均土地面积在3亩左右,浮山、古县和安泽分别为11、20和35亩。
3.人口细节。将上面的户籍人口与关于常住人口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相比,各县都有较大程度外流。安泽县外流比率最小,但也有8%,其常住人口7.5万仍然最少。古县外流量11%,常住人口8万。浮山外流22%是5县最高的,常住人数10万。襄汾和洪洞县外流15%左右,再次接近。
中小学校在校生比例,襄汾和洪洞是最高的,但也只有约11%。古县和安泽大约是10.5%,浮山县最低,不到9%,这与其人口外流率正相关。
二、产业经济
5县的经济情况“两极分化”,平原地区的襄汾县和洪洞县,GDP总量高,分别为125和150亿元;非平原地区的古县、安泽、浮山,gdp在50亿元左右。但是人均gdp是反过来的,东部非平原3县、人均gdp高于3万,最高的安泽县人均8.11万元,古县也有5.9万;西边的襄汾和洪洞,人均gdp分别为2.7和2.2万。
东3县古县、安泽、浮山人均gdp高的原因是工业比例大,其工业产值虽然分别为22(浮山)、33(古县)、44(安泽)亿元,低于襄汾(58)和洪洞(69),但是在三次产业中的占比都是高于50%甚至高达70%,而襄汾和洪洞都在46%以下。浮山县因为有平原,其农业比例在5县最高,12%,略高于襄汾的11%。
洪洞县的商业服务业产值和比例都是最高的。由于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传统,近代以来又有工农同本、仍然抑商的趋势。其实无商不奸这句话不一定要作为贬义,相当于西方经济学里的“理性人假设、经济人假设”,而西方经济学里认为商业是和技术同等重要的存在,通过重商主义而促进了技术的发展和传播。京剧《苏三起解》有一句台词“洪洞县里无好人”,其实意思是当时“洪洞县衙无好人”,与洪洞县人好经商并无关系。
住户存款总额,东3县都在35亿元左右,当然无法和洪洞县和襄汾县这两个平原县相比。注意洪洞县的人口是襄汾县的1.5倍,GDP总量和存款总额都高出襄汾县,但都高得不多,于是人均就低于襄汾县了。洪洞县的人均存款3.0万元,和浮山县相同,是5县最低的。襄汾处于正常,古县和安泽县都高于4万元,又以古县的4.6万元最高。
襄汾县的油料作物产量,也就是花生、油菜、向日葵等,超过其余4县之和。
洪洞县的上规模工业企业数量,达到62户,襄汾县42户,而东3县加起来52户。
总之,襄汾县和洪洞县属于平原地区,人口大县,各种情况都比较接近,总量较高,但人均指标在5个县处于中下水平。东3县都是人口小县,人均资源更高,安泽县的人均gdp最高,古县的人均存款最高。浮山县发展程度最低,体现在人口外流比例最高,学生比例和人均存款都是最低的。
总的计算表如下:
指 标 | 襄汾县 | 洪洞县 | 古县 | 安泽县 | 浮山县 | 单位 |
行政区域面积 | 1031 | 1495 | 1196 | 1960 | 940 | km2 |
乡 | 6 | 7 | 3 | 3 | 7 | 个 |
镇 | 7 | 9 | 4 | 4 | 2 | 个 |
街道办事处 | — | — | — | — | — | 个 |
户籍人口 | 503917 | 766843 | 90113 | 82268 | 126391 | 人 |
人均土地面积 | 3.1 | 2.9 | 19.9 | 35.7 | 11.2 | 亩 |
常住人口 | 425618 | 637782 | 79800 | 75599 | 98801 | 人 |
人口密度 | 413 | 427 | 67 | 39 | 105 | 人/km2 |
户籍-常住 | 78299 | 129061 | 10313 | 6669 | 27590 | 人 |
外流率 | 15.5% | 16.8% | 11.4% | 8.1% | 21.8% | |
中学在校学生 | 23090 | 34041 | 3452 | 3061 | 4288 | 人 |
小学在校学生 | 27537 | 48132 | 5341 | 5272 | 5679 | 人 |
中小学生总数 | 50627 | 82173 | 8793 | 8333 | 9967 | 人 |
中小学生比例 | 10.9% | 11.7% | 10.4% | 10.6% | 8.9% | |
医疗机构床位 | 1628 | 2716 | 353 | 530 | 383 | 床 |
医院床位率 | 0.35% | 0.39% | 0.42% | 0.67% | 0.34% | |
社工机构床位 | 240 | 333 | 72 | 37 | 122 | 床 |
社工床位率 | 0.05% | 0.05% | 0.08% | 0.05% | 0.11% | |
第二产业人员 | 59650 | 90655 | 9681 | 8432 | 13312 | 人 |
第三产业人员 | 42535 | 141921 | 23306 | 16890 | 31632 | 人 |
地区生产总值 | 1258485 | 1514975 | 499911 | 638474 | 414613 | 万元 |
人均gdp | 2.7 | 2.2 | 5.9 | 8.1 | 3.7 | 万元 |
农业增加值 | 141161 | 99455 | 20770 | 40558 | 49204 | 万元 |
工业增加值 | 577957 | 693684 | 334676 | 448268 | 221335 | 万元 |
商业增加值 | 539367 | 721836 | 144465 | 149648 | 144074 | 万元 |
农业gdp占比 | 11.2% | 6.6% | 4.2% | 6.4% | 11.9% | |
工业gdp占比 | 45.9% | 45.8% | 66.9% | 70.2% | 53.4% | |
商业gdp占比 | 42.9% | 47.6% | 28.9% | 23.4% | 34.7% | |
公共预算收入 | 75502 | 97092 | 47691 | 66828 | 9255 | 万元 |
公共预算支出 | 311593 | 385804 | 118864 | 131578 | 112062 | 万元 |
住户存款余额 | 1815863 | 2113547 | 394557 | 330764 | 341587 | 万元 |
人均存款 | 3.9 | 3.0 | 4.6 | 4.2 | 3.0 | 万元 |
金融机构贷款 | 1043531 | 1461371 | 174592 | 314154 | 142176 | 万元 |
贷款/存款 | 0.6 | 0.7 | 0.4 | 0.9 | 0.4 | |
存贷款/GDP | 2.3 | 2.4 | 1.1 | 1.0 | 1.2 | |
设施农业面积 | — | — | — | — | — | 公顷 |
油料产量 | 2225 | 361 | 714 | 447 | 582 | 吨 |
规上工业企业 | 42 | 62 | 23 | 10 | 19 | 户 |
固定电话用户 | 18117 | 26895 | 4690 | 3881 | 4188 | 户 |
参考文献:2021年出版的《2020版全国县域统计年鉴》,记载的是2019全年的数据。可与前一年的数据对比,如下表所示,了解各县市的年度变迁。
(1)永安镇(面积146.28平方千米,人口3万)
寓意永远平安
驻地:西大街18号
辖22个村:下山村、窑铺村、古郡村、南沟底村、窑头村、太阳山村、东原村、吴家岭村、贯里村、洪原村、柏乐村、涧底村、马沟村、府底村、贴金村、神符村、冯村、后加楼村、桑原村、南梧村、独堆村、杨木沟村。
历史沿革:城关乡(1953)-城关镇(1984)-与加楼乡、桑原乡合并为永安镇(2001)
(2)对竹镇(面积106.46平方千米,人口1.4万)
相传该村原有竹子一片,村内有个佛庙,庙下边有竹林堰,位于村子的对面,因名对竹
驻地:对竹村
辖10个村:对竹村、下庄村、后王堤村、北掌村、塔上村、王家庄村、刘家庄村、下柳村、白家河村、西河村。
历史沿革:对竹乡(1953)-对竹镇(1993)-康和乡并入(2001)
(3)勍香镇(面积133.83平方千米,人口1.78万)
以勍香村得名
驻地:勍香村北大街
辖11个村:勍香村、堡落村、胡峰村、暖泉头村、云城村、成家庄村、新安村、西村、半沟村、它支村、罗殿村。
历史沿革:勍香镇(1984)-它支乡并入(2001)
景点姑射山。
(4)和平镇(面积167.92平方千米,人口2.4万)
其名取“和好平安”之意;一说系由黄皮雅化而来
驻地:和平村
辖9个村:和平村、河达村、瓦乐平村、申村、芝麻圪岭村、沟西村、赵庄村、回王村、张泉村。
历史沿革:和平乡(1953)-和平镇(1984)-邢家要乡并入(2021)
(5)僧念镇(面积93.89平方千米,人口1.53万)
原名古村坡,因此地有庙一座,常有和尚念经,人们渐渐迁居此地,因名僧念
驻地:僧念村
辖10个村:僧念村、薛家庄村、涧子里村、麻姑头村、前沟村、南庄村、师家沟村、段村、细上村、仁马庄村。
历史沿革:僧念乡(1953)-僧念镇(1984)-麻姑头乡并入(2001)
(6)佃坪乡(面积130.21平方千米,人口0.81万)
以佃坪村得名
驻地:佃坪村
辖13个村:佃坪村、徐庄村、山云村、东峪村、陈家庄村、留峪村、圪台头村、院头村、白衣村、芦家垣村、崖底村、郝家沟村、郭家村。
历史沿革:佃坪乡(1953)-要家岭乡并入(2001)
(7)团柏乡(面积54.42平方千米,人口1.47万)
以团柏村得名
驻地:上团柏村
辖10个村:下团柏村、茶房村、枣坪村、上团柏村、任马庄村、李家坡村、沟堡村、羊反村、柴洼庄村、后义村。
历史沿革:上团柏乡(1953)-团柏乡(1984)
(8)汾西县城市社区
辖7个社区:南街社区、北街社区、府南社区、府西社区、晨熙社区、凤祥社区、金凤社区。
历史沿革:汾西县城市社区(2010)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129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