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为什么分为东汉和西汉和东汉(汉朝为什么分为东汉和西汉)
在历史上,有几个相连的,同一国号的朝代,只是后世为了区分,给这些朝代前面加上了表示方位的词,比如西汉东汉,西晋东晋,北宋南宋等,有趣的后面的那个王朝不管在哪个方面都不如前一个王朝,只是作为前一个王朝的延续,最后都难逃灭亡的结果。今天我们就聊
在历史上,有几个相连的,同一国号的朝代,只是后世为了区分,给这些朝代前面加上了表示方位的词,比如西汉东汉,西晋东晋,北宋南宋等,有趣的后面的那个王朝不管在哪个方面都不如前一个王朝,只是作为前一个王朝的延续,最后都难逃灭亡的结果。今天我们就聊聊两汉,仅仅一字之差,为什么西汉不如东汉强大?
汉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王朝,前后分为西汉,东汉,历时四百零五年,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长命王朝。汉朝的强盛是享誉全球的,我国的主体民族被称为汉族,我国人民的主要称谓叫作汉人,等等以“汉”为形容词创造的词汇,句子对于我国和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那句“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至今读来都让人热血沸腾。
相比之下,东汉比西汉更加强盛。东汉与西汉称谓上的区别来自于都城位置不同,西边的都城是长安,东边的都城是洛阳,其实从地图上来看,长安和洛阳的距离并不远。但是,都城在选择在这两个地方的原因并不简单,这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在读春秋战国这段历史的时候,会看到“山东”,“山西”这两个词汇,与如今的含义不同,这指的不是省会,而是指崤山、函谷关为界,后期的秦国就在分界线的西边,被称谓山西,后期的齐楚燕赵魏韩六国在分界线西边,被称为山东六国。
从古至今,不仅仅是南北差异比较大,东西的差异显得更加明显。西部黄河上游地区,民风彪悍,全民尚武,而且这个地区周围有很多少数民族部落或者是政权,与汉人政权相互不认同,经常会有摩擦,因此在这里建立政权的军事力量比较强盛。而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舒适,地势平坦,资源丰富,适合农耕,也是经济文化发达的地段,利于人民安居乐业,这这个区域建立的政权比较富足。
西汉建国前夕,汉高祖刘邦原本打算定都洛阳,不过手下的谋士,张良,娄敬等人一直劝说刘邦定都长安。娄敬在回答刘邦原因时说到:“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指的是长安在函谷关内,四面都是自然屏障,作为国度十分稳固,扼守函谷关就能阻止敌人,向东扩张就像是掐住天下的咽喉再打他的后背。后来唐朝建立前,也就是采取这样的想法,打下长安,稳固关中,再向东推进时势如破竹,最后取得天下。足以说明定都长安对于西汉的强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西汉定都长安之后,刘邦下令,把东方地区的知识分子,豪门望族,六国后裔等等上层阶级迁入关中。汉景帝,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汉成帝等等汉朝君主都以各种名义向关中地区迁移人民。他们迁的不仅仅是人,还有财富,文化,思想。把东方先进的经济文化和西方强大的军事实力相结合。不仅仅促进了经济文化的蓬勃发展,还为出兵开疆扩土,抗击匈奴,稳固边境打好基础,做好支撑。汉朝的强大就此拉开序幕。
后来由于王莽篡权,天下大乱,等到刘秀经过东征西讨,平定天下之后,定都的难题摆在了他的面前,与西汉建立初期不同的是,当初刘邦进入关中可以说是兵不血刃,关中地区几乎没有过大的损失,有人口基础,经济基础,而东汉建立初期,由于赤眉,绿林军之乱,长安地区已经残破不堪,人口凋零,不适合作为都城,于是刘秀君臣决定定都洛阳。
随着刘秀父子的励精图治,东汉王朝凭借山东地区优越的地理条件,政治,经济,文化不断恢复,逐渐强盛起来。但也因此,关中地区由于不再是国都,发展停滞乃至后退,西北地区逐渐人口稀少。不过在当时,由于西汉王朝对于匈奴的大力打击,匈奴对于汉朝的边境威胁不断降低,以至于后来外戚窦宪领兵出击匈奴,立下了勒石燕然的不世之功,使得汉朝彻底摆脱匈奴的威胁。南匈奴由于和亲政策的实施,成为大汉的附庸。
这也导致东汉每年都会把归顺的少数民族部落迁到西北地区,迁到这个地方后,由于离开国都比较远,对这个地区的经营也放松了,甚至把汉朝经营了几十年的西域给荒废了,至此与西方的交流也断绝了。由于朝廷并不花心思在西北地区,使得西北地区出现了军阀,后来的扰乱天下的董卓就是凉州的军阀。最后东汉亡于宦官,外戚专政,军阀混战。
从上文中我们还能发现,东汉毁灭的主要原因是,宦官专政,外戚专政,皇帝,宦官,外戚三方势力相互斗争,使得内耗严重,最后爆发黄巾起义,军阀混战。而在西汉,基本不存在这个问题,整个西汉都没有能够左右政治的宦官,外戚虽然掌握权力,但是还影响不到皇权,诸如卫青,霍去病等等外戚,还为国家开疆扩土,做出重大贡献。
而西汉最后灭亡确实也与外戚有关,亡于王莽篡权,不过有区别的是,王莽是通过禅让的方式获得政权,是和平转让,没有通过暴力流血的方式,没有对当时的社会造成破坏性的影响,只是王莽这个人狂妄自大,狂热的崇尚古制,不懂变通还自欺欺人,不体恤百姓,最后导致人民起义。
就在宦官,外戚的问题上,西汉要比东汉好。而从外戚身上,我们能够发现一个问题,就是阶级固化,在西汉时期,尤其是汉武帝时期,是西汉的顶峰时期,汉武帝用人是不拘一格的,卫青,霍去病都是小吏的私生子,金日磾是匈奴奴隶,张汤是小吏之子,还有主父偃、公孙弘、董仲舒、桑弘羊、黄霸等等,都不是贵族出生,有的出生连平民也不如,但是汉武帝能够任用他们来治理天下,最后成就了他们,也成就了汉武帝。从这里能看出西汉的前中期是有活力的,积极向上的。
而东汉从开国就注定后面会出现外戚专权的现象,光武帝刘秀本身虽然是没落的皇族,但也是地主阶级,他的手下可不像刘邦手下那样,是屠夫,贩子,哭丧的,车夫等等,刘秀的手下都是各种名门望族,地主豪强,等到建国之后,这些功臣交出权力,回到封地享福,家族门第就开始兴起,豪门能够垄断丰富的资源,通过家世,声望获得高官,把控普通人上升的渠道。后来,袁绍家族的“四世三公”门第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现的。
那些功臣以及后代把家中的女儿嫁给皇族,一旦他能继承皇位,皇后的娘家人就能总揽大权,皇帝不同,外戚也不同,一代一代的外戚更迭也伴随着流血,这对于王朝而言就是严重内耗。纵观整个东汉,除了窦宪为国解决边患之外,几乎没有外戚为国做出贡献,各个骄纵跋扈,贪污腐败,就连窦宪本身也是这样的人,可见外戚政治的黑暗,就连宦官专政这个病患也是由外戚引发的,外戚权力过大,威胁到皇帝,皇帝想要自保,只能任用宦官来制衡外戚,给了宦官过大的权力,最后使得内耗进一步加剧。
东汉的阶级固化随着建国开始埋下的种子,开始不断地加剧。自从刘秀,刘庄父子之后,才历经了两代,就开始一代一代地衰落下去,在内部就是政治内耗,在外,军阀割据现象大量出现,最后只能走向毁灭。这也就是东汉比西汉弱的原因。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说过:“国恒以弱丧,而汉以强亡”。汉朝的强大全部体现在外部,用这四百多年的时间向世界展现了我们的辉煌,而最后都因为失去民心而亡,其中的缘由值得我们深思。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121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