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的鄢城是现在的哪里(鄢城是现在哪里)
文|林屋公子《哀郢》,现代,戴敦邦,国画,取材自屈原《九章·哀郢》。所谓“哀郢”,即哀悼被秦国攻陷楚国故都郢公元前280年左右,因为东方合纵,秦国久攻魏国不下,于是制定攻楚方略。前279年,秦昭襄王与赵惠文王在渑池相会修好,同时派大良造白起
文|林屋公子
《哀郢》,现代,戴敦邦,国画,取材自屈原《九章·哀郢》。所谓“哀郢”,即哀悼被秦国攻陷楚国故都郢
公元前280年左右,因为东方合纵,秦国久攻魏国不下,于是制定攻楚方略。前279年,秦昭襄王与赵惠文王在渑池相会修好,同时派大良造白起出武关,进攻楚国。白起先进攻楚故都鄢城(今湖北宜城),采用引水灌城的方式,攻破鄢城,楚军死伤数十万。接着,白起又直指楚都郢(今湖北荆州),此时楚国“百姓心离,城池不修,既无良臣,又无守备”,懦弱的楚顷襄王无法应对,只能东迁于陈(今河南淮阳),数百年的郢都毁于战火。
白起攻下郢都后,又继续扫清楚国在江汉平原的势力,包括邓(今湖北襄阳)、夷陵(今湖北宜昌)、安陵(今湖北云梦)、西陵(今湖北武汉)等地,甚至南渡长江攻入洞庭、五渚、江南等地。因为楚国君臣的昏庸腐败,秦军的铁骑踏过这些地方,基本没有遇到什么抵抗。而屈原生活在江南一带,自然对此有所耳闻。所以,他或许是不愿意落入敌军之手,或许是对楚顷襄王彻底失望,总之,在公元前278年,屈原在汨罗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限于史料的匮乏,我们无法知道屈原去世具体是哪年。前文我们说屈原出生大约是公元前343年,而且屈原去世大约就是公元前292年或前278年,他享年51岁,或者65岁。屈原多次遭遇打击和流放,似乎难以活到六十余岁,那么前者的可能性应该更大点。持后者观点的学者认为,《哀郢》《国殇》是鄢郢之战时的作品,“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壄”,描绘的正是楚军阵亡的惨状,当然,说是丹阳之战、垂沙之战也未尝不可以。
屈原去世之后,楚国善于辞赋的有宋玉、景差、唐勒等人,他们都尊屈原为辞赋之祖。宋玉很受楚顷襄王宠爱,曾作《神女赋》《高唐赋》等,但终究不敢像屈原这样直言纳谏,以致楚国越来越衰弱,终于在公元前223年为秦将王翦灭亡。
湖南汨罗屈子祠大门,屈子祠亦称屈原庙,现辟为屈原纪念馆,位于湖南省汨罗城西北玉笥山顶,现存建筑系清乾
然而!即使统治者无能,楚国却人心未散。早在楚怀王客死秦国时,楚人南公就预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屈原之死,虽然不能让楚顷襄王振作,但可以想见的是,在楚国军民之间,一定燃起了薪火相传的斗志。君不见,公元前209年,楚人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奋起抗秦;之后楚人项羽、刘邦等又相继加入起义队伍,仅仅五年时间,就灭亡了这个曾经蹂躏东方六国百余年的强大帝国,屈原开创的辞赋也在汉代发扬了下去。
为什么楚人会有这样强烈又持续的士气呢?这当然是来自屈原“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的高尚情操,是来自屈原“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情怀,是来自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积极进取,是来自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英雄气概!所以,屈原的自杀实际上成就了楚人,当然也成就了他自己;当那些昏君佞臣被钉上历史耻辱柱时,只有屈原才能“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屈原影响的当然不只是楚人,而是后世乃至今日的中华民族。从贾谊、刘安、司马迁等人开始,均对其作品、人格进行高度评价。虽然也有扬雄、班固等人批评其不会明哲保身、指责君王,但这种小众观点,不会成为主流。如果屈原不是彻底绝望,怎么会不爱惜生命?如果屈原不是舍生取义,又怎能激励后人奋斗?至于批评其指责君王,这更是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说话,不值一驳。
当然,屈原精神能传承至今,作品传诸世也是很重要的。如果说《诗经》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源泉,那么《楚辞》就是浪漫主义诗歌的渊薮。汉魏六朝辞赋之后,诗仙李白天马行空、如梦似幻的笔法,明显也是受屈原的影响。李谪仙对屈大夫也高度评价:“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伟大的诗人屈原,他的辞赋与日月同辉,而那喧嚣一时的楚王台榭,如今都已经成了荒山野岭!
屈原不仅是中国文学的老祖宗,而且影响力早已漂洋过海、遍布全球。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颁布“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其中就包括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法国的作家拉伯雷、英国的作家莎士比亚和中国的诗人屈原,这位世界文化史上的巨人,受到了全球人民的隆重纪念和追思。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121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