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用户投稿

养活世界近半数人口的水稻已有一万年历史,它的起源地竟在浙江

水稻是人类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养活了现今世界近半数的人口,稻作农业的发展对人类文明影响深远。一万年前的稻米是什么人种的?当时的人们怎么吃种植出来的水稻?会用哪些器皿炊煮盛放?“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为你揭晓答案。稻从何处来?一粒

水稻是人类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养活了现今世界近半数的人口,稻作农业的发展对人类文明影响深远。一万年前的稻米是什么人种的?当时的人们怎么吃种植出来的水稻?会用哪些器皿炊煮盛放?“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为你揭晓答案。

稻从何处来?一粒米背后的稻作文明

考古研究证明,上山稻是世界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栽培稻遗存,上山文化是世界稻作农业的起源地。

时间回拨到2000年11月,考古学家在浙江进行浦阳江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调查中,发现了上山遗址。发掘过程中发现了包括水稻收割、加工和食用的较为完整的证据链,让稻作栽培历史上溯至1万年前,刷新了人们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认知。上山文化不仅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世界文明也有着独特而重要的意义。

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共分为个五个部分,分别是“那一个脚印“、”那一群人“、”那一粒米“、”那一缕炊烟“、”那一抹红“和”那一个时代“。

展览共展出上山文化早、中、晚三期文物近200件,包括最早的炭化稻米、最早的彩陶、最早的定居村落遗迹等重要标志性遗存。

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表示,上山文化已明确了两个世界第一——稻作农业世界第一,彩陶世界第一。

不可错过的重要展品

展览现场,一粒炭化稻米最为引人注目。它粒长3.732毫米、粒宽1.667毫米、粒厚1.723毫米,长宽比值2.239。

这粒稻米在上山遗址年代属于上山文化早期的灰坑(H461)中被发现,其长宽比相对于野生稻要小,经分析研究属于驯化初级阶段的原始栽培稻。

石雕人首,距今约11000-8500年,高9.5厘米,宽4厘米。玄武岩质砾石,运用钻、刻、掏挖等工艺成形,格外形象传神。

当时参与考古发掘的专家说,“该石雕人首是目前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中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石雕人首,具有很重要的艺术研究价值。”

彩陶,这是东南沿海地区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陶器和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彩(绘)陶器。它分为红彩和乳白彩两种,红彩主要为条带彩,装饰于盆罐类器的唇口或肩颈位置。乳白彩的纹饰更为丰富,主要见于壶、壶形罐、圈足盘和碗形器上。纹饰主要有太阳纹、短线组合纹、折齿纹和点彩等。

上山人制作的陶器,种类丰富,常见的有大口盆、平底盘、圈足盘、双耳罐、壶、钵、杯、碗等。陶器的使用,在上山人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引火炊煮有它,盛食宴飨有它,把酒言欢有它,载歌载舞有它,入土为安亦有它……可见,它对上山人日常生活的意义。

此外,还有大量的石磨盘、饼状磨石、磨球和石锤,以及牛骨等动植物遗存。它们是上山先民们已进入定居生活阶段的重要佐证。

上山遗址,这个世界稻作文明的起源地,这个万年前的故事,于2021年10月18日入选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可以说,上山文化是时代变革的先行者、领跑者、开拓者,是中华文明形成初期的一颗“启明星”。

Tips:

1、位置:这个特展位于国博南1展厅

2、展览时间:2021年11月21日开展,预计展览周期两个月

3、去国博提前网上预约,参观时带好身份证

4、地铁坐到天安门东站(一号线),C口(东南口)出,步行3分钟即可到达国博

HI,我是韦宇教,专注于旅行、摄影、写作,出版散文集《愿无岁月可回头》。本文图片和文字所有权归作者所有,如有其它需求请与作者联系。欢迎关注和评论,带你发现不一样的有趣、有料的旅程。人生即遍路,你的故事讲到了哪?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11040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