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社会焦点

男孩误诊矮小症打激素后患糖尿病,律师:家属可主张相关费用赔偿

据媒体报道,近日,河南郑州的一位家长李女士表示,两年前儿子因身材较同龄人矮小,到医院检查,被医生误诊为“矮小症”,注射生长激素半年后确诊I型糖尿病,“每天打四针胰岛素,打了2940针。”

李女士提供的司法鉴定书显示,患儿“矮小症”诊断错误,医院对患儿的诊疗行为存在过错,过错与患儿的损害后果存在一定因果关系,过错为次要原因。

当地卫健委称,相关事宜已转交涉事医院处理。院方称正走司法程序,会按法院判决承担相应责任。

当事人出院记录。图源网络

该事件的司法鉴定意见书。图源网络

“既然司法鉴定书认定医院对患儿诊疗行为存在的过错为损害后果的次要原因,从法律上来说,就是需要承担次要责任,即承担患者的全部损失的30%-40%左右。”浙江丰国律师事务所主任陈松涛律师告诉潮新闻记者。

陈松涛表示,在该事件中,家长可主张的核心赔偿主要就是治疗费用,以及为治疗产生的交通费、家长的误工损失等。在后续的司法程序中,家属也要准备好关键证据,已经产生的费用要提供相应的支付凭证和发票,比如医疗发票、交通发票、家长的误工损失等。如果因严重的糖尿病导致残疾,还可以主张残疾赔偿金。

据此前媒体报道,通常而言,患有糖尿病、对生长激素过敏、骨骺已经闭合、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肿瘤、免疫性疾病、急性感染期等情况不适合打生长激素。同时,即使孩子身高较严重偏离平均身高,也必须达到疾病状态的矮小才有必要使用生长激素治疗。同时还要注意,有些特殊的矮小性疾病不适合甚至禁忌使用生长激素。河北某医院一名儿科医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即使经医生评估身体状况可以打生长激素,也有可能产生副作用,比如血糖升高、内分泌紊乱,部分儿童还可能出现甲状腺机能减退,或者伴有关节疼痛、脉管综合征、肌痛、僵硬等。有医生指出,儿童注射生长激素需要指征,不能单纯依据儿童身高判断是否需要注射。生长激素可能会给使用者带来内分泌紊乱、肱骨头滑脱、脊柱侧弯等健康风险。

潮新闻记者肖暖暖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aodian/78977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