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华为动态的小伙伴有没有这么一种感觉?
好像很久没有听到华为芯片的消息了。
自余承东将大半精力放在了汽车行业之后,我们看到、听到的几乎都是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消息。
问界M7小定24小时破15万台;
百万赛道尊界S800上市109天大定突破14000台;
问界M8稳定输出,月销量保持在2万台以上;
问界M9半年累计销售6万多台,持续领跑50万元级高端市场……
这一组组耀眼的数据,确实更能够吸引大众的眼球。
的确,华为问界、尊界等系列在汽车市场上的表现堪称“现象级”,每一组销量数字都在不断刷新行业认知。
然而,在这些 “可见”的辉煌背后,华为另一场“不可见”的技术长征从未停歇,甚至更为关键——那就是其芯片技术的持续深耕与突破。
这些“华系车”背后,其实依然有华为自研芯片在默默支撑。
从车机系统的座舱芯片,到智能驾驶的 AI 处理平台,华为的芯片技术并没有因为重心转向汽车而停滞,反而在新的赛道上继续迭代升级。
大家看到这里是不是很好奇,华为芯片究竟发展到哪一步了?
一、不再刻意遮掩的手机芯片。
在过去的几年里,华为的芯片一直处于“半隐身”状态。
没错,就是旗舰机上依然搭载麒麟芯片,但在参数细节、性能,甚至名字上都被淡化。
但在9月4日华为新款三折叠屏手机Mate XTs 非凡大师正式发布上,隐身已久的麒麟芯片再次被拉回到了舞台的中央。
余承东在发布会上表示,华为Mate XTs 非凡大师搭载麒麟9020芯片,搭配HarmonyOS 5鸿蒙系统,整机性能提升36%。
麒麟9020芯片的“抛头露面”在一定的程度上,已经说明华为芯片供应链已经走向自主可控。
二、默默无闻的“其他芯片”。
在我们不关心或者不了解的领域,华为其实也有动作。
3月初,海思就发布了一个新芯片。
当时压根没有引起什么波澜,甚至海思也只是在某平台上提了一嘴。
这个芯片的名字叫做AC9610 ,属于ADC芯片范畴。
啥是ADC呢?
ADC(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将连续时间的模拟信号转换为离散的数字信号,其核心过程包括:
采样:按固定间隔捕获模拟信号瞬时值(需满足奈奎斯特率:fsample≥2fmax)。
量化:将采样值映射到最接近的离散等级(如8位ADC分为0-255共256级)。
编码:将量化结果转换为二进制数字输出。
ADC芯片也就是模数转换器,它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核心零部件。
就说这么多吧,再过大家也看不进去,说一下它的应用场景。
消费电子:触控屏压力感应(12位ADC)、摄像头像素数字化(10-16位);
汽车电子:ADAS雷达(24位高精度)、电池管理系统(多通道16位ADC);
医疗影像:MRI信号采集(20位以上)、ECG监测(低噪声设计);
工业自动化:温度/压力传感器接口(积分型ADC)、电机控制(SAR ADC)……
也就是说这个芯片可以在工业、医疗、通信,甚至军事上都能得到应用。
诸如此类的研究,华为还有很多。
比如移动终端芯片有麒麟系列、巴龙基带芯片;
服务器及计算芯片:鲲鹏系列;
物联网及家庭终端芯片:凌霄系列、海思电视芯片;
车规级芯片:MDC 智能驾驶平台、车载通信芯片;
通信基础设施芯片:天罡(5G 基站)、Balong 系列……
对了还有一个当下最热门,也是今天的主角人工智能芯片:昇腾系列。
三、即将大放光彩的昇腾。
9月18日,在华为全连接大会2025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宣布了多颗昇腾系列芯片即将到来。
从发布会公布的数据来看,未来几年华为昇腾AI芯片将持续迭代更新。
今年1月,华为推出昇腾910C;
2026年第一季度将推出全新的昇腾950PR芯片;
2026年第四季度将推出昇腾950DT;
2027年第四季度将推出昇腾960芯片;
2028年第四季度推出昇腾970芯片……
徐直军表示,“由于我们受到美国的制裁,不能到台积电去投片,我们单颗芯片的算力相比英伟达是有差距的。但是华为有三十多年联人、联机器的积累,所以我们在联接技术上强力投资、实现突破,使得我们能够做到万卡级的超节点,从而一直能够做到世界上算力最强!”
徐总自己说不算牛,小编用劲捧也不做数。
咱们来看看,旁人是怎么评价华为AI芯片的。
5月,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工业和安全局发布多项指导意见,加强对中国的AI出口管制。
其中最主要的一项规定就是,在全球任何地方使用华为“昇腾”系列AI芯片都将违反美国出口管制规定。
再一次美国给华为“背书”,牛不牛?
再看!
7月16日,英伟达CEO黄仁勋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及AI训练时华为AI芯片能否取代英伟达,他做出了如下回答。
“重点在于,我们已经做了30年,他们(华为)已经做了几年,而华为已经能告诉大家他们有多强大了。现在没有一个人比我付出更多精力来建造(AI生态),我已经在极高的水平、以难以执行的规模(在做这件事),而华为已经能和我们相提并论,这说明了一些问题。”
“华为已经与我们相提并论”,这一句话并非只是说说而已。
2024年2月,英伟达将华为认定为最大竞争对手。
英伟达称,华为在供应图形处理器(GPU)、中央处理器(CPU)等用于AI的芯片领域,都可与业界竞争。
2025年2月,在年度文件中,英伟达将华为列为其当前竞争对手之一。
英伟达在五个产品类别的四个类别中,将华为列为竞争对手之一,这四个产品类别分别是芯片、云服务、计算处理和网络产品。
四、为什么华为芯片能够实现突破?
徐直军在华为全连接大会2025上非常自信的表示 , 公布了以昇腾950芯片为基础的新型超节点,将成为全球最强超节点,甚至比英伟达将在2027年推出的NVL576系统更强。
明明前面说了,受代工影响,单颗芯片的性能是落后于英伟达的,为什么还能超越它呢?
咱们来看一下目前华为AI“最强战力”,以384张昇腾910芯片,外加192颗鲲鹏CPU,构成“巨物”的CloudMatrix 384 超节点。
这个“巨物”强在哪?
单兵作战不如你,但是我可以群殴你。
很多人是不是以为这样的芯片组合很简单,但是英伟达告诉你,它曾经试图串联256块GPU,但最后因为联接太复杂、稳定性太差,选择放弃。
华为之所以能做到,就是因为……
光学,它精通;
热学,它也会;
基础软件,它深耕;
通信,它是祖宗!
彻底打破了传统以CPU为中心的冯诺依曼架构,创新提出了“全对等架构”的华为,此时就是一个全能专家。
它将3168根光纤和6912个400G光模块构建了高速互联总线,并把总线从服务器内部扩展到整机柜、甚至跨机柜,最终将CPU、NPU、DPU、存储和内存等资源全部互联和池化,实现真正的点对点互联,进而实现更大的算力密度和互联带宽。
8月底,华为公布了上半年的营收等情况,其中研发投入依然是高强度,达到了恐怖的969.50亿元,同比增长9.04%,占营收比重高达22.7%。
五、小结。
上面光“过年”说好,接下来咱们也说一说不足的地方。
徐总说,咱们在单颗芯片性能上有差距,主因就是代工问题,目前英伟达的芯片马上就要3纳米了。
还有华为起步晚,软件生态上(CANN)虽然进步很快,但时间差的缘故,比先发优势的英伟达CUDA有一定差距。
再就是客户基础以及开发者数量上,这个就好理解了,跟鸿蒙操作系统目前遇到的情况相似。
最后再说几句。
从底层的芯片到上层应用,华为其实都在稳稳推进中。
从手机芯片的不再遮掩,到其他领域芯片的齐头并进,再到AI领域与英伟达等头部厂商的硬碰硬,都在标志着华为正从技术的“追赶者”向“并行者”乃至“引领者”转变。
未来一年、两年乃至五年,全球最强芯片或许尚非中国企业出品;
但要不了五年 ,中国必将登顶全球算力之巅!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aodian/776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