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官二代千金”,你脑子里是不是马上浮现出穿名牌、坐豪车、前呼后拥的样子?
但有个人偏不按这个剧本走——她是马英九的大女儿马唯中,被日本杂志评为“全球第四美千金”,连续三年被台湾男性选为“最想娶的政坛千金”,却天天挤地铁、穿平价衣服,靠自己在艺术圈闯出名堂。
2022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有个大新闻:他们设了个专门负责亚洲艺术的副策展人岗位,第一个拿到这个职位的亚洲人,就是马唯中。
而七年前,她回台湾给爷爷奔丧时,素面朝天穿件黑丧服的照片刷爆网络,大家都说“这气质比女明星还绝”。
同一个人,一边是国际博物馆的专业策展人,一边是网友口中的“白月光”,她到底凭什么这么特别?
马唯中1980年出生在纽约,那时候马英九正在哈佛读博士,家里穷得叮当响。周美青白天打零工,晚上帮马英九整理论文,小公寓里的家具全是二手市场淘的。
马唯中后来回忆:“小时候妈妈总把旧衣服改得合身,用罐头盒子种蒜苗,家里虽小但从来都干净热闹。”
1981年全家回台湾后,马英九慢慢走进政坛,但夫妻俩立了条死规矩:绝不靠身份给孩子搞特殊。
马唯中上学要自己挤公交,作业写不完照样被老师留堂,跟普通小孩没两样。
最让马唯中耿耿于怀的是九岁那年。马英九出车祸住院,记者堵在病房外,非要让她亲一下父亲拍照。
第二天报纸全是“孝心感人”的标题,她却哭着跟老师说:“那是他们逼我做的,一点都不真实!”从那以后,她见了记者就躲,最多说句“谢谢,不好意思”。
马唯中从小就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还特别有正义感。五年级时,校车司机总半路停车跟槟榔西施聊天,害得全班天天迟到,老师却不分青红皂白骂学生。
马唯中气不过,就组织同学把校车座椅割破了。校长看着一堆破海绵,才肯调查真相,最后把司机开除了。
虽然她也被老师批评“方法太极端”,但她梗着脖子说:“明明是他做错了,不能让大家白受委屈!”
1998年马唯中高中毕业,成绩全校第一,能保送台湾大学。可当时有媒体阴阳怪气说“肯定是靠马英九的关系”,她二话不说放弃保送,转头申请了哈佛大学。
哈佛学费贵得吓人,她一边拿奖学金,一边在咖啡店端盘子赚生活费。
有台湾记者特意跑到哈佛拍她,想找“大小姐耍特权”的证据,结果拍到的是她背着沉甸甸的实验器材,在雪地里小跑赶课的样子,穿的还是洗得发白的T恤。
2005年马唯中进了蔡国强的工作室,第一天上班就被安排搬火药箱——那些箱子比她人还高,她咬着牙一个个挪到仓库,累得直喘气也没抱怨一句。
蔡国强搞爆破艺术很危险,有次试验时突然起火,其他人都往后退,马唯中却抓起灭火器冲上去。事后蔡国强笑着说:“这姑娘看着文静,胆子比小伙子还大,做事还特别靠谱。”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烟火表演,她跟着团队忙前忙后,从烟花的轨迹设计到现场协调,每个细节都盯得死死的。张艺谋后来提到她,还说“这姑娘专业得不像新人,交代的事不用操心”。
在工作室四年,她从打杂的助理做到项目经理,还兼任翻译。同事们都说:“她永远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的,不管多累都笑眯眯的。”
2013年香港M+博物馆刚筹建,马唯中就加入了创馆团队。那时候馆里空空荡荡,她带着人跑遍亚洲征集藏品。
有位老艺术家一开始不肯捐作品,她特意学了对方的家乡话,每天陪着聊天、看画,聊了三天终于打动了老人。老人说:“现在年轻人都急功近利,少见你这么踏实的。”
她在M+待了八年半,策划的“水墨与声音”展览特别火,把传统水墨和现代音乐结合起来,吸引了好多年轻人来看。
2022年大都会博物馆找她当副策展人,同事们都替她开心,她却平静地说:“就是换个地方搞展览,还是得好好干。”
马唯中第一次走进大众视野,是2005年回台湾给爷爷奔丧。当时她素面朝天,穿件简单的黑丧服,却难掩气质,照片一出来就刷屏了。
没过多久,马英九办公室收到一大堆求爱信,有男生写“愿意等你一辈子”,还有人直接寄了情书到家里。
马英九没办法,只好出面回应:“她已经有男朋友了,大家别再写信了。”
其实大家喜欢她,不只是因为长得好看。2009到2011年的调查里,她连续三年当选“台湾男人最想娶的政坛千金”,得票率比第二名高了一大截。
有受访者说:“人家坐公交、穿平价衣服,一点官二代的架子都没有,看着就舒服。”还有人说:“她靠自己在国外打拼,这种独立劲儿太吸引人了。”
2013年马唯中和哈佛同学蔡沛然结婚,婚礼办在台北圆山饭店,只开了八桌,每桌菜金才一万多台币,还不如普通商人的婚礼排场。
马英九因为要处理公务没到场,提前录了段视频说:“只要你们俩幸福,其他都不重要。”
婚后马唯中继续在香港工作,租了个小公寓,有记者拍到她去菜市场买菜,跟摊主讨价还价的样子,就像普通家庭主妇。
有人问她“为什么不找马英九帮忙”,她笑着说:“自己赚的钱花着踏实。”
这些年马唯中一直刻意和“马英九女儿”的身份保持距离。当年“国安局”想派人保护她,被她拒绝:“我就是个普通学生,不用这么兴师动众。”
爷爷马鹤凌想托关系给她安排工作,她也婉拒:“我想做自己喜欢的事。”
她的博士论文研究“生物学和艺术的结合”,还被收录进哈佛的学术数据库。2015年她凭一篇研究台湾艺术家庄喆的论文,拿了“Yishu中国当代艺评奖”。
评委说她的分析“打破了东西方艺术的隔阂”。她还帮云门舞集设计过爆破艺术草图,把舞蹈和艺术结合得特别巧妙。
马英九在书里写过:“女儿们为了避嫌去美国打拼,我心里挺亏欠的。”但每次提到马唯中的成就,他都特别骄傲:“她现在是专业策展人,我都要请教她艺术问题呢!”
现在的马唯中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忙着搞展览,虽然策划的展览经常引发关注,但她本人很少露面。
有人说她“不像个千金”,可她却用自己的日子证明:真正的体面,不是靠家庭背景撑起来的,而是靠自己的本事挣来的。
比起那些晒名牌、炒热度的“名媛”,马唯中更像一杯清茶——初尝平淡,细品却有回甘。
她之所以能成为跨越海峡的“白月光”,不是因为“马英九女儿”的标签,而是因为她活得真实、独立,靠自己的努力活成了想要的样子。这大概就是最打动人的地方吧。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aodian/774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