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是清朝灭亡后,控制着中央政府的一个时期,因为他们都是清朝末年训练的北洋军,所以他们领导的政府,就被称为北洋政府。
清朝灭亡后,袁世凯倚仗北洋军,成为了中华民国的大总统。
袁世凯死后,北洋势力为了控制中央政府,于是分裂成了奉系军阀、皖系军阀、直系军阀三股势力,然后就开启了长达12年的军阀混战。
按道理讲,日本人想要侵略中国,在这个时候趁机入侵,是最好的时机,那么日本人为什么没有在北洋军阀混战的时候,趁机入侵中国呢?
首先是外部因素的影响。日本人从明治维新之后,就极具侵略性,日本人何尝不想趁早占领中国,但是除了日本之外,还有其他的帝国主义牵制,让日本人也有所顾虑。
当时想在中国瓜分利益的,除了日本外,还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在中国的势力不存在,然后美、英、日这三国成为了瓜分中国的主要外国势力。
日本人忌惮美、英的干预,所以并不敢明目张胆的入侵中国,于是日本就想在中国扶持代表自己利益的势力,为自己获得更多的利益。
当时北洋军阀中国的皖系军阀和奉系军阀,都是由日本人支持的势力,直系军阀是由美、英支持的势力。
所以北洋政府的军阀混战,实际上也是日本和美、英两国的较量。
当时日本想的是扶持一个亲日的政权,然后在中国获得更多的利益,这样就可以避免与美、英的直接冲突。
“九一八事变”罪魁祸首之一的石原莞尔,在1920年考察中国后,就总结了一个对付中国军阀的办法,那就是与使用武力比较起来,收买中国军阀的办法,将会更有价值。
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当时的北洋政府,是一个甘愿出卖国家利益的买办政府。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日本最终使用武力入侵中国的?
从1929年开始,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
美国和英国因为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减少了对日本的牵制。
而日本同样也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冲击,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导致的内部困境,转移国内矛盾,于是决定发动对外的侵略战争。
而同时期的中国内部,由于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北洋政府的皖系军阀、直系军阀、奉系军阀相继失败。
北洋政府失去控制权后,日本人在华的利益受到了严重的损失。
所以这也加快了日本对中国侵略的企图。然后因为日本人炸死了张作霖,张学良成为东三省的保安总司令后,决定东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的指挥。
东北易帜后,中国的军阀割据局面就结束了,南京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中国。
对于这样的结果,日本人是不愿意看到的,于是就加快了侵略步伐,不断地挑起事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了阴谋已久的侵华战争,并迅速占领了中国东北地区,开启了对中国长达14年的侵略。
日本人发动九·一八事变时,东北军之所以不抵抗,主要是蒋介石还在幻想着美、英等国的干预。
而美、英等国因为经济危机的影响,已经无法制衡日本,后来日本干脆退出了国联。
所以日本为什么在北洋政府时期没有侵略中国,首先是当时有美国和英国的制衡,让日本不敢轻举妄动。
然后北洋政府里面的皖系军阀和奉系军阀,本身也是亲日的,符合日本在华的利益。
后来之所以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是因为美、英因为经济危机的影响,没有精力顾及日本。然后日本也因为经济危机的影响,想要转移国内矛盾,于是加紧了侵略中国的步伐。
再加上中国国内北伐战争的胜利,亲日的皖系军阀和奉系军阀失去对中央政府的控制权,让日本在华的利益受损,也促成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冒险行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aodian/766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