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社会焦点

“考高分,可惜没脑子”,高考670分男生兼职被抓,到手的浙大梦碎了

高考结束,有的家庭在为孩子庆祝,

有的孩子却因为一条“日赚300”的兼职广告,让自己身陷囹圄。

最近,一则新闻刷爆了家长群:

浙江温州的陈同学高考考了670分,原本是稳稳上浙大的料。

可惜,这个准名校生在暑假刷到一条看似无害的广告:

轻松兼职,日结300,适合学生党。

他想着挣点生活费减轻家里负担,就加了对方微信。

没想到,这竟是一场诈骗团伙布下的陷阱。

陈同学按照对方要求,提供了银行卡,

协助“电商退款”、“转账收款”,自以为在做金融中介。

结果警方调查发现,他的账户已经流转赃款87万元,

其中23万元是一位退休教师的全部积蓄。

最终,陈同学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刑事立案。

原本的浙大梦,变成了铁窗梦。

这事听着让人揪心,但又似曾相识。

很多网友嘲讽:670分都能犯这种错,是不是高分没脑子?

其实,这不是脑子不够用,而是社会经验严重缺乏,法律意识严重不足。

一个刚满18岁的孩子,根本没见过社会的复杂,也没学过什么叫“帮信罪”。

但是,只要你帮诈骗团伙转账、洗钱,

不管知不知道是违法,照样要担法律责任。

这事不只是个例,暑期兼职,已经成了诈骗团伙的重点围猎区。

数据显示,2024年高考后,

全国学生因兼职被骗的案件同比增长32.8%,其中58%与“网络兼职”有关。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骗局正从大学生群体蔓延到中学生,甚至小学生!

比如,北京一名11岁小学生,

在QQ群里被“发短信1元一条”的兼职诱惑,群发了几十条诈骗信息;

江苏一位15岁少年出租电话卡帮人“跑分洗钱”,被取保候审;

福建一名16岁高中生参与“游戏代练”,下载了诈骗App,不仅被骗了钱,账号也被永久封禁。

一边是孩子想赚点零花钱,一边是骗子伪装成“正规企业”,

给出“实习证明”、“客服合同”,

甚至还用上了小红书、QQ群、微信群做宣传。

一个不小心,就掉进了陷阱,还可能背上终身抹不掉的案底,毁掉前程。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该怎么做?

我们不能光指责孩子“高分低能”,

毕竟他们刚离开校园,还不了解社会的复杂。

真正该做的,是为他们补上防骗这一课。

几点提醒,家长一定要知道:

1、“高薪日结”的兼职,十有八九是陷阱。

正常学生兼职的时薪在15-25元左右,

什么“日结300”、“在家躺赚”,基本就是用你的身份去替他犯罪。

给孩子灌输一条铁律:工资高得不正常的兼职,一律不碰。

2、三样东西,绝对不能借人:身份证、银行卡、电话卡。

这些都是法律意义上的实名工具,

一旦被犯罪分子利用,你不光损失金钱,更可能成为跑分帮凶。

19岁的小豪因为出借微信号,被拉黑征信,现在连贷款、考公都成问题。

3、一旦涉及转账、收款、下载陌生App,马上叫停。

别指望孩子有多强的判断力。

他们可能被一句“请保密”就给唬住了。

所以一定要教他们:只要涉及钱,第一时间问家长或老师。

4、防骗教育,要从初中开始。

别等孩子高考完才讲这些,那时他们一脚已经踏进社会了。

初中阶段,正是价值观和安全意识塑形的关键期,

家长、学校都该开始灌输:

高分不是护身符,法律意识才是盔甲。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别嘲笑孩子想赚钱。

这代孩子其实都挺懂事,很多人只是想替家里减轻负担。

可正因如此,更容易被骗子钻了空子。

社会要多一些保护,少一些套路。

陈同学的经历,不是个笑话,而是一堂真实而沉痛的社会第一课。

咱们的学生、我们的孩子,不是靠分数就能走天下的。

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对世界的判断力对底线的敬畏

写在最后:

这个暑假,别光给孩子安排补课、旅游,也请给他们上一堂防骗课。

转发给身边的家长和孩子们,有时候,一次警醒,能换来一生平安。

老师和家长不可能替孩子挡下所有风雨,但我们可以教他们学会避坑。

别让孩子的人生,毁在一条看似普通的兼职广告上。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aodian/76605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