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5年4月18日至7月31日,人社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这份文件被业内称为“最后通牒”。
距离截止日期只剩20天,全国 4 万多家劳务派遣公司正排队接受“生死年检”:虚报、瞒报或继续侵害劳动者权益的,直接吊销许可证 。
3300万劳务派遣工,第一次被放在聚光灯中央:他们制造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工业产值,却连一顿职工食堂的热饭都吃不上;他们和正式工穿同样的工服、拧同样的螺丝,月底工资却硬生生被砍掉一半。
同工不同酬
苏州某美资电子厂,5 月刚被“双随机”抽查 。流水线上,正式工老赵月薪 6500 元、五险一金齐全、年终奖 1.5 个月;派遣工小刘同岗同量,每月实发 3500 元,没有社保,更没有年终奖。
12 万与 5 万的差距,被企业和派遣公司默契地瓜分——一个工人一年“省”出来的 7 万元,正是厂方利润表里的“人力成本优化”。
工伤踢皮球
深圳外卖小哥张磊的遭遇具有代表性。去年12月,他在暴雨中送餐被轿车撞飞,右腿粉碎性骨折。平台客服一句“你是外包的,请联系劳务公司”,劳务公司一句“事故发生在履职时间,应由平台担责”,让他跑了8个月仲裁,才拿到80%医疗费。直到今年6月,深圳人社局依据专项行动要求,将平台与派遣公司一并约谈,才启动先行赔付。
喝水分等级
东莞一家日资家电厂,茶水间门口贴着“正式员工专用”。派遣工小王渴急了偷偷进去接水,被主管当众呵斥:“外包的,懂点规矩!”——这不是简单的福利差异,而是一种日常化的身份羞辱,让“二等劳动者”意识深入骨髓 。
异化的劳务派遣
劳务派遣并非原罪。1995—2005 年,国企改制潮中,它是安置下岗工人的“救生筏” 。但 2005 年以后,《劳动合同法》正式承认其合法地位,却未能堵住制度漏洞。
资本家们迅速发现:只要把劳动关系“折叠”一次,就能堂而皇之地规避社保、压低工资、转嫁工伤。
于是,银行柜员、石油加油工、电信客服、生产线工人、外卖小哥、保安、门卫甚至公立医院的护士,都被装进这个灰色套娃。
谁为国家未来买单?
消费降级:3300万人每月少2000—4000元,等于每年蒸发近1万亿居民可支配收入——这原本是结婚、育儿、教育、家电、汽车等的产品现实大需求,却因为没有购买力而使相关消费熄火。
品质降低:企业季节性用工导致的员工高流失率,让工厂不愿培训、工人技能不强,导致产品质量下降,技术工种的人员断层。
人口失增:正值生育年龄的年轻人因为收入低、就业不稳定,不得不推迟结婚与生育,甚至不婚不育。2024 年全国出生人口再创新低,劳动力从“白菜价”终将变成“天价”。
而这一切,消耗的是整个国家的未来。
究竟谁会为此买单?
风去向何处?
许可证清理:江苏如皋、南通、阳江等地已公布“双随机”名单,不按时提交年度核验材料的派遣公司直接吊销执照 。
穿透式监管:苏州试点要求用工单位对派遣工“同工同酬”负连带责任,违法企业将同步扣减次年招聘配额。
工伤先行赔付:深圳、杭州把平台经济从业者纳入职业伤害保障,由用工单位先垫付,再向派遣公司追偿。
但风暴过后,会不会又长出新的马甲?答案取决于两条:一是能否把“同工同酬、同责同权”写进法律而非文件;二是劳动者能否真正拥有用脚投票的自由——当市场上不再充斥过剩的、被压价的劳动力,企业才会发现:省下来的 7 万元,迟早要以更高代价偿还。
东哥是个好榜样
刘强东给京东外卖骑手立“规矩”,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利润让路、待遇置顶、风险兜底。
京东外卖净利润永不得高于 5%,一旦超标,“我亲自处分人”。多出来的空间,一部分用于降低商家佣金,另一部分直接转化为骑手福利。
全职骑手全部直签劳动合同,由京东全额缴纳五险一金,个人部分也由公司承担,平均每人每月约 2000 元。
兼职骑手无法参保的,统一购买商业医疗险和大病保险,确保“出了事有人管”。
新入职全职骑手前 3 个月“保底 5000 元”,另有高温、寒冷、夜班补贴和节日礼金;满足出勤还有爱心基金、带薪病假和年度体检。
如果骑手配偶需要工作,京东优先安排全职快递员、保洁等岗位,实现“双职工”待遇。
参照京东物流先例,骑手退休后每月可领 5000 元以上养老金,首批 1200 名快递员的退休金已按此标准发放。
Z察一直认为,东哥是社会主义的企业家,而不是资本主义的资本家。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aodian/761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