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社会焦点

小米汽车设计团队手记公布,揭秘 YU7 设计背后的故事

IT之家6月30日消息,小米汽车官微公布了一份小米汽车设计团队手记,揭示了小米YU7设计背后的故事。

博主@孙少军09今日发文称,小米上周新增锁单破280K(28万),并表示其缔造了一个中国汽车行业的历史纪录。

IT之家附全文如下:

好的设计是「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回顾小米汽车外饰设计团队在YU7上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深入的思考与反复的博弈,每个决定背后,都是设计师对于设计「正义性」的坚持。

我们将以一系列设计手记的形式带大家走进YU7设计的幕后世界,分享YU7背后的设计故事。

01、形之始:比例、L113与SUV运动基因

团队最初的目标很明确:设计一款具有运动感的SUV,凸显小米品牌「运动基因」同时又能够与SU7设计语言相呼应。

那么,如果颜值是首要考量,人们心目中一台「极致运动」的SUV应该是什么样子?

团队在比例上反复推敲,答案在讨论中逐渐聚焦于一个关键点:「L113」(前轮中心至刹车踏板的距离)。

这是一个传承自传统跑车设计的比例,通过加长L113,能够赋予YU7更流线型、更具动势的姿态。

这一设计不仅拉长了车头的视觉比例,也提升了前舱布局的灵活性和车辆的操控均衡性。长车头的造型与SUV的车高结合,形成了兼具跑车「运动感」与「豪华稳重感」的整体形象。从动势上看,低趴的姿态和延伸的车头让车辆仿佛「蓄势待发」;从工程上看,较长的前悬为动力系统和悬挂布局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也为优化前后重量分布和风阻带来更多可能。长车头同时提供了安全上的溃缩空间。

燃油车时代的跑车采用长L113比例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容纳更大的发动机,而在电车时代,是否依旧值得加长这段距离?当然值得,比例是设计的一大正义,也是塑造运动美感的关键所在。

汽车工业百年来沉淀下来的跑车直觉审美早已将长L113与性能、优雅深度绑定,成为用户审美认知中的一部分。

设计团队选择尊重百年汽车审美,从造型上去延续跑车设计的精髓。

而YU7的长L113也绝非“虚张声势”——「蚌式机盖」、雕塑般的「立体大灯」、与型面共生的「贯穿式风道」,以及提供了硕大「前备箱空间」,都在为这个长车头书写完整的设计逻辑闭环。

「每一根线条都遵循自然规律,每一处比例都呼应自然直觉」,“形”与“意”在此刻握手,未来轮廓已悄悄浮现。

02、形之塑:侧面线条下的雕琢

与SU7一致,YU7的侧面线条强调雕塑感。设计团队在车顶上采用典型的溜背式流线造型(前高后低),而下部腰线则呈现「前低后高」的上扬趋势,视觉上形成明显的向前冲势。车身上部平滑流畅,后C柱与上扬的后肩线无缝衔接,增加了车尾的体量感和动感。

侧面还应用了无框车门和全封闭式隐藏门把手,减少了侧面突起,令线条更加简洁。尤其是「车头的立体大灯与侧面线条形成连贯」,达成完美的视觉衔接。

然而,这在设计实现过程中遭遇了巨大挑战,尤其是在A柱及前盖的冲压方面。设计团队希望冲压深度尽可能小,保持车身线条的流畅与精准,但冲压深度太大会影响到车身的刚性与安全性。为了保持与车头立体大灯的延续性,必须在分缝线的位置和角度做出细微的调整。

在这一点上团队经历了多轮的设计迭代。与工程师们反复磨合,反复进行冲压试验,最终找到了一个能够平衡美学与技术的最佳解决方案。

03、形之意:轮包下的跑车体验

如同L113的设计,团队在设计初期就着重考量了「轮包」的造型,通过型面处理营造出饱满、有力、富有运动感的跑车视觉效果,尤其是前机盖的力量感与轮包的呼应,让车身在视觉上形成一个充满跑车运动感的整体。

随着设计的深入,一个新问题浮现出来:轮包加宽加高后,乘客的视线受到了影响,驾驶员的视野被进一步压缩。经过多轮讨论,团队最终决定:将引擎盖中央区域压低,形成中间低、两侧翼子板高的优雅曲面。这不仅保障了驾驶者开阔的前方视野,更带来一种奇妙的体验——坐进一台姿态昂扬的SUV,却仿佛置身低趴跑车的驾驶舱中。

04、光之构:从平面符号到立体构筑

YU7的「镂空水滴大灯」设计,既是外饰设计中的一大亮点,也充满了技术挑战。如何在保留家族化水滴元素的同时进行升级,让大灯从平面的“图案”进化为立体的「构筑」?

设计师看着实验室屏幕里气流在车头清晰可见的轨迹,一个大胆的想法诞生:「将真正的风道结构融入灯腔」。那些为造型服务的内凹与镂空,瞬间被赋予生命。「风成为了与光同行的搭档」。

而「光环尾灯」的设计,也经历了内部团队的讨论。SU7的尾灯设计成为了品牌的标志性元素——层叠的精致星环构造,应用到SUV车型上似乎并不够硬朗。

当新一轮设计草图上的灯组简化了内部三圈星环时,大家对此产生分歧,认为这样会失去原有的品牌标志性。最终团队坚持SUV的尾灯设计应该更具有“横向张力”,精致繁复的“星环”属于低趴的轿跑;高大宽厚的SUV,需要的是体量的宣言和硬朗的存在感,因而用更加简洁的「折角」结构来强化尾灯的立体感。

新的尾灯造型在视觉上强调了尾部的稳定性和力量感,与整车的高姿态相得益彰。相较于SU7纤细延展的尾灯线条,YU7此番厚重的灯组设计更符合SUV车型硬朗的风格,使整车尾部动势分明、层次丰富。通过这一演进,YU7与前灯雕塑般的立体语言完美呼应,完成了从SU7进化的设计语言闭环。

05、形意之间

YU7上的设计语言诠释了形意之间的理念——「造型和需求相辅相成」。

从「长L113」的设计到「整车比例」,到前脸的「蚌式机盖」与「贯穿式风道」,再到侧面的「线条」和「轮包」处理,直至「灯组」的立体雕塑语言,每一处细节都在美学与技术之间寻求平衡。

设计团队「不断在技术的天花板上叩问美学的极限,又在美学的追求中探寻技术的解法」。

继而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让YU7既充满运动基因,又符合电动SUV的用户实际需求。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aodian/75923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