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张皓
协和医学院“4+4”博士董袭莹的博士论文因正文不足30页受质疑。据扬子晚报报道,有人进一步指出,董袭莹2023年提交的博士论文与北京科技大学几位老师和一位研究生在2022年提交的一项发明专利存在多处雷同。记者用DeepSeek检测这两篇文章,DeepSeek认为尽管专利申请与学术论文的呈现形式不同,但核心创新点、方法细节及实验结果的相似性超过合理借鉴范围。
董袭莹的博士论文名为《跨模态图像融合技术在医疗影像分析中的研究》,完成于2023年5月,从摘要到全文小结共33页。与这篇博士论文存在雷同嫌疑的发明专利提交于2022年5月19日,名称是《一种跨模态图像生成和检测的方法及装置》,发明人为马博渊、赵基淮、班晓娟、王笑琨。这四位发明人中,赵基淮为北科大学生,其余为北科大计算机领域教师。记者使用DeepSeek检测董袭莹的博士论文和赵基淮等人的发明专利说明书,核心方法与技术细节高度重叠,实验设计与数据描述高度一致,文字表述与结构雷同,创新点与贡献重复等问题,部分内容甚至达到逐字重复的程度。尽管专利申请与学术论文的呈现形式不同,但核心创新点、方法细节及实验结果的相似性超过合理借鉴范围。DeepSeek认为两者文字直接重复约20%-25%,结构与逻辑重复约10%-15%,实验数据与结果重复约10%-15%,创新点与结论重复约5%-10%。董袭莹在博士论文的独创性说明中表示,“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在这篇博士论文中,正文和参考文献中并未提及这个发明专利及其四位发明人。极目新闻记者还注意到,北京科技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官方微信公众号“北科教师”曾于2023年10月15日发文称,2020年,赵基淮同学作为硕士研究生来到班老师门下,他身患罕见疾病导致的双耳听力障碍,从小便有一个算法梦,希望未来能够在计算机算法方向继续深造、实践,并投身医疗领域……班老师与他多次交流后,推荐他进入实验室医疗相关项目的课题组,让他获得与优秀医生交流合作的机会,并引导他从医学和计算机两个不同的视角来看待问题。
董袭莹在博士论文是否涉嫌抄袭马博渊、赵基淮、班晓娟、王笑琨等人的发明专利,有待协和医学院进行调查。
5月1日上午,极目新闻记者拨打北京协和医学院多部电话,欲反映董袭莹论文雷同的情况,不过均未能接通。
北京科技大学校办的吴老师向极目新闻记者表示,已记录下记者反映的情况,将向领导汇报,调查了解学校老师的研究成果是否与他人论文有关。
5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表示:近日,我委关注到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肖某被举报所引发的相关舆情。我委已成立调查组,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原则,联合有关方面对事件涉及的肖某、董某及有关机构等进行认真调查核查,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将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aodian/746297.html